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21、连宣传队的辉煌
2017-08-10 | 阅:  转:  |  分享 
  
221、连宣传队的辉煌1973年的春节,连里照例要举行联欢会,照例要求各班出节目。连部班报个什么节目呢?连部班虽有刘国娟这位文艺骨干,但她是
连宣传队的成员,要去排练宣传队的节目。另外,她还负责制作演出的服装、道具,可忙了。而其他人又缺少文艺天赋,不愿报名,最后我报了个独
唱。我报的歌曲是《暮色苍茫看劲松》。这是一首为毛主席诗词《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谱写的歌曲,只有四句,好唱,所以就报了它。
我虽然喜欢唱歌,但嗓门小,音域窄,唱着玩儿行,要在没有扩音设备的会场唱,就不行了。调儿起低了,人们听不到,高了又上不去。为了演好这
个节目,我就把自己关在连部的小后屋里,反复练习,直到自己满意。此时,我已搬到连部的小后屋,虽然冷些(没有夹墙),但一人一屋,清静。
联欢会照例在连队的饭厅举行。开始之后,我特别关注别人的独唱。结果,孙铁的独唱让我大为震撼。他唱的是当时正在流行的歌曲《织网歌》,“
红太阳,升东方,南海滔滔翻金浪。渔家姑娘在海滩,飞梭走线织鱼网……”,这首歌优美动听,又在兵团流行不久,是人们想唱又不会唱的歌曲,
一听就感到特别解渴。此歌本是女生独唱,但孙铁唱出来,韵味未改,却更为雄浑有力。那天,他的嗓音还放得特别开,高音时饭厅都有回音的共鸣
,感觉具备专业水平了。受他的感染,我独唱时也想唱得声音大些,结果调门儿起高了(连里唱歌都无伴奏),唱到高声时根本拔不上去,只好羞惭
地跟大家说:“唱不上去了!”然后尴尬地下台。好在各班自报的节目水平都不高,出洋相的事儿时有发生,人们都见怪不怪,只当看了个笑话。不
过,我练了好几天,最终落了这么个结果,心里还是很沮丧的。联欢会的压轴戏是连宣传队演的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发动群众”一场。为演
好这场戏,宣传队下了大功夫,入冬后基本上就是脱产排练。印象中,孙铁演的参谋长,贺宗云演的李永奇,杨景霞演的卫生员。他们演得非常好,
感觉着和电影上差不了多少。我们连的宣传队就能把样板戏演这么好,真意想不到,我心里充满骄傲!后来,这个节目又在师部演出,引起了轰动,
人们都说大大超出了连队宣传队的水平。我们连的宣传队一直比较活跃,在不断雕琢老节目的同时,还不断推出新的节目,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演出水
平。有时师里搞活动,就安排我们连的宣传队演出助兴。他们的保留节目,除了《智取威虎山》“发动群众”,还有小歌舞剧《雪中送炭》和《粮食
》等。战勤连宣传队小有名气之后,一些兄弟连队还请他们去演出。据宣传队的人说,他们最风光的一次是去54团。人家把他们当作上边来的文艺
团体看待,好吃好喝好招待,让他们受宠若惊。至今,连宣传队的人回忆起到兄弟单位演出的情况时,还说,那是连宣传队最辉煌的时期。成稿于2011年10月17日
献花(0)
+1
(本文系乌拉盖河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