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驾游那么火,为啥川藏线营地周边产业难成气候

 饮膳道人 2017-08-09

如今,我国的自驾游市场发展迅速,这是毋庸置疑和众所周知的。自驾游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自助游的一种,自助游又包含骑游、徒步游等,区别于以前传统旅行社式的组队游览。但据近年来的态势来看,自助游“不自助”又慢慢回归到了组队、散客两种旅游形势,各种自驾游、骑行、徒步团队纷纷揭竿而起,传统旅行社换了一个招牌和名字改称“俱乐部”、“车友会”,更甚至以交友、约P为噱头,貌似就跟上时代潮流了。从组队旅行到个性化自助游,又回到俱乐部组队形式,真有“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意味。

在我国,从2013年至今,炒的最热的便是318国道川藏南线,从成都出发到拉萨的一段“西部奇路”。从一条仅具有交通咽喉作用的功能性公路,到现在充满情怀的“圆梦之路”,这个精神上格局的提升到还是无可厚非,《中国国家里地》和川藏线汽车老兵的功劳不可抹煞。

但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为啥川藏线自驾游那么火,而川藏线周边营地的建设却迟迟无法形成气候?投资一家,垮一家,是旅行社或俱乐部不买账,还是旅行者自己的心态问题?

(1)旅行川藏线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舒适休闲。

这个问题我已经说过多次了。能够跨上川藏线甚至周边支线乃至丙察察的人,都不是为了舒适休闲,笼统地来讲,更多的包含了几种心态:

炫耀、攀比。比如,在川藏线上,开越野车的瞧不起开SUV的,开SUV的瞧不起开轿车的,这是比车。跑北线的常常洗刷跑南线的,但跑丙察察、墨脱的常常取笑跑国道的,这是比路况谁更艰苦。用单反的瞧不起拿手机拍照的,但遇到金圈和红圈镜头又不得不有自知之明的,这是比相机。住客栈的看不起住宾馆的,睡帐篷的又嘲笑住客栈的,这是比装备。身体能扛住海拔5000米的经常嘲笑有高原反应的,有高反但扛过去的,却又反过头来洗刷吸氧的,这是比身体。

然乌湖,2017年4月摄。

猎奇、自虐。喜欢寻找大家都没有见过的、非传统的路线和景色,以自己曾经有多么艰苦的经历而津津乐道。

净化心灵。这个理由我相信还是有,但在如今各种商业化遍地的旅游景点,估计已经不多了吧。

业拉山怒江72拐,2017年4月摄。


(2)营地的建设并非客户真正需求。

我经常在讲,不以市场导向、客户需求的目的出发而做出的任何投资建设行为,都是耍流氓。拿牛背山举例,笔者并不看好牛背山的原因就是它忽略了广大旅行者上牛背山找虐的根本意义,很多人不会为了“云海、日出、星空”这样的景色跑一趟牛背山,而是为了牛背山本身。如果牛背山不是牛背山了,是一条完美的柏油上山公路、索道和山顶酒店,那四川省就会冒出更多的“牛背山”,比如石棉王岗坪、雅江黑石城、泸定二郎山老路、雅安光头山等,乃至牛背山的邻居四人同山。

酒香不怕巷子深,好的旅行目的地一般是不需要宣传的,靠旅行者的口碑各个相传。近年来,汶川浮云牧场、理县鹧鸪山冰雪世界、二郎山紫石关等,建设了一批营地。既然投资建设就需要回报,就必须KPI,考核景点创收的关键性指标就是游客数量和游客消费量,散客远远是不够的,那需要靠运营宣传了。运营也是需要成本的,投资是不养闲人的,除政府补贴那部分以外,于是就理所当然该消费者承担了,关键是消费者愿不愿意掏钱,估计大多数人心里还是明白的。

(3)忽略了自驾、徒步人群的基本规律。

经常听朋友讲,川藏线这么火,为啥不在某某地方投资拿一块地。然而,各位没看到,除了有个别连锁营地可以自己在连锁店之间形成互补而维持正常经营以外,其他号称自驾游营地的都比较短命。

旅行川藏线的人,目标大都很明确:拉萨。中间的停留点,都只是曾经的过往而已。

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画几个圆圈,以成都为圆心。按正常驾驶,平均速度60km/h计算,加上吃喝拍照游览,半径200公里就是可以一天来回的地方;半径400公里就是可以一天到达,但不能当天返回的地方。此次类推。

既然大家的目的地都很明确,旅行者会想:“一天可以来回,我凭啥在你的营地住宿?不如赶路,或者回家。”因此200公里范围内的营地基本不成气候。

高尔寺山还需要翻越海拔4412米垭口的时候,318国道一天行驶距离正常最远是新都桥,可观绝美光影。当高尔寺山隧道通车以后,当天可到达的活动范围已达到了雅江,况且如今新都桥也不再是新都桥,因此火了一批雅江的营地,当然新都桥因为名气大,生意也很好。

以此类推的话,从雅江出发的下一个热门扎营地,应该是:巴塘。那么继续按照规律走,就是左贡、然乌、鲁朗、林芝、拉萨。当然,然乌和鲁朗相距较近,200多公里,那是因为米堆冰川的名气也大,不能不去看看。当然,这是正常驾驶,如果中途遇到塌方修路单边放行,会临时带动一下修路当地周边住宿,但不能把希望都寄托于老天爷身上。

(4)天堑通车,原先的营地就不再需要

上世纪末,当人们还把二郎山翻山老路作为川藏线上第一道天堑的时候,天全新沟是一处兵站,汽车兵都要在此地休息,因此二郎山新沟兵站非常出名。自从二郎山隧道通车以后,新沟兵站逐渐被废弃,一片破败,就连2017年年初笔者来到新沟采访的时候,也只有几家饭店。这就是因为路况的建设,人们再也不需要在新沟停留,当日便可到达泸定甚至康定。

二郎山原新沟兵站,2017年2月摄。

营地,作为最基本的作用还是为旅行者提供路上的休息条件,然而道路是不断建设的,当路况变好以后,天堑通车,原先的营地就不再需要。

2016年,著名的通麦天险“十三公里半”成为历史,波密到林芝缩短了数小时。2017年4月,笔者在林芝到拉萨的路上,看到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隧道也即将通车,如果从拉萨反行川藏线到林芝,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受海拔5000米的折磨。

新通麦特大桥,2017年4月摄。

在川藏线旅行的下一个隧道——米拉山隧道通车后,今后的川藏线旅行,将会是个性化定制的市场,细分化将会逐步更加明显的显现出来。例如,到达林芝旅行,你可以选择乘飞机到拉萨,游览完拉萨的景点以后,租车到达林芝。

对于散客,路途中的各种客栈虽然不具备接待大型团队的能力,针对单独的旅行社或三五成群,也是绰绰有余的。当然,川藏线自驾游因为特殊地理路况条件,地质灾害频发,特大型自驾游团队是不建议前往的,自驾车队都是化整为零,分小队前往。

建设中的米拉山隧道,2017年4月摄。

放眼到整个旅游行业也是如此,传统旅行社、个性化俱乐部、异业联盟的携手合作,将垄断、专业的行业细分化,打造圈层来服务旅行者,将是下一步趋势。同理,行摄漫记也将携手“野行联盟”,为大家带来更多更好的资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