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投资,除了无法选择我们的出生之外。
人生和投资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本质上都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但又都具有提升长期胜率的方法;比知道做什么更重要的,是了解绝对不能做的事情有哪些。
决定一生命运的往往只是几个判断和决定;各种短期的偶然性会被时间熨平,最终的结果基本是公平的;做什么事决定了高度,跟什么人决定了难度;最痛苦的不是错过了,而是明白的时候已太晚。
成功的投资人与其说是精于计算和选择,不如说是他们更懂得放弃和坚持;
与其说是能耳听六路眼观八方,不如说是始终心无旁骛的保持专注;与其说是天赋异禀见识超常,不如说是更能深刻看到自身的局限性,清楚知道市场中的可为与不可为。所谓的投资大神,不是他们获得了神秘的天赋,只不过是忠诚于复利并永远践行罢了。
懂复利的人都明白,复利的可持续性与盈利能力是矛盾,高复利与长周期不可兼得,其中以巴菲特的50年近25%为人类目前的极限。在高复利之后向着均值回归是必然的,这其中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投资生涯里最好的情景是:初期高复利,之后稳健但极强的持续性。
投资在某个阶段特别容易沉溺于“完美系统的构建”,然而这与终身致力于制造永动机的差别并不大。系统越是繁复、思维越是沉溺于细节,其实与投资的本质就距离越远。投资做得越久越能体会到,最可依靠的是质朴简洁却击中本质的方法论,最应重视的是大格局和战略上的成功。
对一个投资人来说,比较危险的一种情况是早早的拥有“真理在握”的感觉。
如果同时再无聊点儿或者争强好胜些,对稍微不同道者就口诛笔伐,那基本上说明没啥进步的余地了。投资当然是有毫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但投资的不同要素的权重却没有什么“神圣模型”。当然这不是说见异思迁,而是保持思维的开放性,这其实也是一种能力。
集中还是分散好?如果从特定阶段性角度考虑,取决于鱼(弹性)与熊掌(安全性)哪个对你更重要。如果从长期常态来考虑,集中似乎代表了对公司挖掘和分析的高度自信。但转念一想,如果真那么自信,理应可以挖掘到更多优秀的标的并适度分散啊。当然这本质上是个度的问题,最终讲究的是研究深度与仓位效益的匹配、投资弹性与风险分散的适中。
投资决策环节涉及的要素很多,但如果精炼总结下可能有三点最关键: 1,大局观。就是清楚你处于整个市场周期的什么位置,是该恐惧、贪婪还是麻木; 2,价值判断。下注要瞄准在未来优势类别的对象上,与时间做朋友; 3,预期差。明确价值判断的假设和估值所包含的预期,当出现高度预期差的时机时保持敏感度。
要在投资的世界里要活得长活得好,一要靠对风险的嗅觉,二要靠对机会的直觉。有个能闻到风险的鼻子是活得长的基础,留得住青山就不怕没柴。如果恰好还有对大机会的一点直觉,那就很难活的不好了。其实无论风险还是机会,本质上都是对不确定性的处理,而学会理解世界的复杂性和个人的局限性,是建立这种处理机制的基础。
人生是一场修行,从起点至终点会经历无数场次更迭的风景,或者美丽或者泥泞,投资是这条路上必不可少的点缀,学习、工作、财富管理,都是投资,充满挑战而又格外迷人。 来源: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