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淺釋《瀕湖脈學》中的浮脈和滑脈(二)

 为什么73 2017-08-09

0809

来自徐文兵

01:00

第二首詩呢,是這樣,他進一步描寫浮脈的形象以及浮脈和其他脈的鑒別。他是這麼說的:“浮如木在水中浮”,榆錢兒沒摸過,鳥毛兒也沒摸過,再給你舉個例子吧,一塊兒木頭漂在水上,你摸上去那個感覺,你壓它沉下去了,你壓得狠它就沒了,浮脈,“木在水中浮”。

第二句話,“浮大中空乃是芤”,摸上去是浮脈,但是呢,這個浮脈不是個實心兒木頭,是像個蔥管兒一樣,它浮在上面,你按一下它不是沒了,它是癟進去了,這種脈我們已經不叫它浮脈了,管它叫芤脈。

芤脈主什麼?芤脈主亡精失血,一個血崩的女人,一個老是遺精的男人,或者是剛獻完血,出完大汗,腹瀉的人,喪失了自己的精液和精血以後,你號他的脈,是芤脈。芤脈的感覺就是什麼?也在上面兒漂著,陽氣要虛脫,但是呢,摸上去裡面兒是空的,所以這叫,他就把浮脈跟芤脈給你鑒別開了。

下面一個鑒別呢叫“拍拍而浮是洪脈”。另外一個容易跟浮脈相混淆的叫洪脈,這種洪脈呢,像洪水一樣,它的感覺是什麼?波幅很大,就像那個海水,河水拍到河岸上,拍到沙灘上那種感覺,一波兒接一波兒的,這種感覺呢,已經不是浮脈,是洪脈。這種洪脈什麼意思?就是說,你輕輕一搭有,但是你按上以後,它還有,你能感覺到它這種上下起伏的這種波浪的感覺,這種洪脈主高熱。

我們《傷寒論》講白虎湯的時候有四大症,高燒、大汗,就是大熱大汗口大渴,然後脈洪大,說明那個熱已經不是表熱了,而是往裡走,這種脈你不要再去解表了,它已經不是浮脈了,它叫洪脈。這種洪脈還有一種感覺是什麼呢?“來時雖盛去悠悠”。就說洪脈的特點叫“虎頭蛇尾”,來的時候打得你的手很厲害,但是仔細一體會沒後勁,這其實是人的元氣在跟外邪作鬥爭,已經消耗得差不多的那種狀態。這就是李時珍又把浮脈具體論述,把它和芤脈和洪脈的區別給你寫清楚,免得你將來誤判。這是他的第二首詩。

第三首詩呢,就是分寸關尺了。一般普通人,我們三個指頭號的脈基本上寸關都有,到尺偏弱,這都叫正常人。修行好的人脈會長一點,就是把手指分開尺部還有,這叫寸關尺。現在科技發達以後呢發現了很多怪脈。我在門診時候有一個部隊退休的老將軍找我看病,那人是聽我和梁冬的《國學堂》找來的。來的時候不說話就伸胳膊,其實是考你,不要怕病人考你。你一旦通過了考試,病人對你的信任,發自內心的信任就建立了,那會兒你抓把鋸末給他吃,什麼病都能好。但是我們很多人通過不了考試,因為你的基本功不行。

他一伸胳膊我一號脈,仨指頭都有,我手指頭分開了搭成這樣還有脈。哎,我說你這個脈比較怪呀,按說脈長主腎氣足主長壽。可是這個脈呢,也不是健康人的脈,不是那種身體強壯腎氣足的脈。脈雖長,但是波幅很小,脈跳的也很弱,而且他有點心律不齊。一有心律不齊,人的心神就是亂的。我們號脈說要注意這麼兩個字,一個叫心律,一個叫心率。心率是速度,古代人講號脈的時候醫生要先調息,調自己的心情,調自己的心神。一息四至,一呼一吸之間,那個脈跳四下這叫常脈;一息超過四,有五六了,這叫數脈;一息三至,這叫遲脈。我們就根據這個先判斷一下他的陰陽。

徐文兵

2012年2月

點擊圖片和徐老師學中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