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震来了怎么办? 这份地震自救手册关键时刻能救命!

 浪漫太阳雨 2017-08-09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3.20度,东经103.82度。

四川成都、绵阳、广元,甘肃兰州,陕西西安、渭南等地均有震感。当强烈地震发生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般振动不明显时,不必外逃,更不能跳楼。振动强烈时,是逃是躲,则要因地制宜。可酌情采用如下个人应急避险与防护措施。

PART1:地震自救

在房子中

住平房:

1、住在平房内的人,应充分利用时间,头顶枕头、沙发靠垫或安全帽等能保护头部的物品,跑至屋外空旷宽敞地;

2、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在桌、床、坚固家具旁及紧挨墙根下;蹲在地上,保护头、胸等要害部位,闭目,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

3、选择厨房、卫生间、楼梯间等开间小而不易倒塌的空间避震;

4、可以躲在墙根、墙角、坚固家具旁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避震,这个空间被称为“生命三角”。

住楼房 :

1、不能使用电梯;

2、震时不要从楼上往下跑,避免拥挤造成伤害;

3、住在高层楼房内的人,要迅速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

4、不要盲目跳楼。

在车辆内

1、发生大地震时,大地的晃动,会致使人无法把握方向盘此时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

2、在地震时要离开车辆,靠近车辆坐下,或躺在车边,不要钻到车底下,垂直落下的巨大物体会压扁车体导致丧生;

3、如果你正在公交车上,车体可能会有晃动,千万不要惊慌,等司机挺稳车后大家再各自逃生。避难的时候,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

在户外

1、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

2、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等一类结构复杂的构筑物;

3、尽量靠近建筑物的外墙或离开建筑物,靠近墙的外侧远比内侧要好;

4、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

5、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6、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工厂或设施;

7、山区地震易引发塌方或滚石,地震时应迅速离开陡峭山坡,以免受塌方或滚石伤害。

在公众场所

1、正在工作场所的人,就近选择设备和办公家具边躲藏;

2、正在公共场所,如车站、影剧院、商店、教室、地铁等场所的人,要保持镇静,就地选择桌、凳、架等地方躲避,伏而待定;

在电梯中

1、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2、高层大厦以及近来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

3、地震发生时,会自动的停止,停在最近的楼层。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求助。

被塌落重物压住身体时

1、查清压在身上的物体是何物,不要轻易移动物体或身体;

2、检查自己是否受伤,若没有受伤,应根据情况向外缓慢拽拉身体;

3、若已受严重外伤,应尽力用衣服等物包扎好伤口;

4、若发生骨折,不要轻易移动,应等待救援;

地震时被废墟埋压时

1、挪开脸前、胸前的杂物,消除口、鼻的灰尘;

2、尽力挣脱手脚,小心翼翼地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

3、用可移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以免倒塌;

4、用毛巾、手帕等捂住口鼻,尽量朝有光亮或宽敞的地方移动;

5、当听到外面有声响时应进行呼救;

6、若无法脱险,应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7、采取正确的避震姿势。

勿惊慌失措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如果你站在门框下,当门框向前或向后倒下时,你会被头顶上的屋顶砸伤。如果门框向侧面倒下,你会被压在当中,所以,不管怎么样,你都会受到致命伤害!

勿听信谣言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十几秒种的时间,作为个人,应在瞬间冷静地作出避险的抉择。

PART2:躲避二次伤害

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北纬33.20度,东经103.82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从人们感受到地震,到房屋破坏、倒塌,时间极其短暂。如何自救?保持头脑清醒,躲避二次伤害是关键。

在家中

如果家住楼房:

1、较安全的避震地点:桌子、床等坚固的家具下;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卫生间;内承重墙墙角;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

2、震时要注意:不要滞留在床上,不要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扶手;不要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

如果家住平房:

1、有条件时尽快跑到室外避震,如果屋外场地开阔,发现预警现象早,可尽快跑出室外避震;

2、室内避险较安全的地点:炕沿下或低矮、牢固的家具边;牢固的桌子下或床下;

3、震时要注意:不要滞留在床上,不要躲在房梁下,不要躲在窗户边;不要破窗而逃,以免被玻璃扎伤或摔伤。

户外

1、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上下;高烟囱、水塔等;

2、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

3、避开其他危险场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女儿墙、高门脸、雨棚;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4、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5、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野外

1、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山脚下、陡崖边,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陡峭的山坡、山崖上,以防地裂、滑坡等;

2、避开河边、湖边、海边,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或上游水库坍塌下游涨水,或出现海啸;水坝、堤坝上,以防垮坝或发生洪水;桥面或桥下,以防桥梁坍塌时受伤;

3、避开其他危险场所:变压器、高压线下,以防触电;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以防发生意外事故时受到伤害;

4、选择选择开阔、稳定的地方就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防摔倒;避风,背朝风向,以免吸进有毒气体(如果附近有化工厂等);

5、震后不要独自在野外停留。

公共场所

如不得已被挤入人流,要防止摔倒;把双手交叉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随人流而动,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解开领扣,保持呼吸畅通。

1、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或趴在排椅旁;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2、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橱窗和柜台;避开高大不稳和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3、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以防发生事故时受伤;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PART3:震后常见疾病及自救小常识

一、震后严防重大传染病蔓延各类病自救小常识

地震发生后,大量房屋倒塌,下水道堵塞,垃圾遍地,污水横流,饮用水被大面积污染,蚊蝇孽生,生态遭受严重破坏,腐烂变臭的畜禽尸体更成为各种病菌生长繁殖的理想场所。大批灾区群众集中在临时住所,居住拥挤,人口密度大,极易引发一些传染病并迅速蔓延

