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老师送礼

 窦昆 2017-08-09

 
  晚上,我看到好好拿着袋子装水果、点心,说是明天带到学校去的。我阻止她,她振振有词:“我给老师们带去的!”我表示支持。

  此言应该不虚。春节前去印尼巴厘岛旅游,窦好好也念叨着“我要给老师们带礼物”,还计算着要送礼物的老师们名单。她没有说要给自己买什么,却惦记着给老师买礼物,我感到高兴。

  学生给老师送礼,在公办学校看来,似乎是一股不正之风,是要刹掉的歪风邪气。但我认为,如果让孩子发自内心地给老师送一些礼物,表达感恩之情,对培养孩子情商,融洽师生关系,让孩子学会人际交往,都大有裨益,为什么不行呢?老师也是人,也是感情动物,收到来自学生的真诚馈赠,也会感动,也会更加负责任地教育孩子,难道不是双赢吗?

  “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在古代,给老师送礼是人之常情,所以常有神来之笔。学生给老师送礼,可追溯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子。在《述而篇第七》中,他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大意是:只要送我十条肉干做见面礼,我就不会拒绝收他做学生。这个“礼”貌似是收礼物,其实是一种礼仪,所谓“礼轻人意重”。

  明代冯梦龙的《古今笑》中,记载了一个学生给老师送礼的“笑话”。赵永手持“帕二方”,去给老师西涯先生送寿礼。经过鲁铎家时,鲁铎也要去,可拿不出礼物,就拿着吃剩的半条枯鱼一块去了。这俩学生也是对活宝,一人“帕二方”,一人半条枯鱼,这哪像是去送礼的?更像是蹭饭的。如此师生关系,却能博得人们雅然而笑。 “帕二方”、半条枯鱼的确无足轻重,但师生间的鱼水之欢,是任何礼物也无法换来的。

  学生给老师送礼,本是一部好经,却给一些歪嘴和尚念坏了。这歪嘴和尚,一是部分老师,主动要礼或者暗示索礼,视礼物轻重给孩子不同脸色,让学生给老师送礼不是出于感情而成了利益交换;二是一些家长,一边让孩子给家长送礼物,一边当着孩子的面数落老师的“恶行”,让心智不健全的孩子,怎么看待你这老师和父母?久而久之,心理不扭曲都难。

  有人曾经提醒我:你家孩子不上学,送到晋级托管,会有一个弊端,孩子认为是你开的学校,容易有优越感,会对老师不敬。其实,恰恰相反,窦好好同学对待晋级教育上班的每一位老师都很尊敬,从来没跟老师发生过争执,从来没有顶撞,包括对没有教过她的老师,都是热情主动地贴上去。偶尔会对有的老师“不敬”,比如说给殷辉老师起个外号“老鹰”,喊张翠老师“翠翠儿”,那其实是她对关系亲密之老师,表达格外亲近的一种方式而已。谁都知道,谁听了都是哈哈一笑。

  为什么孩子对老师如此尊敬?因为我们做家长的,包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家里对晋级的老师总是赞不绝口,不管孩子在与不在,我们经常会谈到老师们中间的好人好事,一直感慨道:“晋级的老师真是太好了!”这种发自内心地感恩之情,对孩子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所以,她喜欢晋级老师,喜欢给老师送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