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词精选

 奔四的男人 2017-08-08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少年成名,二十二岁即中进士,二十六岁又入制科第三等,科考可谓是一帆风顺,但在仕途上他的一生却是大起大落,坎坷异常。宋神宗熙宁四年,由于与推行新法的王安石等新党人物政见不同,苏轼请调离京任地方官,先后出任杭州通判、密州太守、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宋神宗元丰二年,他因“乌台诗案”入狱,几乎送命,后在众人的说情下才免于一死,次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五年后转任汝州团练副使。元丰七年,宋神宗又为他恢复名誉,任为登州太守,十余日后出任礼部郎中,同年腊月调回京都开封任起居舍人。元丰八年,神宗崩逝,年仅十岁的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开始重新任用旧党人物,史称“元佑更化”,苏轼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连升三次官,出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成为正三品的大员,离宰相仅一步之遥,达到了他政治生涯的最顶峰。但此时苏轼发现他与旧党领袖司马光的政见上同样有着较大的分歧,司马光病逝后旧党内部更是爆发了著名的“洛蜀党争”,让苏轼对官场深感厌倦,再次请求外任。元佑四年,朝廷终于同意苏轼的恳求,让他以龙图阁学士出任杭州太守,领军浙西,后相继出任颍州太守、扬州太守、定州太守等职。元佑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改元绍圣,开始重新推行新法并大力打击元佑大臣,新一轮的政治灾难再一次降临到了苏轼的头上,绍圣元年四月他以“讽斥先朝”的罪名被贬至英州,未至贬所,八月即贬至惠州,绍圣四年再被贬至儋州(今海南岛),流放到“天涯海角”。直至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继位他才遇赦召还,次年即病逝于江苏常州,享年六十五岁。尽管苏轼一生命运坎坷,但他在文坛上却光耀后世,成为不朽的大文豪:他的散文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皆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他的书法自成一派,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 “宋四家”;他的画也很有名,善画竹石,师于大画家文同却又自具风格;他的诗富有新的生命,具有新的境界,与黄庭坚合称“苏黄”,为北宋的代表;他的词更是豁达豪迈、立意高远,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与后来南宋的辛弃疾并称“苏辛”。在中国历史上,苏轼不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大文学家,也是一位有着巨大人格魅力的人物典范,他融合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格精神,性格正直、乐观而又豁达超然,一生际遇坎坷却始终屹立不倒,无论身居何处,都能随遇而安、有所作为。他一生反对新法却并不全面否定新法,而是对其中的部分内容持肯定态度;他在地方任上也有着很好的政绩,能够兴利去弊、造福百姓,深受百姓爱戴。在屡遭不幸的一生之中苏轼的精神境界得到了不断地升华,他在去世前曾作《自题金山画像》一诗,可说是他对自己一生所作的一个最好的总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词精选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赏析】


  此词以夜饮醉归这件生活小事为由,即兴抒怀,展现了作者谪居黄州时期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上片叙写于东坡豪饮后醉归临皋之景前两句点明了词人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可见是一醉方休的畅饮了仿佛二字,刻画出词人醉眼朦胧之态,真切传神家童三句,是回到寓所门前驻足叩门的情事词人虽连连敲门,然小童因等不及主人夜深归来,酣睡已久,鼾声如雷,于叩门声全然不觉于是,词人索性不再敲门,当此万籁俱寂的深夜,转而拄杖临江,细听涛声苏轼一向认为高人无心无不可,得坎且止乘流浮(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其二)既然执(敲门)而不可得,随即便应转为破(倚杖听江声)这一生活细节,是词人独特个性和旷达人生态度的又一次显现。 
  下片即是词人倚杖听江声时的哲思长恨二句,化用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庄子·知北游)及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庄子·庚桑楚)之意,是词人当下对人生的思索和感叹想平生颠沛飘泊,身不有己之时居多,何时才能不为外物所羁绊,任性逍遥呢?夜阑一句,亦景亦情,既是写深夜无风而平静的江面,也是词人此际宁静超然心境的象征,并从而引发出尾二句的渴望和遐想小舟二句,写词人面对平静的江面,幻想着能如范蠡一样,驾一叶扁舟,远离尘世喧嚣,在江湖深处安闲地度过自己的馀生此即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之意,体现了作者当时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灵魂解脱的心境。 
  全词的特点是叙事议论写景抒情相结合,语言舒展自如,简练生动,表现了词人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情感上,飘逸旷达与悲凉伤感交织一处,是词人谪居黄州时期复杂心境的很好展示在苏轼现存的362首词作中,归字竟出现105次,这是深可玩味的李泽厚先生说: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美的历程)由于其结尾所表达的弃官归隐之念,以至于翌日喧传子瞻夜作此词,挂冠服江边,拿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本来,又何必那样呢?因为根本逃不掉这个人世大罗网(美的历程)无论是人间天上,抑或是廊庙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实际只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喻。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赏析】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 ,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这两名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 :“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 ,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 ,词人以象征手法 ,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 :“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 ”,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

