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据说这是清朝最难对的对联,你能对出来下联吗?

 思明居士 2017-08-09

导读:对联是一种看似简单实则很高深的学问,在古代既可以作为一项文字基本功来锻炼自己,也可以用在文坛高手之间比试文采。

说起我国著名的对对联高手,那是不胜枚举,比如宋朝的苏东坡,明朝大学士解缙,清朝大才子纪晓岚等人,他们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对联,成为对联史上的佳话。

对对联本来是用来怡情的一门文字游戏,对得上来固然好,对不上了也不必太难过,然而有一些文人却因为太死心眼,太执着,因为对不上一句对联就想不开,居然抑郁而死,比如今天要讲的这一位。

话说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书生上京城赶考,因为试期未到,暂且住在旅店中复习功课。这一天书生正在二楼的房中读书,突然听到楼下有人读出了一句上联:鼠偷蚕茧,浑如狮子抛球。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书生听到这句上联之后不由得来了兴趣,就开始琢磨下联,但是他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下联。这个书生又是个好强之人,想不出来偏要想,就这么自己跟自己耗上。时间一长书生茶饭不思,竟然抑郁而死。

本来文章到这里就该结束了,但是根据旅店老板的说法,从此书生住过的房间就不太平了。因为人们常常听到书生的魂魄在房间中朗诵那句上联,时不时的还叹息几声。人们都说这是书生的魂魄在构思下联呢。

不久之后又有一个秀才来到这个旅店,他听说了书生因为对不上对联而死的事情后,不以为然,到了夜里秀才果然听到隐约有人在反复的念叨着那句“鼠偷蚕茧,浑如狮子抛球”,秀才心想,这肯定是书生的魂魄了。

秀才才思敏捷,胆子又大,于是顺口对出了下联:蟹入渔罾(读zēng,一种鱼网),却似蛛蜘结网。秀才说完下联之后,那个朗吟上联的书生的魂魄长啸一声,离开了楼房,因为他终于知道下联,可以安心的离开了。

书生对不上对联抑郁而死这是很有可能的,因为他对自己要求高;但是要说书生死后还在念叨上联的说法应该是无稽之谈,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人对对对联这件事的重视,古人读书真不容易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