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唐书·后纪》记载:仪凤三年(公元678年),高宗突然病重,“头眩不能视”,情况十分危急。张文仲奉命应诊,很快查出病因,建议立即针刺头部,使之出血,就可医好。而权倾朝野的武则天以为张文仲故意戏弄高宗,要处死张文仲。高宗说道:“侍医议疾,何罪之有?更何况我病得很厉害,还是让他医治吧!”张文仲赶紧实施了针刺治疗,高宗的症状果然消失,头眩没了,眼睛也能看见东西了。武则天非常高兴,连连致谢,说道:“天赐我师!”又赐予他珍宝以示奖赏。 一天,武则天在神都洛阳宫中召集大臣议事,宰相苏良嗣因拜跪突然栽倒在地,不省人事,武则天立即令张文仲、韦慈藏遂即至苏宅对其实施救治。张文仲认为苏的病是由于长期聚积忧愤、邪气冲激引起的,病情十分危重。如果疼痛扩散到胸肋,那就很难治了。不一会儿,果然痛冲胸肋。张文仲说:若痛入心,就无可救药了。稍迟,苏良嗣果真心痛起来,药也无法吞服。到了傍晚,苏便不治而亡。朝廷上下对年过八十五岁的老臣苏良嗣病故并不感到奇怪,对张文仲的料病如神却无不赞赏。 由于张文仲擅长治疗“风疾”,武则天便诏令张文仲,负责召集全国名医集体撰写医治“风疾”的各种药方。张文仲不辱使命,努力攻读医学书籍,心得体会日益增多,不久,便集中众人的智慧,总结出引起疾病的“风”有一百二十八种,引起疾病的“气”有八十种。他从患病的季节和病情程度不同出发,共撰写出十八个常用药方,呈报给武则天,受到武则天的称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