 

 这是一首感叹春光流逝、佳人难见的小词,词人的失意情怀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于此亦隐隐透出诗人向往春天的景色,可是,眼前落花飞絮,一年的好景致又过去了;诗人爱慕佳人,可是墙里的佳人不理睬他!

    上片就眼前所见写景,春光将尽,伤春中隐含思乡情怀,这实写;下片抒情,闻声而不见佳人的懊恼和惆怅,是虚写。借偶然遇到的情事,表达“墙外行人”的失意、惆怅和苦闷。

词的开篇给我们展示的是春已归去的图景:“花褪残红春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红花落尽,枝条上留下的是花的残痕和苦涩的小青杏,小燕子逐春飞来,恋春不已。绿水环绕山村人家,春情留连不断。细细品味,残破、惨淡之情油然而生。“花褪残红春杏小”,既既点明春夏之交的时令,也揭示出了春花殆尽、青杏始生的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规律,虽是写景,却仍蕴含思理。“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交带了地点,也描绘出这户人家的所处环境,空中轻燕斜飞,舍外绿水环绕,何等幽美安详。

    山花烂漫、柳絮飞扬,冰消雪融后的小溪水,淙淙流过山村人家,燕子戏水闹春,这样的春日,怎不令人神往!两相对照,眼前春的归去,又怎不令人黯然神伤?这种情景交炼而得言外之意的妙笔,正好比一抹彩云,去留无迹。而这种对春的向往却在我们心里留下了抹不掉的印迹。


    “枝上柳绵吹又少。”这也是说春归去的一种景象。然而,柳絮在古典诗文中,往往是薄命女子的象征,看见柳絮,很自然地又联想到被遗弃的女子,随风飘摇,没有空白之处。杏子虽然是酸苦的,但它还是会让人联想到落去的鲜花,而柳絮呢?落就落了,谁还惦记呢?这恐怕就是词人身世的自叹吧!

    “天涯何处无芳草!”诗人正自哀怜,满眼芳草使眼前一亮,春天虽然去了,可芳草哪里没有呢!这正是诗人无可奈何聊以自慰的思想反映。

    苏轼曾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出任杭州通判。后又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出狱后责受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后,旧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绍圣三年,他五十九岁时,新党再度执政,就又先后被贬岭南惠州和海南琼州。

    苏轼本是一个很有政治见解的政治家,也并非顽固的保守派。即使在他被贬出官以后,也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关心人民疾苦,兴修水利,改进农业生产;鼓励、培养文人后辈,但却得不到君主的知遇之恩,始终不被重用。即使如此,仍未改变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下片则以墙里秋千墙外道、墙里佳人墙外行人,进一步抒发诗人的感情。“墙里秋千墙外道”此为此词的过渡。秋千是春天的景物,荡秋千也是我国古代女子春天的一种体育活动。她们被春天招引得在春闺里待不下去了,走到户外去排遗冬的寂寞。它和上片紧密相连,又引出下片所要写的情事,使诗词意脉不断。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墙外心事重重奔走于荒郊野路的行人,无意中听到了墙里佳人的嬉笑声。由“巧笑倩兮”的笑声,联想到“美目盼兮”的佳人,以及她们在顾盼之间销人魂魄的姿态。这样的佳人,怎不令人倾慕爱恋!

