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帖之祖,淳化阁帖历代帝王书迹

 亭泉 2017-08-09

法帖之祖,淳化阁帖历代帝王书迹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所谓法帖,就是将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帖。《淳化阁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其中,第一卷收录汉章帝至唐19位帝王的书法,包括东晋明帝司马绍《墓次帖》、康帝司马岳《陆女郎帖》、哀帝司马丕《中书帖》等。

法帖之祖,淳化阁帖历代帝王书迹

传世《阁帖》宋拓善本有:上海图书馆藏宋拓《泉州本淳化阁帖》十卷本(睢阳袁氏家藏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泉州本淳化阁帖》十卷本等,香港中文大学藏《宋拓淳化阁泉州本·王右军书》(卷六、卷七、卷八之残本合并本)。

法帖之祖,淳化阁帖历代帝王书迹

淳化三年(992年实)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重要节点,它主宰了中国书法的发展方向。《淳化阁帖》的刊刻才最终确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淳化阁帖》开启了官刻丛帖之端,从而掀起了官私刻帖之风。如今宋拓佳本大多已经影印出版,复现了《阁帖》的本来面目。

法帖之祖,淳化阁帖历代帝王书迹

宋淳化三年(992年),太宗赵炅令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摹勒上石于禁内,名《淳化阁帖》。

法帖之祖,淳化阁帖历代帝王书迹

淳化阁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丛帖,由于王著识鉴不精,致使法帖真伪杂糅,错乱失序。然镌集尤为美富',摹勒逼真,先人书法赖以流传。此帖有“法帖之祖”之誉,对后世影响深远。

法帖之祖,淳化阁帖历代帝王书迹

《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南宋时刊刻于泉州,主持人为庄夏,故又称“庄夏刻本”。关于“泉州帖”由来,有一种颇具传奇色彩的说法。据明代陈懋仁《泉南杂志》记载,元军攻入临安后,南宋末帝赵昺携“阁帖”石刻逃至泉州,后来石刻虽渐渐湮没地下,仍“时出光怪”,以致“枥马惊怖”,得以发掘出来重见天日,即“马蹄真迹帖”。但“泉州帖”为《淳化阁帖》祖本的早期翻刻本确实没有疑义。

法帖之祖,淳化阁帖历代帝王书迹

《淳化阁帖》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堪称绝世瑰宝。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赵炅命王著精选历代名家书法墨迹,摹勒刊刻,此即《淳化阁帖》。《淳化阁帖》共10卷,收录书家103人,计420帖。其中,卷一收录先秦至唐代19位帝王书法;卷二、卷三、卷四收录历代名臣法帖;卷五收录历代书法名家法帖;卷六、卷七、卷八收录王羲之墨迹;卷九、卷十收录王献之作品。

法帖之祖,淳化阁帖历代帝王书迹

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对我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宋代诸多传本中,又以泉州翻刻本尤为著名。至明代,“顾从义玉泓馆本”“潘允谅五石山房本”“肃王府遵训阁本”等流传渐广,彼时宋拓本已经极为罕见。

法帖之祖,淳化阁帖历代帝王书迹

《淳化阁帖》之前,中国人制作字帖,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临摹方式来复制原作,这种方式制作成本比较大,尤其是需要临摹者一遍遍地去写,耗时费力。比如智永和尚写《千字文》就是这个意思,他将二王书法写成《千字文》,一遍遍地写出好多来,然后遍传江南佛寺。临摹方式是无法大规模普及书法艺术的,毕竟,费时费力,纵使同一书家写相同作品,每次写出来的作品效果都不会相同;第二种方式类似于今天的复印技术。

法帖之祖,淳化阁帖历代帝王书迹

当年,人们将优秀的书法作品刻在石头上,形成摩崖石刻或者石碑。尤其是石碑上的刻字,在人们掌握拓碑技术之后,石刻就会比较准确地被复制在宣纸上。拓碑是复制书法作品的有效方式,效率很高。但是,相比原作,石刻作品有很多先天不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