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 | 再见,后会无期

 赵船yh 2017-08-09

冬至那天清晨,我从异乡的残梦中醒来,起身望向窗外的深冬细雨,顺手改了句白居易的诗:霾国江城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想起往年这个时候,腊月将近的小城,空气中尽是汤水淋漓的庖汤气息,而现在却只能在朋友圈看看图闻闻味儿,心底难免无端生出几缕惆怅。


日子夹着扫把飞速而逝,又一年倏忽而过。按多年熬成的痼疾,每到年终,我大抵都会洋洋洒洒地写上一篇,但这一次,却总觉无话可落于纸上。或许是身份、场域的深彻转换,已至于渐行渐远渐无书;又或是越近岁末越芜杂,新的工作生活节奏下,再无多少拍遍栏杆的闲愁别绪,更无暇琢磨那些已隔墙如隔山的身外事。


前不久,朋友CU检出版了他的新书,《法检大院里的年轻人》,忝列为推荐人之一,我却骤然发现,那些曾以为如烙铁般加诸于身不可或忘的种种槽边往事,竟然在短短的时间里便已开始疏离、褪色,或许,还将在未来的记忆里变得若有若无。如今的我,不过是一枚潜水在一大堆离职法官群里的,法检大院外的中年人。


体制内是深井,体制外是江湖,这是一篇曾经流传甚广的热文。如今重新咀嚼这句话,更是冷暖自知。朋友圈里,大院里的年轻人仍在为一些重复的话题和轮回的热点刷屏,奔走相告,抱团取暖,而那些前前后后远离大院的人们所关注的,大多是面对新生活的重荷,角色转换后的隐忍,以及对既往职业生涯的反躬自省。这,也是生活的一角真相。


也有人好奇,你以前不是挺爱说的吗?甚至老挨批斗也还在坚持说,现在终于成为自由身了,为什么反而变沉默了呢?


多年以来,我一直都有个自制的标签,即所谓“体制内生存,体制外思考”和“公门好修行”,其时乐观者如我,总以为自己可以在两界之间穿梭往来,做些铺路架桥的事,还告诫自己切忌沾染太多衙门习气而不自知。屡遭闷棍过后,总算是清醒过来,这世道早已判若鸿沟壁垒森严,大道不行各说各话,所谓弥合分歧、凝聚共识云云,已成为这个族群分裂时代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刚辞职时,也还不时在公号和朋友圈吐槽几句法圈政界那些事,但几乎每次都会有以前熟悉的面目慈祥涌现,如朝阳群众般留言批示:你都离开了,挣你的钱就是了,为什么还要关心这些?!那时而劝导、时而指教的语气,让我好久没晃过神来。直到后来,想起阿Q正传里的赵太爷,才算若有所思,但终究没兴趣如阿Q一样痴痴地问:和尚摸得,为何我摸不得?


从那以后,我算是彻底明白了:自从你告别豢养生活的那一刻起,你已不再是人家的自己人。也因此明白了为什么一些年轻的前同行们,会分外不爽律师们对法院的吐槽:吹皱一池春水,我可以骂,你叨逼个啥。这一切变化,一言以蔽之:你的含赵量已严重不足,且无处充值。人家就算玩忽职守,只要忠心耿耿便可依法不起诉,而一介布衣的你,但凡敢多嘴多舌,便能一道闪电加身。


还是@饼饼那句话:庙堂虽冷,曾有痴心照明月;天下之大,岂无杯酒慰平生。而这,便是2016年变局予我最大的意义:我来问道无余说,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云在青天水在瓶,从此江湖,后会无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