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个房间,七个园子 —— 溪水边的山间民宿 | 七园居

 hongzhuanyidui 2017-08-08


七园居位于德清莫干山对河口水库以南被竹林覆盖的丘陵之中,一条南北向的溪流环绕基地而过。因此,需要跨越水泥桥方可进入七园居所在场地。场地背后则是一条通往山腰民宅的道路以及被毛竹覆盖的山丘,农户的民房便依靠在山丘与溪水之间的缓坡上。自然村的房屋沿道路铺开,七园居所在的保留民房是其中为数不多有溪流环绕与腹地阻隔的,业主租下这里希望将其与周边场地一起改造为精品民宿。


 ↑ 南立面


↑ 北立面


场地上原有一栋二层的民房和若干一层的单坡辅助用房。设计保留了场地上原有的木结构与夯土墙混合承重的主体民房。保留民房受木结构跨度的限制,开间只有3.6m,考虑客房的舒适性,我们将六开间重新隔断成四开间,再通过室内功能的布置,化解落入室内的木结构柱子,使保留木结构成为客房的体验元素。同时,设计还保留了民房北侧单坡辅助用房与主体民房之间的高差,新建的咖啡厅便位于此处,与主体民房一层北侧的大堂由室内楼梯连接,外部由跨越场地自然高差的路径串联。


↑ 大堂吧台


↑ 餐厅(兼会议室)


出于构造考虑,我们将卫生间置于保留民房的西侧,该部分虽然同被主体民房上延续下来的坡屋顶覆盖,但实为钢筋混凝土新建,方便走管与做卫生间楼面防水处理。这种处理策略难免带来客房、卫生间、走廊三条功能空间的格局,为了避免这种招待所式的体验,同时建立与室外环境的互动,我们为每个客房创造了不同的进入路径与属于自己的露台或庭院,以此建立一种与城市酒店体验完全不同的乡村旅舍格局模式。除辅助六间客房的卫生间功能,西侧新建部分一层自南向北依次为厨房、3号客房、大堂檐廊;二层依次为餐厅(兼会议室)、公共露台。其中,设计通过挤压一层厨房空间高度,使得餐厅地坪略低于客房地坪,以此拉近底层与二层功能的距离,让人逐渐往上去到公共空间,继而上几个踏步进入客房。同时,作为4、5号客房屋顶平台的餐厅屋顶地坪标高也随之下降,客人可以通过一个直跑楼梯,如同爬上夹层阁楼般,上到专属的屋顶露台。


↑ 2号客房卫生间


↑ 3号客房



↑ 4号客房


↑ 5号客房浴室


↑ 5号客房通往露台的楼梯


↑ 4、5号客房露台


↑ 6号客房


↑ 6号客房卫生间


↑ 7号客房


↑ 7号客房卫生间


↑ 二层公共露台


尽管七园居呈现一个被素混凝土、夯土、毛石、橡木包裹的景象,但更希望确立的是唯一化而非统筹性的路径组织模式。在求异的当下,包括建筑在内的很多人造产品都急于在形式上与别的产品拉开差距,同时这个产品又是要让大众能产生共鸣与认同的。于是,我们看到了很多标签化的空间:乡村民宿 、东南亚度假酒店、日式餐厅等等,这些标签是必要的获得认同的第一步,但同时它们又是不可超越的,因为它们被禁锢在了自己的意象里。因此,无论是乡村民宿,还是东南亚度假酒店,其创造力的核心在于原型与内在逻辑的构想,而非其即存定义本身,这也便是七园居拓展“民宿”定义的努力所在。从这个角度说,七园居是很抽象、很关系化的,它试图建立一个功能格局统筹化、而动线组织唯一化的民宿策略模式。


对于我们设计团队来说,建筑设计的过程是将抽象理念物化的过程,抽象理念的新意在于创造超越常规而舒适、合适的空间体验。因此,这个抽象理念基于对体验的设想而提出,在空间的形成中落实,设想与落实结果的比较、反思推进着我们的设计实践。



↑ 总图


↑ 一层平面



↑ 二层平面


↑ 详图


↑ 剖面A-A'B-B'C-C'(从上往下)


撰文:董晓

摄影:上海博风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田方方

地点:浙江德清对河口村西岑坞

建筑景观:上海博风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上海博风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筑师:王方戟、董晓、肖潇

设计团队:张婷、陈长山、钱晨、林婧、刘雨浓、吴恩婷

软装设计:杨国亮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新建) +木结构(保留)

业主:私人业主

建筑面积:645m2

基地面积:950m2

设计时间:2015年5月

竣工时间:2017年2月



征稿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