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将相和了又如何?

 qlhh88 2017-08-09


咱们都在中学课本里学过《将相和》,说的是战国时代,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利用自己的机智,勇敢和忍让,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破坏了秦国试图霸占和氏璧的阴谋,在外交上维护了赵国的尊严,也让心高气傲的赵国老将军廉颇,消除了对自己的误会。那么蔺相如的行动,真的使赵国的国家利益得到了维护吗?廉颇后来真的痛改前非,没有一丝私心,全心全意为赵国着想了吗?很可惜,这个故事的结局不是圆满的。最近,微信公众号“今日值得花时间”就为我们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这段历史佳话。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完璧归赵,这个时间顺序上发声最早的历史事件,大家也都知道。和氏璧,是一块珍稀的高级玉石,秦昭王就想用十五座城池,从赵国国王手里换这块玉,这也是成语“价值连城”的由来,这时候赵国宫廷是一片混乱,为什么呢?秦国当时在战国七雄里名声最不好,被称为虎狼之国,又贪婪,又不讲信用,连年对其他六国不断发动战争。所以赵国朝廷就进入两难困境,不给吧,秦国说不定就借机发兵打过来了;给吧,万一秦国一赖账,鸡飞蛋打,就在这个时候,这个时候赵惠文王手下一个宦官,叫缪贤,说我手下有个门客,叫蔺相如,他伶牙俐齿,机警灵活,可以当使者,去秦国走一趟。接下来故 事情节大家就很熟悉了,蔺相如一会见秦王,感觉秦王没诚意,假装说这事儿很重大,您得斋戒五天,然后办个隆重的仪式咱们交接。秦王就答应了,然后蔺相如让一个手下揣着和氏璧连夜就跑回了赵国。五天之后,秦国宫殿之上,蔺相如对秦王就说,对不起,鉴于你的信用记录很不好,玉我已经派人送走了,你要真有诚意,就先拿城池来,我们立刻把玉送来。秦王又恼怒又无可奈何,只好把蔺相如放走了。

回国之后,蔺相如一下就成了民族英雄,这个官位上也是破格提拔,连胜N级。从一个寄宿在缪贤家吃白饭的门客,一下子变成了上大夫。但是蔺相如这么做真的是正确的吗?大家知道,秦国当时的大战略就是东进,扩张领土,远交近攻,军事实力也是七国里最强的,它占领的领土,城市都是用军队将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很难想象会为了一块玉,拿出15座城市去换,那么它为什么这么做呢?这个文章分析说,可能是为了试探赵国,这个北方强国的虚实,你到底有没有胆量和我秦国正面对抗,赵国的军事实力很强,大家都知道,赵惠文王的前任,赵武灵王,提倡了一场军事改革,叫“胡服骑射”,就是模仿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大力发展骑兵,让大家穿着短小,方便的游牧民族衣服,勤奋练习弓箭,赵国的军队,在连年和匈奴的征战中,锤炼得十分彪悍。这一点让秦国也怕三分。结果通过和氏璧这个事件一试呢,秦昭王心里就有谱了,原来赵国在心理上,反而对自己是畏惧的,那么以后的外交政策,就可以强硬为主。那么蔺相如这次出使呢?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有负面的,比如明代著名士大夫,文学家王世贞,就说了,即使秦国信用记录不好,但人家按照你的要求,把交接仪式都办了,你蔺相如反而黄牛了,在天下舆论面前,失信的反而是你了,这个损失,可是不可估量,实际上呢,完璧归赵这件事发生的后几年,秦国就连续进攻赵国,让赵国损失了大片土地。可以说,完璧归赵,是一场虚幻的精神胜利。

接下来,公元前279年,秦昭王又邀请赵惠文王,在这个渑池,河南和山西交会的地方,召开外交会议。这次会见,蔺相如又挺身而出,秦王让赵王弹琴助兴,反过来蔺相如就逼迫秦王击缶,也就是敲瓦罐,表面上看挽回了面子,但实际上呢?秦国当时马上要攻打南方的楚国,这次会见,还是为了摸清赵国的底牌,看看赵国会不会趁自己后方空虚,联合其他诸侯国,对秦国发动军事上的攻势。很明显,赵王这个虚弱暴露无遗,屈服于秦王的威慑,如果蔺相如是那种有大局观的外交家,就该抓大放小,会议结束之后,撺掇赵王组织个反秦联盟,哪怕只是虚张声势一下,秦国也会抓狂,可蔺相如偏不,就顾着面子上这点事。看历史记载就知道,秦国把楚国打了个一败涂地,首都都占领了,可赵国和其他国家呢,静悄悄在旁边看热闹,这种无所作为,蔺相如身为上大夫,要负相当的责任。

回国之后,因为保住了赵王的面子,民族英雄蔺相如又一次刷副本刷上天,从上大夫,一下做到了上卿。卿,已经是当时大臣的最高爵位,上卿呢,又是这一个档次里级别最高的,这个廉颇当然不干了。大家知道,廉颇老将军,劳苦功高,他也是上卿,可这个位置是他在战场上真刀真枪打出来的,自然看不起耍嘴皮子的蔺相如。更何况,两次蔺相如的外交胜利,是建立在赵国的军事实力基础上的。渑池会上,廉颇的大军就在国境线上虎视眈眈呢,所以赵王和蔺相如才能全身而退。当然,廉颇的情商之低,也是有目共睹的,渑池之会前有个小插曲,廉颇对赵王说,万一您老人家有个三长两短,被秦国抓起来当肉票,那就让太子继位吧,免得咱们被秦国要挟。这个从理性角度上讲是对的,但说这个话的时机,简直是坏透了。所以说,回来之后,赵王升了蔺相如的官,也算是对廉颇的警告。不过廉颇根本想不到这一层,还跟蔺相如斗气,等于再次,间接打了赵王的脸。当然,最后才来了一出负荆请罪,两个人和好了。但是廉颇从此就痛改前非,一切以赵国大事为重了吗?并没有,又过了两代赵王,到了这个赵悼襄王继位之后,新登基的赵王,听从了这个奸臣郭开的谗言,解除了廉颇的军队指挥权。可廉颇头脑一发热,居然要造反,结果不成,流亡到了魏国,最后死在楚国,正是应了一句俗话“性格决定命运”。

所以说,真相很残酷,一段历史佳话的背后,并不是大团圆结局,蔺相如毕竟不是同时代苏秦,张仪那样高瞻远瞩的大外交家,政治家,只是一个格局有限,有小智慧的普通人,他的所作所为,只是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并没有把赵国的利益最大化。这个廉颇呢,犯的毛病也很类似,就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了全局利益之上,虽然能够负荆请罪,一时清醒,但基本问题,还是没有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