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大类保肝药,疗效各有千秋,你用对了吗?

 昵称30265258 2017-08-09


寄语



针对京城百姓用药安全关心的问题,北京市医院管理局正式推出“京城药师”公众服务平台,平台将每月发布4期,每期围绕用药教育主题,由市属22家医院药师团队通过科普语言、漫画、视频等形式,为您提供疾病常识、用药指导、健康饮食以及医院特色医疗服务等原创科普资讯。





第三十三期导航


六大类保肝药,疗效各有千秋,你用对了吗?


当心,这些人竟是甲肝病毒的首选对象!

乙肝抗病毒治疗五大误区,你中招了没?!


我国超4000万人携带丙肝病毒,危害不容小视!

管住你的嘴,预防戊肝就赢了一半!



我们通常所说的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是肝脏因病毒、药物、酒精或代谢异常等损伤引起的炎症改变。


抗炎保肝治疗是肝脏炎症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肝脏炎症,在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有效控制肝脏炎症,可减少肝细胞破坏和延缓肝纤维化的发展。


那保肝药物的使用是不是多多益善呢?下面,药师将对抗炎保肝药物的药理作用、联合用药及使用疗程等方面作一一介绍。


一、抗炎保肝药物的分类

根据药理作用的不同,抗炎保肝药物可大致分为以下六类:


1、抗炎类药物  


常用代表药物:甘草酸制剂,如复方甘草酸苷片、甘草酸二铵胶囊等。


具有类似糖皮质激素的非特异性抗炎作用而无抑制免疫功能的不良反应,可针对炎症通路,广泛抑制各种病因介导的相关炎症反应,减轻肝脏的病理损害,改善受损的肝细胞功能。


此类药物可以改善各类肝炎所指的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等生化异常。


2、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  


代表药物:多烯磷脂酰胆碱。


此类药物可进入肝细胞,并以完整的分子与肝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相结合,增加膜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流动性,使受损肝功能和酶活性恢复正常,调节肝脏的能量代谢,促进肝细胞的再生。


此外,还具有抑制肝细胞凋亡,降低炎症反应和防治肝纤维化等功能。


3、解毒类药物  


常用代表药物:还原型谷胱甘肽、硫普罗宁等。


分子中含有巯基,可从多方面保护肝细胞。可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及糖代谢,激活多种酶,从而促进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并能影响细胞的代谢过程,可减轻组织损伤,促进修复。


4、抗氧化类药物  


主要代表药物:水飞蓟素类和双环醇。


水飞蓟素对CCl4等毒物引起的各类肝损伤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和治疗作用。还能增强细胞核仁内多聚酶A的活性,刺激细胞内的核糖体核糖核酸,增加蛋白质的合成。


有研究表明,水飞蓟素可通过抗氧化和直接抑制各种细胞因子对肝星状细胞的激活,从而达到抗纤维化的作用。双环醇具有抗脂质过氧化、抗线粒体损伤、促进肝细胞蛋白质合成、抗肝细胞凋亡等多种作用机制。


临床可快速降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尤其是谷丙转氨酶。


5、利胆类药物  


常用代表药物: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


此类药物有助于肝细胞恢复功能,促进肝内淤积胆汁的排泄,从而达到退黄、降酶及减轻症状的作用。多用于伴有肝内胆汁淤积的各种肝病。


6、中成药  


常用代表药物:中药如扶正化瘀胶囊、复方鳖甲软肝片、安络化纤丸等。


像这些药物,都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和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止肝脏炎性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二、抗炎保肝药物的联合用药

作用机制和作用位点不同的抗炎保肝药物联合应用可能达到更好地保肝作用。


但保肝药物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而应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因、病期和病情,选用1~2种抗炎保肝药物,最多一般不超过3种,以免增加肝脏负担。


用药期间应注意定期随访监测,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抗炎保肝药物的用药疗程

用药疗程应根据不同病因及病情而定,一般应用抗炎保肝药物4~12周后根据肝功能监测结果酌情调整用法、剂量及疗程。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疗程通常需要6~12个月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应用甘草酸类药物时,应逐渐减量、维持治疗,然后缓慢停药,以减少或避免病情反复。





内容来源:北京佑安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