    可是,“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这荡人心志的笑声是无意的,她们消遣够了,走了。走远了。留给“墙外行人”的只剩下懊恼和惆怅,继而是自作多情的自省。

    香草美人,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借以比喻君臣之遇合,已经司空见惯。屈原就有“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悲叹。这墙外的行人,不分明是诗人自己吗?在“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豁达背后,我们不是又隐隐地感到了诗人的失意和不平吗?

    诗人自作多情,因为墙里佳人是无意的,这多情无疑是多余的,无益的。从这一小小的“误解”中,又使我们触摸到了诗人的深深的幽怨!诗人的九曲回肠,就是在这清丽、婉约的词句中表达出来的;诗的意境,就是在这平凡之中开拓至深的。故《花草蒙拾》中说:“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是说此词与风格婉约的柳永词比较,胜过一筹。

    就整首词来讲,格调清丽舒徐,用字精萃。诗人所命之意与所选之曲所选之韵又是极为吻合的。抒发这样的提失意、幽怨之情,选《蝶恋花》的曲牌,既可以使其情之所之,不失雅正之音,又缠绵、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实在是妥当之极。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达一种境界,读之使人动心荡神,得到美的享受。苏轼作品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当他<>已不在爱你的时候,请轻轻拥抱一下回忆里的温暖,轻柔地凝视凋谢的温柔。他<>已不在你身边,亲爱的,你要坚强,请你深深呼吸,一生的路上,铺满了爱的花蕾,总有那么一朵是属于你的,不是安慰你。而是,这是生生世世早已经注定的。相信我,也相信你自己!感情留在了心里,人却已经远去了,真正的友情与爱情永远不会失去,只是这也成了一种煎熬……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

 

   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

  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豪兴勃发,气势恢宏,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令许多尚气节之士义愤难平。想到国事,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于是苏轼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典故;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其“狂”字下面潜涵的赤诚令人肃然起敬。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从艺术表现力上说,词中一连串表现动态的词,如发、牵、擎、卷、射、挽、望等,十分生动形象。全词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久弥珍的名篇。

 

【定风波】三月七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Www.sLKJ.Org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逐字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 长久郁结于心深长的悲叹,在首句即从心底迸发而出,为全词定下了主调,凄哀至极。 "两茫茫"说的是不只是词人单方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生者和死者,一样的情思,一样的哀绪。 "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是茫然、凄婉、沉痛的,笼罩全篇。

不思量,自难忘。 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他不仅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她,而且思念之情,历时愈久而愈深、愈浓。 不敢思量,却哀思万缕,盘结于心,解不开,亦拂不去,深沉绵邈。 作者用最平常的语言,作了最真实动人的描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亡妻之坟在眉州,与诗人所在的密州遥隔千里。千里之外,没有自己相伴身边,可以想见她一人独卧泉下,该是何等的孤寂凄清。 "无处话凄凉"一句,也可说是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因而产生的满怀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亦包括亡妻亦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凄凉在内。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我们即使能够相见,看见我这般风尘满面、两鬓斑白的衰颓模样,也一定认不出来是我了。 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一位被生活折磨、受痛苦熬煎,风尘满面,两鬓如霜的诗人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里刻画的是外部形象,却表现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含蕴在这六个字之中了。

