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魁阁学社】金沙江边花苗考察记

 無情360 2017-08-09

民族学与

人类学

【作者简介】杨成志,中国民族学家、人类学家。

    贵州是苗族的大本营,我们只看《黔苗图说》82种苗族的记载,便可知其端倪。在82种苗族中, 居于安顺、遵义和贵阳等府者,以花苗为最多。为甚么叫做花苗?花者,因他们习穿刺绣而间色的衣裳而得名;苗者,是他们称己族为moau音而来,这便是他们族称解释的根据。这种花苗禀驯良的天性,具忍苦的精神,善用弓弩而长于打猎,故喜随山迁徙,以适应其生活的需要。所以,现在散处云南各山寨的花苗部族,就我自己的所见所闻及参阅诸外国书的记载,莫不俱认系从贵州逐地迁移而来。这种部族源流的追索,似乎是我们应首先认识的要点。

    本题要说及的地域,是指傍金沙江的右岸,云南属的巧家县而言。巧家本是蛮烟瘴雨的山地, 自前清雍正初年征灭了大乌蒙及小乌蒙的“蛮地”,改设昭通及东川两府后,方置巧家厅,然后汉族乃逐渐移至其地。开化至今二百多年,依然是汉“夷”杂处的地方。民国十七年( 1 9 2 8年) , 我因来往调查巴部凉山的“独立罗罗”,在巧家住了数月,得知五甲土司禄廷英管辖下,有三个花苗的小寨,名曰:二道崖,徐家坪,丁罩窝。当时,我因想与“独立罗罗”、“夷教”和青苗作互相比较的研究,曾对这具特殊文化圈的花苗,作了一个简略的探讨。迨今三年,才得把当时草率的记录整理出来,殊觉抱愧! 兹分清项目,逐条介绍如下:

    这三个花苗寨处于巧家、五甲、拖车的小凉山上。每寨相隔约三里路。其祖先相传是百余年前由贵州西部的威宁县移至此地的。三寨共40户, 118人。每寨户口相差无多。

    通过考察,笔者发现花苗的家族制度具有几种特征:第一,一夫一妻制,且夫妇多是双存,没有鳏夫( 只有一个王老二) 寡妇或怨女旷夫的残俗。其次为小家庭制度,在40家中有两家人口最多,各为九口。若以总平均统计, 188人分配40家,每家只得4.7人。第三, 不尚早婚,大概男女非至成年后能独立求生活时,无结婚的可能。因结婚后必脱离其父母,自己组织家庭。第四, 不注重旁系亲属,40家中,仅得一家有一兄弟,一家有孙女。这可见与注重甚么“瓜秧绵绵”或“五代同堂” 的汉族大家庭相距太远了。最末,男女人数几相等,在188人中,男子97人, 妇女91人,两者相差只六人,这种男女的生产率,确是社会调查的要素。总据以上五点,简言之,以人口的实况来推出其家族的组织,这是考察事业唯一的法门。

    花苗的社会基础,完全建筑在农业与牧猎的上面。他们种植大麦、小麦、玉米、马铃薯、豆等为主要的自给食料;饲养猪、羊、鸡、鸭等家畜为生利的来源。搜索山禽野兽,或用弓弩或用陷井以射捕之。有时用为食料,有时用为卖品。这是他们的社会经济状况。他们是禄土司的土佃, 没有自主权,凡事必秉承其地主的意旨而奉行之。每逢土司征收谷税或外出时,他们唯一的义务就是代他背重。所以称他们为土佃还是一个好名称,不如叫他们为背东西的“娃子”,尤觉妥当。这是他们的社会工作。他们的姓氏虽不同, 然每寨必有一年齿俱尊而能办得事的为寨长。他的责任,对内掌理寨自治的一切事务,如排解是非,执行赏罚,领导祭祀等;对外秉承土司或官厅之命,代收谷税或分派背夫等。这是他们社会自治的情况。还有,他们的性格是安己而和平的;他们的工役是吃苦而耐劳的;他们的表现是服从而互助的。具着这种种优点,所以他们的社会秩序安然而复平稳。以上不过是归纳概述,虽缺详细的分析,然而也可瞭明其整个社会形态了。

 

编辑说明:本文刊于《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原文和图片归原作者和原单位所有。篇幅原因,注释从简。

编       辑:李建明 李联廉

编辑助理:张智林 李宗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