分享

磨皮、梅花妆、植入假体……被咱们的中华田园整容术惊到了

 昵称903511 2017-08-08



在如今这个“说好一起单到底,你却偷偷割了双眼皮”的时代,整容已经成了大家习以为常的一件事。

 

但你可能想不到,古人也会整形。而且中国古代的田园整容术,还挺厉害的。

 

轻微整形篇


开面


敷铅粉、抹胭脂这些化妆术的确能达到堪比整容的效果,但实际上,古代也流行素颜女神。最著名的素颜女神是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素面朝天”这个成语说的就是她。

 

宋朝传奇小说《杨太真外传》里有这么一段描写:“虢国不施脂粉,自炫美艳,常素面朝天。”

 

“朝天”,不是把你的脸朝向天空,而是面见天子。这么隆重的场合都敢不施粉黛,就知道人家有多自信了。

 

古代素颜女神不屑于化妆,但要素颜美美哒,“开面”这个堪比磨皮的微整技术是少不了的。

 

《二刻拍案惊奇》里有这么一句话:“三日之前,蕊珠要整容开面,郑家老儿去唤整容匠。”

 

不要被吓到,“开面”不是把脸劈开,而是一种不用动刀子就能让皮肤白一个色号的“微整”技术。

 


“开面”又叫“绞脸”,其实就是用双股棉线,拉成夹子状,在脸上反复绞夹,直到把汗毛统统拔出来为止。可以说是传统版的“激光脱毛”。

 

虽然很痛,但开完面之后,皮肤能像刚剥壳的鸡蛋一样光洁。而这种机会,古代大部分妹子们一生也就一次,那就是在结婚的时候。古人甚至会把“开面”作为女子已婚的标志。

 

面靥

 

要变美又不想动刀子,古人只能把小聪明耍上天。都说“小酒窝,长睫毛,迷人得无可救药”,虽然古代还没发明假睫毛,但“人造酒窝”倒是可以实现的。

 


这种古代的“人造酒窝”叫作“面靥”。


虽说是“人造酒窝”,但实际上只是在嘴角处戳上两个类似酒窝的小点,效果连半永久都不算,技术实在有待提高。


它被发明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变美,而是有点不可描述……

 

据《释名·释首饰》记载:“此本天子诸侯群妾,当以次进御,其有月事者止不御,重以口说,故注此于面,灼然为识。”

 

嫔妃们在脸上点上两个“小酒窝”,其实只是想委婉地告诉皇帝自己不方便侍寝而已,没想到后来竟会成了爆款……

 

灭瘢痕

 

都说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但N年后就会发现,这青春早已不再,可痘印依然如旧。所以即使是古人,也难逃“痘印毁脸”这一劫。

 

宋徽宗赵佶想来也是一个“战痘士”,所以在他命太医院编纂的医书《圣济总录》中,记载了不少千奇百怪的“灭瘢痕”美容方法:

 

“病折疮愈,余毒未殄,故疮痂虽落而瘢痕不灭,治法既有涂泽膏润之剂,亦须赖营卫平均,肌温气应,外宜慎风冷也。”

 

单说这里面的膏药就有白僵蚕膏方、腊月猪脂膏方、鸡子膏方等好多种。

 

当然最厉害的还是“真玉磨方”,直接拿玉石来磨脸。传说“久则无痕”,难怪深得华妃娘娘的偏爱,它就是皮肤磨削术的鼻祖神器啊。

 

▲电视剧《甄嬛传》中的华妃娘娘用玉滚子按摩脸部

 

外科手术篇

 

修缺唇

 

除了微整,开了挂的古人甚至连技术含量极高的整形外科手术都会。

 

话说古人崇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对动刀子的整容方法很抗拒,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轻易尝试。


那怎样才算“万不得已”呢?当然是本身有残缺了。

 

《晋书·魏咏之传》中说:“咏之生而兔缺。”

 

“兔缺”就是兔唇。先天缺陷让魏咏之的心理阴影大概有整个东晋那么大,长到十八岁了还在哀叹自己“残丑如此,用活何为”!

