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的目标是融入传统,并把它推向前进

 重庆易达 2017-08-08

毫无疑问,艺术创作是极其个人化的事情,所以,当我看到艾略特的《传统与个人才能》的时候,还是非常吃惊的。

这位伟大的诗人居然说,从来没有任何诗人或艺术家仅靠他自己就具有了完整的意义,这更多地取决于他和已故艺术家之间的关系。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传统,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价值。

所以,一个人写作时不仅要对他自己这一代了如指掌,而且要感到从荷马开始的全部欧洲文学构成了一个伟大的整体。也就是说,他要有历史意识。

艾略特甚至特别强调,诗人应该加强或努力获得这种对于过去的意识,而且应该在他整个创作生涯中继续加强这种意识,其结果就是,诗人不断地把他自己交给某件更有价值的东西。

艺术是这样,科学就更是如此了,毕竟科学是公共性的知识,每个人都可重复、可检验。

在《对伪心理学说不》中,基思·斯坦诺维奇引用了约翰·唐尼的诗“任何人都不是一座孤岛”。

他说,科学研究者不是孤岛,每一位科学研究者都与科学团体及其知识基础相联系,正是这种联系使得科学积累性地发展,研究者不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力求超越已知。

——无论在艺术还是科学上,融入传统并且把它推向前进,都是我们学习和进步的根本目标。

不,实际上,在人类文化的所有方面,都表现出这种特征。

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是,安切洛蒂刚到切尔西的时候,兰帕德等人就告诉了他足总杯的意义,免得他不重视,而他也不辱使命,在执教期间进一步丰富了切尔西的荣誉室。

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我们学什么、做什么,我们最先应该了解的就是它的历史,以便于让自己融入它。

学交易、做交易,自然也是如此。

人类文化最伟大的地方就是传承和积累,我们只有融入传统,才能参与文化的传承;我们只有推进传统的进步,才能实现知识的积累。

参与到人类文化的传承和积累中,我们的学习和进步才有意义。

看完我上面说的,不知道你是否已经懵了。

我们学习交易的目标是融入传统,并把它推向前进?

学习做交易,难道不是为了盈利吗?

我当然认为,盈利是,而且必须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但是,我们不能死盯着这个目标看。因为,如果我们只说学交易是为了盈利、学医是为了救死扶伤,我们就很难知道具体该做什么。

毕竟,对于新人来说,我们肯定茫然不知所以:怎么才能盈利,怎么才能治好病呢?

但如果我们说,我们要融入交易或医学的传统,并把它推向前进,我们就知道我们该做什么了:我们应该从最基本的开始学起,一步一步了解,一步一步深入,经过一段历程,走到当前知识的最前沿,然后努力把知识的边界往前推一推。

比如,我们学习道氏理论,首先应该把道氏理论的基本概念理清楚,然后尝试着在实盘中运用,并且在运用中总结自己的经验,以便于深化、细化它,或者补充它的缺陷。这样,我们不仅融入了道氏理论的传统,而且促使它有了进一步地发展。

用艾略特的话说,我们的研究因此而有了意义。

大家知道,我们自己的技术体系就是这样产生和发展的。

我这么说,大家可能还是会有一些担心:如果我们盲目地追求融入传统,会不会偏离了盈利或救死扶伤的终极目标呢?

一般来说,不会。

尤其是已经充分发展的行业,几乎肯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传统不是从天而降的,它是无数人的理性选择,如果某一个知识无法给人们带来好处,它肯定已经被人们抛弃了,能够保留下来、吸引无数智慧的人研究、并且因此而形成传统的知识,一般不会让我们白费力气。

比如道氏理论。

我们现在知道了,学什么东西,要融入它的传统,从最基础的知识一步一步来,那么,这个一步一步分别是什么呢?

大致上来讲,我们可以分为相互交错的三步:一是理解概念;二是理解概念与概念的联系;三是理解这些联系构造的知识框架。

下面我们一一聊一下。

顺便说:只有有完整框架的知识才值得这么学习,绝大多数的技术分析的书是零碎的、充斥着猜测性内容的、毫无逻辑的、模棱两可的,不值得这么研究。

这也给我们自己整理自己的经验提出了一个要求:我们要尽量把自己的知识系统化,通过逻辑构造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且,其中的要件尽量是量化的、可检验的。

我知道这不容易,但不这样做,意义真的很小。

学习的第一步:理解概念。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再聊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融入传统”的学习,重要的不是学习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而是学习前人是如何理解这个世界的。

大家可能会问:学习难道不是为了理解真实世界,不是为了追求真理吗?

