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颖:布鲁斯特·卡利:让所有知识触手可及

 老沈阅览 2017-08-10

作者:李颖

方兴东与互联网档案馆创始人布鲁斯特·卡利合影

当游客们参观旧金山的互联网档案馆的时候,他们会惊奇的发现有导游带领他们游览这座雄伟的前基督科学派教堂大楼。如果你足够幸运的话,这个导游有可能就是档案馆的创始人、数字图书管理员布鲁斯特·卡利本人。卡利热衷于炫耀档案馆的音乐收藏。他会让参观者喊出某个不出名乐队的名字,随即俯身在展厅中的巨型电脑屏幕前搜索曲目,并立刻播放出乐队的一段乐曲,然后来迎接观众的赞叹。他希望档案馆是一个寓教于乐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成为一个为所有创造性思维提供易获取的开源收藏。

互联网口述历史(OHI)项目组 采访互联网档案馆创始人布鲁斯特·卡利

OHI:请谈谈您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以后的事业发展。

布鲁斯特·卡利:事实上,我的事业发端于一个念头,它成形于1980年,那时我还在麻省理工学院。我的一个朋友抛给我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技术专家和理想主义者,你可以用你的技术做些什么有益的事情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能想出一个回答,那就是:保护人们的隐私,即便他们自己可能毫不在意。

那个时候信息加密才刚刚开始。我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我尝试着制作一种可以保护人们隐私和通话记录的芯片。但是,我发现没办法将这个芯片的成本降低到使普通人都能够负担得起的程度。于是,我转向了方案B,就是建造一个无所不包的图书馆,就像亚历山大图书馆的2.0版。自1980年后,我所有的注意力就都放在了这个图书馆上。

互联网口述历史(OHI)项目组 采访互联网档案馆创始人布鲁斯特·卡利

OHI:您也是一个知识共享的支持者吗?

布鲁斯特·卡利:对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计算机性能还不够好,基本上就是用于记账。我们需要一个大型快速的计算机。我协助构建了能够处理大量数据的连接器和超级计算机。我们最终制作了一个搜索引擎:广域信息服务系统WAIS。连接器和超级计算机建成后,建造了搜索引擎,然后我们将其开放给了所有人。

互联网在当年还是全新的概念,它的雏形是阿帕网(ARPANET). 我们搭建了一个发布系统,一个称为WAIS的家族服务器发布系统。这是我们进一步发展成为网络的第一步,而且它是开放的,你可以搜索团体,广域信息

随着连接器的运转,我们需要互联网起效,这样人们就可以在线发布,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出版人。这是我们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模型。我们1992年成立了一个公司,试图让报纸、杂志以及图书出版商在线发行。

杂志和报纸网上出版十分成功。万维网差不多在那个时候出现了。那是一个比WAIS简单一点的平台。成功后,我们把公司卖给了美国在线(AOL)。那时的想法是人们通过在网上发行盈利。但是,他们网络系统支援滞后于自己的发展速度。所以我随后成立了流量统计机构亚历克萨互联网(Alexa Internet)和互联网档案馆试图为网络世界编目

截至1994年,我们可以使人们很顺畅地在网上发行。那是蓬勃发展期。所以,我们有了网络出版人,他们的报酬却并不是很好。因为广告是唯一盈利模式。那是一个错误。但既然整个流程已经顺畅,我就可以搭建亚历克萨互联网和互联网互联网档案馆。亚历克萨是是亚历山大图书馆的简称。1999年我把它转卖给了亚马逊。即便公司易主,但把搜集到的一切全部捐赠给互联网档案馆,不考虑利润。这个宗旨已经深入公司的灵魂。

局面逐渐稳定下来。亚马逊也兑现了承诺,不遗余力地为互联网档案馆查找并运送资料。十五年过去了,我们已经拥有很棒的收藏,包括网络,电视、很不错的书籍、音乐。我们的工作仍在持续,搜集、整理、存档耗时惊人。

互联网口述历史(OHI)项目组 采访互联网档案馆创始人布鲁斯特·卡利

OHI:档案馆的任务之一是通过数字技术保存历史?

布鲁斯特·卡利:我们至少要确保拥有副本。早年间一个网页的寿命通常只有100天就会被删除。我们不希望它就这么蒸发了。网络的一个好处就是它很简单,就是因为它太简单了,也留下隐患。网络的整个架构不是建立在泰德·纳尔逊想象的系统之上,缺乏不同的版本、反向链接、支付模型。

网络似乎只实现了我们设想的一小部分。所以,互联网档案馆和我们在做的很多其他事情都是在试图修正互联网,使它变得更好。

互联网口述历史(OHI)项目组 采访互联网档案馆创始人布鲁斯特·卡利

OHI:从亚历克萨互联网、企业家精神到互联网档案馆,你做的事情差别很大。你最终是如何开始全职投入到档案馆的工作当中的?

