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锡名字的由来是什么呢?

 金樽清影 2017-08-09

无锡民间故事之《无锡名称的来历——无雪篇》


在无锡有一句世代相传的老话:沉落山阳县,氽(tǔn)出无锡城。关于这句话,有着一个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

话说无锡原来叫“无雪”,为什么叫无雪呢?这还得从被淹没的山阳县说起。

传说,三万六千顷的太湖身下有一个山阳县。很久很久以前,山阳县里的人民不爱惜粮食。吃饭的时候,他们剩一半,扔一半,东抛西撒,糟蹋浪费。稻谷收场后,他们堆晒在露天,下雨天也不收,天晴也不晒,就放在那里让它发霉。渐渐的,霉气越积越多,直冲天宫。

玉皇大帝闻到气味以后,就拨开天上的云雾朝人间一看,只见山阳县的人民不把粮食不当回事。

“这还了得!”

玉帝怒气冲冲的说。

“看来山阳县的人都活的厌烦了,发场大水淹了这个地方!”

太白金星赶忙出班奏道:“殿下,山阳县也有好人,好人怎么办?”

玉帝想了一下,就对太白金星如此这般交代了一遍。太白金星领命来到人间,他摇身变成了乞丐,撑着拐杖来到了山阳县城街上。

当地有名的华孝子搀着母亲迎面走了过来,乞丐一个健步,不管三七二十一,背起孝子的母亲就跑。

孝子见母亲被人掳走了,急得一边追一边大喊:“快放下我母亲!快放下我母亲!”可是乞丐只当听不见,越跑越快。

不少好心人听到喊声,纷纷从屋里跑了出来,跟着华孝子一起追赶乞丐…

此时,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不一会的功夫,地上就积了厚厚一层。乞丐见前面有一块地方没有雪,就自言自语的说:“这是块好地方,就停在这里吧。”说着,就把华孝子的母亲从背上放了下来。

等到华孝子与追赶的男女老少来到这块没有雪的地方,身后就传来了哗哗的水声。大家回头一看,已经是白茫茫的一片,山阳县被大水淹没不见了。大家再回头一看,乞丐也消失了。于是,大家就在神仙指点的地方住了下来。

这块地方因为没有雪,大家就叫它“无雪”。时间一长,“无雪”这地方也有了雪。于是,“无雪”又叫成了“无锡”(在无锡本地的方言中,“无雪”和“无锡”的发音相同)。

而这个故事,也就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另一个版本


以下为大致内容文字整理版:关于无锡名称的由来,历史文献中有许多记载。晋朝周处所撰写的《阳羡风土记》是一部记述晋朝地方风土人情的杂记。秦汉时期的阳羡,也就是我们今天宜兴的故称。在杂记中,有关于在锡山发现石碑的传说,碑上刻着“有锡兴,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的文字。唐代茶圣陆羽所撰写的《惠山寺记》也同样出现了上述记载,并且还多了“有锡沴(l安定),天下济”的文字。

陆羽 游惠山寺记据《锡金县志》记载,周秦时代,无锡西郊的锡山发现铅锡,附近居民,竞相开采。故此地原名“有锡”。至西汉初年,锡矿挖掘殆尽,就被命名为“无锡”。锡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可掺入铜中冶炼青铜器(如鼎和剑)。因此大家纷纷来抢,由此还引发了战争。后来锡采完了,也就没人来抢了,地方也总算安宁了。以上两种说法虽略有不同,但符合了当时人们渴望消除天下纷争,休战清宁的心理。但是。无锡的地名早在战国早期就已经出现。据史料记载,无锡地名其实来源于战国黄歇,即著名的春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立无锡塘,治无锡湖”。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县,以湖名作县名称,名无锡县。经现代科学测定,锡山泥层中不可能含有锡矿,经考古调查,从未发现过锡山开采锡矿的遗迹


。因此,无锡名称的由来是因为锡矿这一说法就难以成立。另一种说法认为“无锡”地名来自于古越族的语言。“无”是发语词,无实义,“锡”的原义因古越语消逝已久,无从考证。这一说法是当今一些地名学者、语言学者、历史地理学者在总结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对江浙地区大量地名的调查研究而得出的结论。

他们认为,“无(wu)锡”和江浙地区其它许多地名,如夫(fu)椒、余(yu)杭、句(gou)容、姑(gu)苏等一样,都是属于齐头式地名,冠首字虽然写法不同,但古音相合或相近,都是古越语的发语词,无实义。这些地名随着古代吴越地区的氏族迁徙、流散和与华夏族的融合,其原意已经失传,但一部分却因用汉字记录同样的音而保存下来,后人不知道所由来,往往望文生义,所以说成无锡就是没有“锡”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