小轩窗。正梳妆。 看似梦境记实,实际是恩爱夫妻平居生活的生动写照。写出了一对年轻夫妻相亲相爱的和美关系和幸福生活的情景。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这句词与北宋词人柳永《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大概是写看见亲人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遥隔千里,松冈之下,亡人长眠地底,冷月清光洒满大地,这是一种怎样孤寂凄哀的情景啊!身处此情此景之中的亡妻自然是悲痛难言,而念及此情此景的诗人亦不免肝肠寸断。 "肠断处"是指亡妻的孤坟,"断肠人"则是概指生者与死者。遥承开头"十年生死两茫茫"之意,首尾相接,全诗浑然融为一体,使感情得到充分的发展、强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掏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满庭芳】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诗精选: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洗儿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赏析】《洗儿》短短四句,语气戏谑,基调反讽,实乃事出有因。人皆养子望聪明,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本身没什么不好,道理不言自明;只是苏轼本人仕途受大挫,痛定思痛,我被聪明误一生,也是实情。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又在诗文中讥讽新进,被对方构陷入狱。一场乌台诗案,震惊朝野,幸有元老重臣营救,加上太皇太后干预,苏轼才免得一死,贬谪黄州。在黄州期间,侍妾朝云为苏轼生下一个男孩儿,《洗儿诗》即为此男孩儿而作。刚刚经历一场大磨难,诗人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一点不难理解。公卿还是要当的,只是希望无灾无难而已;愚且鲁不过是件外套,大智若愚才是内核。不锋芒毕露,就不会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类悲剧选作主角。苏轼此愿,实在是有感而发,绝非无病呻吟。
  世事难料,佳愿难如。写罢《洗儿诗》不过十个月,苏轼又给小儿作了一首悼诗,题曰《去岁九月二十七日,在黄州,生子遯,小名干儿,颀然颖异。至今年七月二十八日,病亡于金陵。作二诗哭之》。纪昀品评苏诗,不时可见苛语,曾诘难《洗儿诗》此种岂可入集?而读到归来怀抱空,老泪如泄水二句,还是不由得感叹“住得沉痛。苏轼《洗儿诗》愿虽落空,但可怜天下父母心,早将标本存焉。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赏析】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觉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东坡先生无一钱,十年家火烧凡铅。

黄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鬓无由玄。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谁似濮阳公子贤,饮酒食肉自得仙。

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学得忘家禅。

门前罢亚十顷田,清溪绕屋花连天。

溪堂醉卧呼不醒,落花如雪春风颠。

我游兰溪访清泉,已办布袜青行缠。

稽山不是无贺老,我自兴尽回酒船。

恨君不识颜平原,恨我不识元鲁山。

铜驼陌上会相见,握手一笑三千年。

 

前段时间看百家讲坛苏轼的专题讲座,对他的一生经历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使我更加喜爱这位大文豪,他认真,画墨竹之时时讲究“胸有成竹”;他风趣,曾作诗取笑好友陈季常的夫人是“河东狮吼”;他是性情中人,侍妾朝云因说他有“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而被他引为知己;他懂生活情趣,所以才有后世名满天下的“东坡肉”;他那旷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豁达超脱的精神境界让我由衷地尊敬和佩服。

 

【苏东坡与猪肉】

 

南宋诗人周紫芝的《竹坡诗话》里,有两则关于苏东坡吃猪肉的闲话。其一云:
 
    
东坡喜食烧猪,佛印住金山时,每烧猪以待其来。一日为人窃食,东坡戏作小诗云: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在佛寺里面烧猪肉,是不得了的事,其所以不得了,不在于破了戒律,而是小和尚们实在受不了。与水煮鸡毛菜相比,红烧肉的香味足以要孩子们的命,偷尝一脔,是势所必然。这不能怪他们,你跟他说女人是老虎,又放一堆老虎在他身边,那他自比武松还勇猛。没有吃成肉,东坡的小诗,也并不豁达,盖自己极爱之物为人所窃,再豁达的人也不免耿耿于怀。坡公洵古今第一猪肉控也。
 
另一则云:

 

东坡性喜嗜猪,在黄冈时,尝戏作《食猪肉诗》云:黄州好猪肉,价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盌,饱得自家君莫管。此是东坡以文滑稽耳。

 

苏轼《猪肉颂》诗歌赏析

 

净洗铛 少著水 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 火侯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 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 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 饱得自家君莫管。

 