 

也许是卖惨感动了上天,有人给他带来了一个消息:荆州刺史殷仲堪门下有个神医能修缺唇。于是魏咏之马上登门拜访,还用自己的学识博得了殷前辈的赏识,成功获得了神医诊治的机会。

 

“修缺唇”发展到清代,步骤在书中就记录得很详细了。


《疡医大全》中说:“整修缺唇,先将麻药涂缺唇上,以一锋刀刺唇缺处皮,即以绣花针穿丝线订住二边皮,然后擦上调血之药……肌肉生满,去其丝线,即合一唇矣。”

 

虽然痛苦一时,但能美丽终生啊。


整容之后的魏咏之不仅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还当上皇帝的贴身侍从散骑常侍,被夸“器宇弘劭,识局贞隐”,简直就是通过整容改变命运的典范啊。

 

安磁眼

 

现代整容术中,在人体中植入“假体”的技术日趋成熟。古代医生给人植入假体的技术,也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元末明初的《南村辍耕录》就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杭州张存,幼患一目,时称张瞎子,忽遇巧匠,为之安一磁眼障蔽于上,人皆不能辨其伪。”

 

意思就是说,南宋时人张存小时候有一只眼睛瞎了,被小伙伴们起了个外号叫“张瞎子”,真是想想就心塞。


好在当就有“安磁眼”这种逆天的医术。医生给他安上一个假眼珠子作为义眼,虽然不能视物,但却能以假乱真,外表看起来跟正常人无异。


从此张存就能昂首挺胸做好汉,没人再叫他“张瞎子”了。

 

奇葩整形篇

 

黥面

 

除了美白磨皮、祛痘除疤、修唇补眼,古人还在千百年以前就掌握了刺青技术。但人家刺青可不是用来装×的,而是一种刑罚。

 

《三国志·魏志·毛玠传》记载:“汉律,罪人妻子没为奴婢,黥面。”

 

“黥面”又叫“墨刑”,具体操作方法有点重口,要在脸上或额头上刺字,然后再倒入墨汁让它渗入肉里,不仅痛,刺的图案还丑,而且一辈子洗不掉,简直就是毁容啊。

 

但也有因祸得福的。


唐代的段成式在小说《酉阳杂俎》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

 

▲电视剧《武则天》中的上官婉儿

 

传说上官婉儿因为得罪武则天而被判以黥面之刑,但人家和一般的犯人就是不一样,连图案都是“高端定制”。


她仿效刘宋寿阳公主的梅花妆,让人在额头上刺出一个梅花形状。乍一看,竟然比以前更妩媚了。顿时引得妇人们纷纷贴花钿效仿。

 

肤札

 

“黥面”这种受了罚才被留下的印记,大家是都不想要的。但“肤札”就不同了。

 

“肤札”即文身,可以在身上刺出各种各样的图案。这样既能满足装×的欲望,又不会被人误会成犯人,一看就是很有发展潜力的整容项目。

 

对此,《酉阳杂俎》又来爆料:“上都街肆恶少,率髠而肤札,备众物形状。”

 

可见,跟现在一样,“肤札”在从前也是古惑仔的最爱,“左青龙右白虎”绝对是爆款。

 


不过,古代痴迷“肤札”到疯狂境界的不是街头小混混,而是白居易的脑残粉葛清。

 

此人对白老师的敬仰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为了能时时读到白老师的大作,干脆就把白老师的名篇大作全都刺在了身上,成为爱豆行走的广告牌。

 

更加丧心病狂的是葛清还配了图。《酉阳杂俎》有记载:“凡刻三十馀首,体无完肤,陈至呼为‘白舍人行诗图’也。”

 

抱小姐

 

“抱小姐”这个词虽然看起来很污,但其实指的是“缠足”

 

明代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曾提到:“宜兴周相国以千金购一丽人,名为‘抱小姐’,因其脚小之至寸步难移,每行必须人抱,是以得名。”

 

缠足的女子,脚常常小到寸步难移,走路都要别人抱着走,于是就有人用“抱小姐”来指代“缠足”。

 

“缠足”这种奇葩的足部整形术对妹子们实在不友好,从四五岁起就要用布将双脚紧紧裹起来,使脚长不大,等到成年骨骼定型之后才能解开,过程极其痛苦。

 

其实,爱美之心,自古人皆有之。但是太过爱美反而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像脑门烙印、从小缠足这种折损健康的事,又何苦做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