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机镜头里的隔代爱

 瀞舒凝兰 2017-08-09

 

“隔代爱”,它的意思是说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爱不及对孙子的爱。也许这爱有对自己子女亏欠的一种补偿;也许老了容易孤独,有了孙子的哭声笑声都是对心理的慰安;也许更有传宗接代的欢欣与血缘的不了情。


血脉相连,隔代是爱,不隔代一样是爱,只是爱到老时愈见深浓。所以,爱代代传承,生生不已。


谁不爱自己的子女?只是爱的方式不一样,宽的爱会得到肯定,严的爱会得到 误解。当自己的子女有了子女,个中甘苦有了体味,相信误解会消除,前嫌能冰释。


不可否认,有当父亲的对自己的儿子这也看不惯那也瞧不起,但对自己的孙子却是百分之百的夸赞、百分之百的喜欢,百分之百的地做牛马。


就拿我父亲来说,从小对我很严格,常有批评声,家长威严相弄得我不免生惧。但对我儿子却是没有说半句不是,总是笑脸相迎,无比慈祥。我对儿子凶时,他还轻言细语劝我不要那么严。儿子的姥爷更绝,抱着半岁多外孙吃饭的时候,尿尿在他的饭碗里,都喊他倒掉没吃完的饭,可他却笑嘻嘻说,吃了童子尿好,稀里哗啦就装进了胃里,让人瞠目结舌。












单位上有个老同志在与别人谈到退休带孙子一事,态度坚决:“我才不会带!”,还笑话人家带孙子的。可当女儿为他生了孙女,曾经与别人发了誓的话早就忘在九霄云外。每天下班就归心似箭地先去看了他的宝贝孙女再说其它的,退休后更是全心全意地带孙女,忙得不亦乐乎。


有位老师退休后带孙女,感叹比上班还累,但看见孙女的乖巧可爱,觉得再苦再累都值了。那是发自肺腑的舒心,和“隔代爱”的深度体验。

 

还有夫妻两边老人有为争带孙子而起矛盾,不是嫌对方没带好,就是怨对方带久了什么的。和谐相处的就是各带一天,各尽其责,各得其乐。


有奶奶爷爷、姥爷婆婆的孙子真是个宝啊!中国“小皇帝”多,与老人们的宠爱,甚至溺爱是分不开的。


即便有奶奶不带孙子的,但母亲总是心痛女儿的,不看僧面看佛面,冲这点也要带孙子,所以才会有“憨外婆带外孙”的熟语流传。









尽管有的老人自嘲带孙子是“吃二遍苦,受二茬罪”,但子女上班无暇顾及,请保姆又不放心,血缘关系为外人所不可替代的亲密性,使他(她)们最终还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地累并快乐着。接送孩子上幼儿园、读书就被他们大包大揽了。

 

看见他(她)们带着孙子其乐融融的样子,相信谁都会感叹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真是晚年不可或缺的幸福啊!


老还小,老还小,老了就变成老小孩了。老了平淡了闲适了,心归童稚,反和孙子有了情感上的契合。老小孩与小小孩在一起是一幅充满天趣的图画,有种让人心动、让人温暖的美。


有的老人把孙儿、孙女的照片作为自己QQ与微信的头像,其用意“你懂得”。 我愿意、乐意用我镜头定格这无与伦比的美,希望与大家分享感动,传递温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