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卖一副牌,却年销7个亿,这家公司凭什么?

 振王府图书馆 2017-08-09


谁说小生意不能发家?

有人就把它做到了上市!


有一家中国企业,

靠这五块钱一副的扑克,

卖了22年,年销7个亿!


它就是被称为扑克牌中的LV

——姚记扑克


可是谁又能想到?

姚记扑克创始人姚文琛,

虽擅造扑克,却不喜欢赌博!


但他还是抛弃铁饭碗下海,

斗外商、带领“姚记”登陆深交所!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

有钱赚的地方就有潮商!


姚文琛是一个典型的潮汕人,

1982年,他辞掉铁饭碗下海经商。

先后做过饭店、卖过自行车等等,

什么都试了一遍,却什么都没赚到!


无奈之下,他开了间杂货店,

卖一些柴米油盐等生活用品。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

卖的最好的居然是扑克。



1983年,姚文琛参加了广交会,

当时,上海扑克厂正在找渠道,

他主动过去搭讪,誓要成为代理,

还大胆承诺一年能卖掉5万副!


此后,他租了辆三轮车,

每天拉着一车扑克穿街走巷,

只要看到有杂货店就去推销,

短短三个月就卖出了5万副!


此后7年,他越做越顺手,

逐渐垄断了整个珠三角,

也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



1991年春天,姚文琛想做出口,

恰逢美国“蜜蜂”牌扑克已进入中国,

其品质、手感、包装都比国产的好。


而此时中国扑克被老外视为垃圾,

这让姚文琛一下子被打回原形,

根本不敢想出口的计划了!


这样做代理下去不是办法,

想要打败洋品牌,必须自强!


1994年,姚文琛拿出1000万跑到上海,

收购了一家快倒闭的国有扑克企业,

创建了上海宇琛扑克实业有限公司,

并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姚记扑克。


他发誓:“要做出质量最好的、

品牌最响亮的扑克牌!”



他先是淘汰了旧的生产线,

斥资500万引进四色印刷机,

开始4个车间全自动生产。


又从德国聘请了20位工程师,

每一道工序都由他们把关!


质量抓好了,就不愁没客户!

在1998年的广交会上,

姚文琛带着姚记扑克亮相,

当场就被美国一个客户看中,

还签下了2千万的大订单!


从此,姚记扑克进入欧美市场,

并成为各地博览会的常客。

中国企业终于扬眉吐气了一番!



扑克业务蒸蒸日上之时,

比利时的卡西奴公司找上门来。

希望与姚记合作生产扑克牌,

每年投入1个亿的资金生产,

但产品要贴上卡西奴的牌子。


姚文琛想也没想就拒绝了。

虽然1个亿有4000万的利润,

但外资10年后拍拍屁股走人,

姚记就失去竞争的优势,

就连品牌也会销声匿迹。

企业想要长远发展,

就绝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一副姚记扑克零售价是5元,

而国外的扑克则要卖到20元。

为赢得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喜爱,

姚文琛还把营销套路玩得很溜!


先是花1000万赞助中国男排,

接着又冠名了全国女足五大赛事。

随后又搞出一个“姚记扑克大赛”


以至于全国各地的牌友们,

打扑克不用姚记都不好意思。



2011年8月5日,

姚记扑克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从外国人眼中的“垃圾”

到全国知名的民族品牌,

姚文琛用了整整30年!


上市后的短短3年时间,

姚记进行了6次战略转型,

而且每一次的跨度都相当大!

股价也从9元提升到了21元,

一时间涨幅超过100%!


到了2014年底,

姚记扑克的年销量超过了7个亿!

同时姚文琛的身价也高达70亿,

一举成为当之无愧的“扑克大王”

拥有巨额财富的姚文琛过得十分简朴,

没有秘书、没有司机、没有保安,

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不跳舞。


公司有个规矩,在餐厅就餐,

必须是员工先吃饭,管理层后吃饭。

这个“规矩”,公司已坚持了十几年。


姚记还有这样一项制度:

即使是外来员工的小孩,

由公司出面安排在当地上学,

享受跟当地小孩同样的教育待遇,

每个月再发放学习津贴100元。


除了奖励,罚款也很好操作。

比如像车间内偶尔的罚款,

全部都不进入公司账目,

而是作为内部奖励再返还。


姚文琛笑称:

“就是亏了老板,也不能亏了伙计!”


也正因对员工价值及人格的尊重,

使得员工的集体凝聚力变得更强。



人生就像一场牌局,

不是人人都能抓到一手好牌 ,

而是要尽全力打好它!


一副牌打好了价值多大?

姚文琛的答案是70亿!



注:本文为首席创业咖原创文章,公众号转载请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