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地理五块

 一撇春秋 2017-08-08
  《地理五块》为赵九峰师徒三人用了七天的时间整理而成。自乾隆年间问世以来,研习者不少,诟病者尤盛。

  其诟病者,有师承不同而挤兑者,有不得其旨而诋毁者,有恶意混淆视听者。

  地学鱼龙混杂,而师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就如坐井窥天,天再辽广,在井底观望也就井口大小罢了。古人云:‘一叶蔽目’。当你对某一事物太过注意时,你在其余的地方就很容易进入视感盲区。晚上逮兔子的都知道,当兔子被亮光吸引时,根本就没了警觉,逮它十拿九稳。清朝中晚期中国最具盛名的玄空风水六大派之一,广东派的祖师蔡岷山。其生平所学几乎囊括了与风水有关的文化。而最重视玄空飞星。死后葬于他生前选定的龙穴,立丁山癸向兼午子。该地水从乾方来出丑。按蔡氏之意,此墓人丁大旺,开科登第,富甲天下。但此墓葬后三代绝后。这水法在《地理五块》是犯忌的,蔡氏博学,未必不知,无视而已。古人云:“大车届路,莫入沟壑之深;芳草连天,不居狼藉之地。”前车之鉴,慎之!

  再说不得其旨的。书这种东西,不是谁看了效果都一样的。《系辞》曰:“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张良得《素书》而成为历史上最具盛名的谋略家,但不等于看了《素书》的都是谋士。

  地理五诀虽然龙、穴、砂、水、向五个方面都有论述,但情系水法一章。也许是形峦方面并没有太大争议,而水法很有必要纠正的原因。但没多说不等于可以无视呀!八卦以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命理以提纲为体,中和为用;而地学则以形峦为体,理气为用。故古人云:‘势为难、形次之、方又次之。’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龙真穴的之前提,何谈理气呀!这个或许是多数人研习后认为此书没用的症结所在。当然,即使水法一篇如何系统的归为:正生、正旺、自生、自旺、墓向、养向等四十八向和四十向。但也无法囊括所有水法内涵,其中九九相生之法便不在此例。但这些缺憾是无法抹掉其价值的,当然也要断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妄想。须知狐腋非一皮能温,鸡⻊庶必数千而饱。

  再说一次,形峦真的很重要。姑且拿吴公的《辩牛头山陵表》说吧,原文如下:

  ‘臣伏见邢中和者,未辨地理,妄指山龙,虚诞恐坏于皇图,讹伪或危于国祚,青乌之书不闻,倒辨山岗,郭璞之经安见,顺迁地理。

  臣切说牛头山,献纳图形,龙脉偏枯。山岗撩乱,山不高于旺相,水不败于鬼乡。白虎峥嵘,青龙低陷,箭风剑水,暗射交冲。三劫贼山,照临凶位,八煞恶水,流入刑方。

  玉堂缺陷,宝殿空虚,坤风直射,厄当国母离宫,未水倾流,祸应至尊下殿。

  已方杀见,牛地劫冲,乙巳之年,随方兵起,丙午之岁,逐处祸生。剑刃长凝于赤血,人民尽染于瘟疫,户口逃亡,军兵反叛

  陛下若兴此地,财输北阙,位失南朝,伏乞睿智,废牛头山之山陵,兴中干之胜地,“

  上文吴公辨牛头山永定陵的大多数论据主要是根据形峦作出判断的,尤其首句:‘龙脉偏枯’与《葬经》:‘葬者,乘生气也。’同声相应。古人云:‘地理之道首重龙’岂虚言哉!可惜宋朝的五音葬术在黄河两岸已深入人心。假到真时真亦假,仁宗根本不理睬,还把吴公下狱了,直到仁宗驾崩,大赦天下。吴公出狱后又向新帝献上中干图,即文中提到的:中干之地,大概位于陕西东南,洛南县和商州区、丹凤县的分界岭。但仍然遭到无视。于是削发佯狂。

  但事情并没有结束,八十多年后,公元1127丙午年,北宋迎来了最为屈辱的靖康之祸。果然是财输北阙,位失南朝。

  至于混淆视听的人,我只想说:你不是第一个懂的,也永远不可能是最后一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