是为了追求真理,而且前人也会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们认为他们的认知是对真理的逼近。但是,由于世界或真理本身不告诉我们它是怎样的,我们只能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积累、演化去逼近它。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并不是着急问,这个世界是怎样运行的,真理长什么样,而是去理解前人的认知。

等我们理解了前人的所有知识,知道了知识的边界,发现它有不符合真实世界的部分,就可以调整它、优化它,使之更加逼近真理。

但在学习的时候,就是单纯地学习前人的知识,与真实世界和真理无关。

那么,真实的世界和前人对世界的理解有什么区别呢?

最主要的区别是,真实的世界是复杂的、由无数种事物组成;我们理解的世界是简单的,由很少的概念组成。

而且,可以想象的是,前者必然导致后者。

世界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出于效率的考虑,绝不可能盲目地吸收所有的信息进行分析,必然会对其做整理。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提出一些概念,让这些概念描述一类事物。

比如,在真实世界中,书、橱柜、城墙都是有棱有角的,但在几何学上,我们不考虑它们的细微区别,统统以“角”来定义“有共同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几何图形”。

所以,我们学习任何知识,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理解清楚该知识里的概念。

这并非易事。

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有些知识用到日常词汇,但意思并非日常的意思;比如,概念与概念也是要进行竞争的,最终更贴近真实世界的概念胜出,但老的概念依然会困扰我们;再比如,我们的研究深化的时候,会赋予原有的概念更新的意义,但人们的理解未必能跟上。

在最后一点上,我们自己是典型的案例。

“短线、波段、趋势”这三个概念人人都知道,但人人都说不清,究竟怎么算短线,怎么算波段,怎么算趋势,我们赋予了它们准确的定义,使之成为真正具有操作价值的概念。

所以,随着人类知识的演化,概念本身也逐渐变得芜杂,我们得仔细辨别,务必搞清楚才行。

比如,很多人学缠论,觉得缠论很绕,甚至故意装神弄鬼,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没有搞清楚缠师自创的那些概念。

怎么才能理清楚概念?

有两个方面,一是搞清楚概念的定义,它指代的是什么(内涵);另一个是仔细研究概念提出者给予的案例,看看自己有没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外延)。

我们在学缠论以及其它任何理论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这两者,不要在学习的起点上就出了问题。

学习的第二步:理解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

在现实世界中,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所以,在人类的知识世界中,概念与概念之间也是有联系的。

比如,在我们的知识体系里,短线行情的N字型组合构成波段行情;波段行情的N字型组合构成趋势行情,短线、波段和趋势就因此联系在了一起,我们借着这个联系,就可以搞清楚市场是怎么演化的。

所以,认识清楚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我们借此才能理解纷繁复杂的真实世界具有着怎样的条理。

学习的第三步:理解知识框架。

所有的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交错的,并且共同形成一个整体性的知识框架,我们理解清楚了这个框架,才算真正理解了这个知识。

比如,我们的理论包括趋势、趋势力度、指标对两者的量化等内容,它们共同构造了一个整体。只有在你的脑海里,所有这些内容形成一个整体,你才算真正学到了我们的知识,如果就是零零散散地学到了“小绿柱”、“DIF回零轴”、“主布林带”等内容,那就还在学习概念的阶段,远远不能算学好了。

所以,总体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的过程,只有完整走完了这个过程,学习才算到位了,下一步就是通过运用使其立体化的过程。

值得说明的是,在第二和第三步上,懂一些逻辑学,会有助于我们的学习,年后的读书节目,我们会跟大家聊殷海光先生的《逻辑新引》,希望对大家学习逻辑学有一点帮助。大家有兴趣的话,也可以提前看一下。

非常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很多知识框架都有自己的核心点,抓住核心点,对于理解和学习知识框架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所以,大家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知识的核心点。

比如,对于我们的技术体系,核心点就是涨跌轮换和级别。

我们今天梳理了关于学习的一些要点,希望对于大家今后安排自己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尤其是找好自己要融入的传统。

毕竟,市场中存在各种知识和各种传统,我们不可能一一学到位,必须仔细选好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大家知道,我们的知识体系是继承了查尔斯·道、杰西·利弗莫尔、斯坦利·克罗、维克多·斯波朗迪等人做趋势交易的传统而形成的,如果大家认可这个传统,也欢迎大家融入它,并且推动它的进步。

但正如艾略特所言,传统并不能自然地继承,如果我们需要它,就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来得到它。

我们会跟大家一起努力。

明天我们会把我们之前关于技术体系的文章整理出来,帮助大家理解我们的体系。对于我个人来说,也以此献给过去一年不断努力的自己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