把锅子洗得干干净净,少许放水 燃上柴木、杂草 抑制火势 用不冒火
苗的虚火来煨炖。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 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会滋味极
美。黄州有这样好的猪肉,价钱贱得像泥土一样,富贵人家不肯吃,贫困人家又
不会煮。我早上起来打上两碗,自己吃饱了您莫要理会。
  

《老饕赋》


  
庖丁鼓刀,易牙烹熬。水欲新而釜欲洁,火恶陈而薪恶劳。九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汤鏖。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婉彼姬姜,颜如李桃。弹湘妃之玉瑟,鼓帝子之云璈。命仙人之萼绿华,舞古曲之郁轮袍。引南海之玻黎,酌凉州之蒲萄。愿先生之耆寿,分余沥于两髦。候红潮于玉颊,惊暖响于檀槽。忽累珠之妙唱,抽独蠒之长缲。闵手倦而少休,疑吻燥而当膏。倒一缸之雪乳,列百柂之琼艘。各眼滟于秋水,咸骨醉于春醪。美人告去已而云散,先生方兀然而禅逃。响松风于蟹眼,浮雪花于兔毫。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
注释
  饕餮,tāo tiè ,贪食者。老饕是贪吃的意思,不是一般的贪吃,而是一副大呼小叫、狼吞虎咽的吃相。
  滃,wēng,大水沸涌的样子。水耗初而釜治,火增壮而力均,滃嘈杂而廉清,信净美而甘分。——·苏轼《菜羹赋》
  璈,áo,古代乐器:上元夫人自弹云林之璈,歌步玄之曲——《康熙字典》
  疱丁,古代一位刀功极好的厨师,曾为文君解牛。
  易牙,春秋时齐桓公宠幸的近臣,长于调味。
  鏖,同熬。
  脔,小块肉。
  姬姜,春秋时,姬为周姓;姜,齐国之姓,故以姬姜为大国之女的代称,也用作妇女的美称。
  萼绿华,仙女的名字,相传是九嶷山中得道的女仙。
  郁轮袍,琵琶曲名,相传是唐朝诗人王维所作。
  耆,,古称六十岁曰耆。亦泛指寿考。
  余沥,本指酒的余滴;剩酒。今多喻别人所剩余下来的点滴利益。
  两髦,古代一种儿童发式,发分垂两边至眉,谓之两髦
  暖响,杜牧《阿房宫赋》: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意为歌台因为歌声而暖,有如春光融融。
  檀槽,檀木制成的琵琶、琴等弦乐器上架弦的槽格。亦指琵琶等乐器。
  蠒,jiǎn,古同蚕食桑老,绩而为蠒。
  缲,抽丝的意思,同,音sāo
  柂,,柯柂,古代一种酒名。
  醪,láo,本指汁滓混合的酒,后亦作为酒的泛称。

  
  苏轼此文一般被认为是研究饮食之道。由疱丁来操刀、易牙来烹调,所选的两位大厨都是顶尖的高手。选好厨师后,就要准备烹任用具和用品了。烹调用的水要新鲜,锅碗等用具一定要洁净。千万不要用久存的水,柴火也要烧得恰到好处。烹调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有时候要把食物经过多次蒸煮后再晒干待用,有时则要在锅中慢慢地文火煎熬。接着就是配菜和做菜了。吃肉只选小猪颈后部那一小块最好的肉;而螃蟹呢,只选秋风起、霜冻前最肥美的螃蟹的两只大螯()。把樱桃放在锅中煮烂煎成蜜;用杏仁浆蒸成精美的糕点。蛤蜊要半熟时就着酒吃;蟹则要和着酒糟蒸,稍微生些吃。精美的筵席准备好后,还要有音乐与歌舞。要由端庄大方、艳如桃李的女子弹琴奏乐,并请仙女萼绿华就着郁轮袍优美的曲子翩翩起舞。奏乐所用的乐器是湘妃用过的玉瑟和尧帝的女儿用过的云璷璈。要用珍贵的南海玻璃杯斟上萄萄美酒。在苏东坡看来,精美的菜肴、优美的乐曲、仙女的舞姿,只有以萄萄美酒相配,才是真正的人生享受。