另外,灾区群众普遍惊慌失措,身心交瘁,肌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明显下降,也成为传染病流行的诱发因素。因此,自古就有“大灾之后防大疫”的警示。

灾害对于人群健康的威胁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和滞后性,灾后的卫生防病工作丝毫不能掉以轻心。

专家表示,灾区的传染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对灾区群众和救援人员而言,认真了解并掌握必要的传染病自身防护知识至关重要,甚至生命攸关。

专家指出,大灾之后可能出现大疫绝不是危言耸听,必须严密关注,加大防范力度,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杜绝灾区传染病的蔓延和传播。

二、饮食、饮水不干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如果灾区饮水和饮食卫生得不到保证,肠道传染病就会是大灾过后的最常见传染病,比如感染性腹泻、伤寒、霍乱、食物中毒、甲型肝炎等。

预防措施:

保证水源卫生:取水点周围50米内禁止大小便和乱丢垃圾,保证饮用水的安全; 2.管好粪便:大小便应定点用漂白粉消毒处理,临时搭建厕所应征求防疫人员的同意和指导;3.饮食、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和不明来历的水,不吃腐烂变质的食品;4.灭苍蝇:苍蝇是传播肠道传染病的主要元凶,必须坚决杀灭; 5.勤洗手:饭前便后一定要彻底洗手,最好用流动水洗手,时间至少在半分钟以上,尤其注意对手背、指甲缝、手指指间等有皱褶部位的清洗,那是最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有条件者擦以肥皂的洗手液。

自救小常识:

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尽量因地制宜喝开水和经过消毒处理的水,饮食中可加上大蒜、醋消毒肠道。万一出现腹泻、口干等脱水症状,可自己用“白开水500毫升、一啤酒瓶盖食盐、糖10克”配置液体服用,不能单喝开水。

三、蚊虫传播的传染病

如果灾区正值夏季,天气潮湿,污水较多,正是蚊虫滋生的理想场所,蚊虫能传播许多严重的传染病,比如让人寒颤高热的疟疾、致人昏迷痴呆的乙脑、使人一瘸一拐的登革热等。

预防措施:

防蚊、灭蚊、驱蚊:注意引流居住地附近的污水,喷洒消灭躲藏在倒塌建筑物下面、瓦罐、树洞等隐蔽部位的蚊虫;睡觉地方最好有蚊帐,周围喷洒驱蚊药剂;饮用水加盖、勤换水;野外救援时尽量穿吸汗的长袖服装,裤腿要包扎严实,必要时戴防蚊面罩。

有条件者在夏季来临之前注射乙脑疫苗。

随身携带风油精备用,睡觉时在身体暴露部位喷洒。万一出现寒冷、高热、举动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寻求帮助。

四、呼吸道传染病

如果灾区气候变化快,早晚温差大,灾区群众和救援人员身心疲惫,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发生感冒、麻疹、风疹、流脑等呼吸道传染病,而且呼吸道传染病在灾区人群聚集地、救援人员驻地一旦流行,后果严重。

预防措施:

注意防寒保暖,尤其夜间露宿,防受凉、淋雨。人多地方戴口罩;

室内空气流通、清洁;

消除过分紧张情绪,保持充足睡眠;

足够营养摄入饮食结构合理平衡;

老人、有慢支肺气肿糖尿病尿毒症等易发肺炎者,可注肺炎链球菌疫苗1次;

预测有麻疹、风疹疫情时,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和风疹疫苗;

一旦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要多休息和饮大量开水,服解热止咳化痰药,必要时用抗生素。

自救小常识:

干活流汗时不要立即脱、减衣服,可先解开几粒纽扣,等汗退去后在逐渐脱衣。轮番作业,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透支体力,多饮开水,出汗较多时饮用加有少量糖和盐的开水,不要长时间喝纯净水。

五、老鼠等动物传播的传染病

灾区的老鼠等动物也处在极度恐慌之中,已经死亡和从洞中跑出来并混进人群的老鼠明显增多。

老鼠能传播不少疾病,比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钩体病等。

预防措施:

防鼠、灭鼠,圈养动物;动物粪尿消毒后集中处理;临时居所建在地势较高、干燥、向阳地带,四周挖防鼠沟,保持一定坡度。床铺距离地面2尺以上,尽量不睡地铺。

自救小常识:

接触粪便、污物最好戴手套和口罩,救援作业地方有污水的或雨中救援应穿长统胶靴。食品要放置在安全部位,避免老鼠触及。

六、外伤后引起的传染病

抗震救灾难免皮肤被划破、受伤,厌氧菌等可能会从伤口侵入身体,导致严重的破伤风、气性坏疽等传染病。

预防措施:

救援时戴好手套,避免皮肤破损。一旦出现破损,特别是有比较深的伤口,应及时清理创口,用干净水冲去污物和血迹,不要让破损伤口与土壤接触。及时找到医生寻求进一步治疗和观察事宜。

自救小常识:

受伤后仔细观察并记录致伤物品、伤口部位和深度、出血情况,及时向医生反映,以决定是否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类毒素。

七、其他需要警惕的传染病

灾区群众集中点和救援驻地卫生条件差,有可能发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该病主要通过公用毛巾、手帕、浴巾,一个脸盆洗脸等方式传播,传染性极强,传播迅速。

预防措施:

勤洗手、不揉眼;严消毒、防播散。

自救小常识:

一旦染病,应闭目休息,早期可冷敷以减少渗出。

只要正确判断迅速躲避勿盲目选择地震并不可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