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朝名将录:朱龄石,重情重义智勇双全,终为国捐躯

 雲泉 2017-08-09

朱龄石是南朝宋武帝刘裕麾下的大将,屡屡为刘裕立下大功,年轻时就已经名扬天下。他最为人称道的一点就是重情重义,虽然是一名降将,却保持了气节。

南朝名将录:朱龄石,重情重义智勇双全,终为国捐躯

朱龄石能成为大将,与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朱龄石的伯父朱斌、父亲朱绰都是有名的将领,为袁真效力。当时时局动荡,在桓温与袁真的战争中,朱斌倒向了桓温这边,结果被袁真察觉了,被判以斩首的极刑,朱龄石的父亲朱绰赶紧带着儿子逃到了桓温那里,才逃过了一劫。

朱世一家的脾气都非常暴躁,后来袁真战败丧命,朱绰还不解气,居然从棺材里面挖出了袁真的尸身,对着尸体千刀万剐。桓温对朱绰这种极端的做法十分反感,而且朱绰之前也没有向桓温请示,桓温一怒之下下令将朱绰处死。

幸好朱绰命不该绝,桓温的弟弟桓冲很欣赏朱绰,拼命为他求情,最后才免于死罪。从此朱绰就一心效忠桓冲,把他当做亲人一样看待。而朱绰的儿子朱龄石与桓冲的儿子桓修也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情同手足。

南朝名将录:朱龄石,重情重义智勇双全,终为国捐躯

朱龄石自小就凶狠无比,武力过人。小小年纪家里的人都怕他。调皮的朱龄石用他舅父的枕头当靶子,在枕头上贴上一块小纸,用飞刀投掷,竟然例无虚发。舅父对这种行为也是敢怒不敢言。后来,朱龄石顺理成章当了桓修的抚军参军。

天有不测风云,不久宋武帝刘裕就以大军攻打桓修,攻克了京城,朱龄石也成了降将。刘裕早就听说过桓修的勇猛,继续重用他,任命他为建武参军,但是在与桓修的作战中,朱龄石却不肯卖力。

朱龄石请求刘裕让他跟随在队伍的最后面,因为他感念桓修的恩情,不想与他刀兵相见。刘裕见朱龄石如此重情重义,不但没有开罪他,反而更加重用他,让他作了武康县的县令。

南朝名将录:朱龄石,重情重义智勇双全,终为国捐躯

在担任县令期间,朱龄石凭借他的胆识和谋略,又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时候县里面有一伙势力很大的亡命徒,由于天下处于战乱之中,律令的约束力并不强,连官府都不敢与他们硬碰硬。

朱龄石上任之后,也没有与他们正面交锋。他先是向这伙悍匪的首领示好,假装很怕他们,经常请他们吃饭喝酒,久而久之,悍匪们真的以为朱龄石像前几任县令那么窝囊,根本不敢对他们怎么样。

朱龄石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逐渐摸清了他们手下人手的大致数量,并把他们的家庭情况也了解的一清二楚。时机终于成熟,朱龄石在一次请悍匪首领喝酒的时候,把他们灌得大醉,然后让埋伏在四周的士兵冲杀进来,斩了悍匪们的首级。

之后朱龄石又马不停蹄率兵冲入悍匪们的家中,下令大开杀戒,将与悍匪们有瓜葛的男性全部就地正法,彻底剿灭了这伙匪徒。朱龄石的智勇双全、杀伐决断,在这件事上展露无遗。

南朝名将录:朱龄石,重情重义智勇双全,终为国捐躯

很快,受到宋武帝刘裕赏识的朱龄石就升任西阳太守。后来刘裕讨伐巴蜀,任命朱龄石为元帅,统帅整个精锐部队。那时的朱龄石年纪不大,资历也不高,很多人都对他不服气,只有刘裕坚持己见,全力支持他。朱龄石果然不负期望,获得了大胜,让众人彻底叹服。他也被加封为主城侯。

南朝名将录:朱龄石,重情重义智勇双全,终为国捐躯

朱龄石虽然勇猛,但是在战场上,有胜就有败,没有人能作常胜将军。公元418年,朱龄石任雍州刺史,总领长安一带的军事。结果胡夏的部队全力向关中一带进发,由于前线的溃败,朱龄石也不得不率部撤退,结果在中途被伏击,朱龄石也被杀。将军战死沙场,朱龄石虽有遗憾,也算死得其所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