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农村包围城市】,末尾有孵化了18个月的彩蛋一枚

 AndLib 2017-08-09

第103篇

本周在台湾,今天(8月8日)补发上周三和周四两天的流水账。今天下午在台北和很多创业者一起喝茶,自申时初至酉时末,聊完4个小时,此时刚回到住处整理完,估计来不及补记,要等明天再发一篇与台湾创业者畅聊的感悟。

就在写本文最后一段的时候,看到网上关于九寨沟地震的消息,希望这次的灾情不要太严重,老天保佑!


上周三的上午十点多,先见了一位从广东飞过来的做酒吧社交产品的创业者——【与乐圈】满伯乾,因为对这个市场没什么了解,只能先判断这个人了,倒是比较能折腾,只是他一上来就做的比较重,在做产品上面投入了太多的资金。

我们遇到过很多创业者,都有这个问题,在业务没有跑通的时候,一上来就开始做产品,比如跟我们一起走二环【植入网】邓小聪,我是在周四中午吃完饭后跟他简单见了一面的,他也是一上来就要做个网站,可是我听了他的业务模式后,感觉他做网站现在完全没必要。

影视植入是一个toB的生意,初期不可能一上来就搞一个什么平台,就应该是先从一单一单的生意做起来,到积累了足够大的量之后自然就有平台的需求出现了。先做所谓平台的结果就是,自己花了好多心思去构建产品,结果做出来的产品用户却不接受,若没有用户积累,平台就是个笑话。

周三的【路演360】活动现场,有一位从外地跑过来专门找我的园艺专家徐世民,他的经历很坎坷,但我却帮不到他——他做的是高端园艺,所培植的都是以5~10年计的产品,而能消费得起这样的产品的,可想而知也不是你我大众。

我试图劝说他做一些更贴近C端用户的产品,但他也不适应这样的路径,他和他带的徒弟们,都是匠人,自有些难以改变的东西。我也觉得真让他改变了,也就不是他了。有些事情,注定不可能做成指数级增长模式啊。

路演结束的时候去科技寺楼下看望陈昕烨,他是我们在360投资部的时候投过的一位创业者,现在他与原同事继续创业做了个新的业务,已经做到B轮了。我跟他讲了我对【净衣派】的构想,他也是非常适合的——连续创业者/一直未脱离一线战斗的/天使投资人。

周四一大早就带了公司几位小伙伴一起去中关村创业大街,上午是PMCAFF举办的第二期【CEO特训营】,我来给阿德撑场子,讲一堂课,不过他们只给我留了一个小时的时间,【18个月创业周期论】是讲不完的,我只讲了一半。

我被安排在第二个开讲,在开始之前,先见了从郑州赶来的帮友【卡卡玩拍】刘华以及【黑马投资学院】的院长张本伟。

刘华最近在业务上基本是走顺了,我们鼓励他彻底把业务搬到北京来做,亲子摄影这个领域,很多人都当成小生意在做,我们看到的其实是平台化的可能,只是这种频次不高的线下服务要如何快速打开局面非常重要,【卡卡玩拍】在郑州做的验证,其实要比在北京做验证更好。

【投缘帮】目前有好几个项目都是我们建议创始人先在二三线城市做验证,等验证好了再考虑杀回北上广这些核心城市,尤其对于一些获客成本较高但频次并不高的项目,我是非常推荐用这个方式来启动的。这样做的好处,除了降低初期验证的成本,还可以让这种验证获得的结论更贴近真实

过去这些年,很多创业项目是在北上广深这些核心城市做验证,然后再向下复制,我个人认为,只有社交和工具类产品或许适合这样做,而大部分消费及生活服务相关项目则恰恰不能按这个顺序来做,“农村包围城市”才是这些方向的创业者需要考虑的策略。

我就拿【卡卡玩拍】举例,在郑州验证的结果是客单价几百块,在北京直接可以做到几千块,而在郑州和北京的获客成本其实相差不大,真正对成本有较大影响的,是人员工资与房租等这些硬性成本,但这些投入对于一个平台打法的项目来说,是可控的,并且是可以随着市场规模扩大而不断降低边际成本的。

如果刘华先在北京完成这个验证过程,首先面临的是初期验证成本比郑州高3~4倍,并且即使在北京能做到盈利的初步商业闭环,到了郑州可能就因为消费水平的巨大落差,导致突然赔钱了。

如果反向操作,这个问题就不会出现,去年我劝他回郑州先活下来,然后重新以新的运营方式来跑一轮验证,那个过程相当艰苦!可是,刘华带着团队挺下来了,我们在跟他远程沟通的时候,经常听到上个月赚了钱,这个月订单又不够的情况,那段时间特别熬人,但是如果没有这个过程,谁知道他做的这个事情是否能走通?

尽管在郑州能走通,但在二线城市当一个小老板绝对不是刘华想要的,我们也一再跟他讲,随时可以来北京,模式走通就要敢于走出来,他跑过来一试,就发现比他预想的还要好得多,按他们原来的做法,平移到北京的话,利润率要比郑州高了个倍数,原来只是赚点小钱养家糊口的事情,现在想象空间就大多了。

过去这些年,我们见过太多类似的事情发生,一些人拿着在北京上海运营的数据去拿投资,然后出去跑全国市场,发现往下一走,马上就不灵了,投资人也大呼上当,其实是创业者的方法论出了问题,而且国内的投资人也是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这些地方,大家的视线都很难离开核心城市,相对来说,已经出现很大的认知盲区,但身处局中的多数人又不自知。

在资本过热的时期,这些问题还不严重——创业者拿到了足够多去试错的钱,大不了一次不行再多来几次!现在就不是这样了,虽然资本充裕的基本面没有变化,但很多傻钱正在变得越来越精明,这对创业者的要求就变成了必须先有造血能力然后再谈情怀,虽然有些矫枉过正,但也算是价值回归,我觉得没什么不好。


最后给个福利,也是托了阿德的福,终于在我这次给PMCAFF当了免费劳工之后,他们根据我讲了一半的【18个月创业周期论】,做成这张非常简单的图,来描述我的这套关于新经济创业模型的框架理论。

首先我得声明,这张图来自于我对【18个月创业周期论】不完整描述,而且因为不是我自己作图其实就真让我搞这张图出来也没戏,除非我找我们伟大的设计师小美同学帮忙。。。。。。)里面终究有不完备不完整不完善的地方,但,有比没有强,是吧?感谢阿德!

当然,要听具体的讲解,还是要来我办公室,喝茶,聊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