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联漫谈(11--12)

 江山携手 2017-08-10

对联漫谈(11):春风放胆来梳柳

(无穷江月)

 

对联发展到了清代达到高峰。一批优秀作者在这个时代涌现出来,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是郑板桥(郑燮)。郑板桥(1693-1765)为乾隆进士,扬州八怪之一。若问扬州八怪是那些人,绝大多数的人恐怕都数不出来,但很多人就会说出郑板桥的名字。可见他最有名气。郑板桥诗、书、画俱佳,被称为三绝。这三绝的光环下让人有意无意中忽略他在对联上的成就。其实,他的对联也是一绝,可称之为绝外之绝。他的绝处之一,便是文字非常生动,非常形象,从绝处生来,出人意料。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春联)

 

这副对联描写春风吹柳,夜雨润花的寻常景象。作者采用拟人的表现手法,让春风放开胆量去梳抚柳枝,让夜雨瞒着人去把花润湿。这样一来,寻常景象变得充满生机,俏皮可喜。其中“放胆”、“瞒人”两个动作,堪称妙绝!因为有了着两个动作,春风和夜雨才充满情意,成为不寻常的动人意象。

 

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题扬州小玲珑山馆)

 

上联意思是,读书如果抓住精华,可以不用饮食。下联意思是,要把子孙培养成像竹子一样耿直的人。饮食用口,现在口被用来咬定几句有用书,所以说是可忘饮食。有饮食作为参照,“咬”字既生动又自然。儿孙是要养的,新生竹也是要养的。养儿孙如养新生竹,养新生竹如养儿孙。白居易在《养竹记》中说:“竹性直,直以立身。”原来作者是希望儿孙如竹一样性直以立身。这个“养”,也是生动又自然。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自题)

 

我们看到了“有低头叶”、“无仰面花”的形象。是啊,竹有低头叶,梅无仰面花,真是竹和梅的形象,而这样的形象只有他才能想得出来。但他不只是在写植物。竹的虚心便是人的虚心,梅的傲骨便是人的傲骨。他是在写人!郑燮同情底层民众,在潍县任上的头两年,适逢山东大灾荒,因请赈得罪大吏而罢官。这副对联以象征手法,抒发自己有傲骨但无傲气,虚心待人但不屈服于权贵的高尚情怀,恰与他的为人相符合。

 

搔痒不着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自题)

 

郑板桥的这副对联发表了对文艺作品评论应有精辟独到见解的议论。上联说,赞扬如果不到点子上,等于白说,对谁都没好处。下联说,批评如果击中要害,即使有骂人的嫌疑,也会很精彩。搔痒和入木的说法,非常生动。其实,不但对文艺作品的评论,而且对所有事物的判断,都要深入本质,抓住要害。这副对联所表达的见解,相当精辟。

 

郑板桥的对联还可以多引几副: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风吹柳絮为狂客;雪逼梅花做冷人。

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月色;数椽矮屋,锁不住午夜书声。

 

从这些几联可以看到,郑板桥运用奇崛的文字,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了。

 

   

对联漫谈(12):江水回头为晚潮

(无穷江月)

   

上文提到郑板桥的文字从绝处生来,出人意料。从另一方面看,他的文字又折射他那平和的心境和宽大的胸怀。

山光扑面经新雨;江水回头为晚潮。(题镇江焦山自然庵)

镇江焦山位于长江下游江中,是四面环水的岛屿,与对岸象山夹江对峙。这副对联由江边凭眺所见之景构成的两个意象组成。上联的意象是,经过新雨的洗涤,山色焕然一新,迎面扑来。下联的意象是,由于晚潮的浸灌,江水向西倒流。意象看似信手捡来,却是很难得的景观。雨后的山光扑面,只发生在短暂的时间内,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的到的,因为大部分人在下雨时都呆在屋里,下完雨后并不立即就去看景。江水回头,也只出现于很短的靠近大海的河段,即使见惯江河的人也大多所无法亲眼看到。难得的自然景观让人觉得心旷神怡。这副对联因为这两个难得的景观而让人觉得新奇。而新奇感能产生艺术激发力,加大作品的打动力。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题扬州小金山月观)

小金山是扬州瘦西湖中一座依山傍水的园林建筑群。月观在小金山的东端,座西向东,临水而筑。这副对联把看到天上月和云的感觉,加以形象发挥。月出了,本来是水的湖面更加柔和,本来不是水的地面也仿佛是水,正是月光如水的感觉。云起了,翻腾堆卷,在天上变幻出一座座山,恰与地上的小金山比美。月景和云景,表现的是都给予人神奇迷离的优美感。 

 

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自题)

 

郑板桥在潍县任内勤政爱后来因为民请,得罪了上司,称病辞职。他专为此举写诗抒发情怀: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这副对联透露出他辞官后的洒脱风度。身外的纷烦世界已经不太重要,自己的修身养性才是值得投入心血。心上有地,性中有天。那么这心胸便不狭窄,而是不受拘限,浩瀚无边了。

 

室雅何许大;花香不在多。(题兴化故居)

 

居室无须大,情趣高雅最重要。花不需多,能散发香味自然受欣赏。这副对联和上联一样,表现的是作者平和的性情。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六十自寿)

 

郑板桥享年70余岁,这是他60岁写的自寿联。在清代,人在60岁的时候,已是高龄,正步入生命暮年。不过,我们没有感到作者暮年的悲哀,而是感受到他性情乐观,无拘无束,知足常乐。特别是把生命当成作客,把长生不老的追求当成无稽,从容豁达。

 

无论他写自然还是写人生,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他那高尚的心灵。奇崛的文字,平和的心态,两者得到完美得融合。这是他的绝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