  
            苏轼《寒食帖》

寒食帖.jpg

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少年子,病起须已白。”

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译文】 自从我来到黄州,已经度过三次寒食节了。每年都惋惜着春天残落,却无奈春光离去并不需要人的悼惜。今年的春雨绵绵不绝,接连两个月如同秋天萧瑟的春寒,天气令人郁闷。在愁卧中听说海棠花谢了,雨后凋落的花瓣在污泥上显得残红狼藉。美丽的花经过雨水摧残凋谢,就像是被有力者在半夜背负而去,叫人无力可施。这和患病的少年,病后起来头发已经衰白又有何异呢春天江水高涨将要浸入门内,雨势袭来没有停止的迹象,小屋子像一叶渔舟,飘流在苍茫烟水中,厨房里空荡荡的,只好煮些蔬菜,在破灶里用湿芦苇烧着,本来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时候,看见乌鸦衔着纸钱,才想到今天是寒食节。想回去报效朝廷,无奈国君门深九重,可望而不可及;;想回故乡,但是祖坟却远隔万里,本来也想学阮籍作途穷之哭,但心却如死灰不能复燃。

        苏轼《寒食帖》原文和译文

苏轼简介: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他的书法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他讲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他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 展传统技法,不是简单机械的去模古。
  
苏轼早年学二王,中年以后学颜真卿、杨凝式,晚年又学李北海,又广泛涉猎晋唐其他书家,形成深厚朴茂的风格。他的书法,用笔多取侧势,结体扁平稍肥。这与他握笔的姿势也很有关系,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其字右斜,扁肥。
  
黄庭坚将苏轼书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沉著。早期代表作为《治平帖》,笔触精到,字态妩媚。中年代表作为《黄州寒食诗帖》。此诗帖系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诗句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的几近完美的境界。所以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晚年代表作有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此二赋以古雅胜,姿态百出而结构紧密,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其最晚的墨迹当是《与谢民师论文帖》(1100年)。
  
其代表作有《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寒食诗》、《醉翁亭记》等。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寒食帖》简介:《黄州寒食诗帖》,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 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诗中阴霾的意象如小屋、空庖、乌衔纸、 坟墓……渲染出一种沉郁、凄怆的意境。表达出了作者时运不济谪居黄州的灰暗烦闷的心境。 从文中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可以想见他窘迫的生活。这两首诗放在苏轼三千多首诗词中,并非是其上乘之作。而当作者换用另一种艺术形式——书法表达出来的时候,那淋漓多姿、意蕴丰厚的书法意象酿造出来的悲凉意境,遂使《黄州寒食诗帖》成为千古名作。

  《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来源书法屋,书法屋是一个书法学习基地。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诗写得苍凉惆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难怪黄庭坚为之折腰,叹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黄州寒食诗跋》)董其昌也有跋语赞云: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馀卷,必以此为甲观。《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寒食帖》译文:

自从我来到这清冷的黄州  过寒食已经是第三个年头

年年都盼阳春能稍稍留步  可东风象过客总不肯眷顾

今年的连绵雨偏下个不停  两月来萧瑟得如深秋光景

裹着衾听说了海棠花虽开  冰雪魂胭脂痕与泥污同在

这花季谁竟能暗地里偷取  趁半夜蛮力士撬换了时序

我困于不幸如久病的少年  病好时已白头又活得几天

 

春江水漫天倾要冲垮门户  紧一阵慢一阵势头儿十足

我住的小草屋象是条渔舟  被冲进茫茫的水云间飘流

厨房里煮一锅发霉的冬菜  破灶头塞几把没干的芦柴

哪里还记得起又到了寒食  忽看见老乌鸦嘴叼着冥纸

九重门深深锁关紧了皇宫  万里路迢迢隔祭不得祖宗

真想学阮步兵为末路痛哭  又岂甘如死灰不复再燃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