布鲁斯特·卡利:其实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改变。这一直是我计划的一部分。这一切的目的都是想让出版商网上出版,并实现盈利。资本主义是一个很简单的系统。如果你足够关心人们,他们就会跟随你。如果你有挣钱的渠道,他们通常也会跟着去做。

我们让网上出版运转。这部分工作顺畅后,我们就可以转向网上图书馆。这个必须得是非盈利的,因为我们的资料来源五花八门,并不只是我们自己的搜集。所以,我们认为不应该以此盈利,并且应该开放给其他人来开发出各种各样新的服务。

谷歌建设网上图书馆的进程进度更快,规模更大,侧重于非常不同的商业内容。但是,我们乐于以开源的方式建设网上图书馆,并在很多方面与谷歌并驾齐驱,保持规模。这项工作应该以人为先。谷歌已经数字化了2500万本书,我们可能仅数字化了250-300万本。我们仅仅完成了他们的十分之一。那很好。他们是我们的十倍以上。我们要以质量为先导,将其与图书馆系统结合起来,使其成为公众的系统

仅仅是作为搜索引擎之父或搭建新的翻译系统,我认为所有人都能做到。技术的突破不应该成为某一家公司的私藏,而应该属于全世界的。在书籍数字化进程中,有一个项目叫“百万图书项目”。中国政府、印度政府和卡内基梅隆大学以及一些大的院校都是积极的参与者。我们的档案馆为这个项目出了不少的力。但是,这个项目的发展不像预期那么顺利,目前仍处于第二或者第三阶段。项目发起15年之后,中国政府仍然活跃其中。

互联网口述历史(OHI)项目组 采访互联网档案馆创始人布鲁斯特·卡利

OHI:能说一下档案馆的财务情况吗?你是怎么使它自给自足并可持续发展的?

布鲁斯特·卡利:图书馆一般都是政府或者院校的一部分。在美国,这是一个每年价值120个亿的产业。全球大概310亿。可以利用的资金不少。其中大概三分之一用于购买出版商的产品,这有助于维持出版业。

这个商业模型也十分适合互联网。图书馆在资金支持下传递知识。互联网同样适用。互联网档案馆与图书馆以及它们的运转系统合作。他们出资给我们更有效地数字化书籍,而不仅是搜集网页。我们没有锁定的系统。我们不是政府或者院校的一部分,但是我们是一个图书馆。所以我们认为我们也是以这种方式得到资金支持。

即便是经济低迷的时候,那些受人欢迎的开源、开放获取的组织也运行良好。维基、mozello、电子前线基金会、互联网档案馆以及科学公共图书馆,所有这些都发展得很好,即便经济低迷。我们的发展可能会偶尔停顿。如果我们对人们有价值,人们自然不会让我们倒闭。人们希望获取信息。关键是要和人们的需求紧密相关。

我们是三百个最受欢迎的网站之一。我们曾经最高排名第五。那是很好的。网络世界活跃着上亿个网站。有很多人想要有渠道获取过去的资讯。人们心智上的这种好奇使他们不满足与电视屏幕上展现的内容,这也使我深受鼓舞。

互联网口述历史(OHI)项目组 采访互联网档案馆创始人布鲁斯特·卡利

OHI:你是怎么搭建起亚历克萨互联网的?

布鲁斯特·卡利:亚历克萨互联网本质上来讲是为网络编目。我认为搜索引擎只是预先提醒。理想情况下,你需要查看你正在看的内容的相关资料。我们有必要为每一个网页做卡片目录,说明其来历、年纪,以及你还想在这个网页上看到点儿什么其他内容。

所以,它是关于网络的元数据。必须是个工具栏,基本上就是个人们通向网页的所有路径的杠杆,告诉你在看什么,要去哪的信息。

元数据这个想法实际上是我的另外一个导师比尔·邓恩想出来的。他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时候说,元数据会比数据本身更重要。

元数据是关于信息的信息。比尔说的很对,非常对。元数据的确是比数据本身更重要。你可以把它放入机械表格,将其分开并重新打包。谷歌的一项关键举措就是锚文本,它是人们在其他网站上添加链接的信息,引用该网站而无需更多关于网站的信息,然后阅读网站本身。所以,比尔·邓恩是完全正确的。

通向网页的通道,或者人们如何在网络中移动,这类信息的确是非常重要。亚历克萨的宗旨就是为浏览网页的人们的活动路径发挥杠杆作用。亚马逊因此对它很感兴趣。我们知道如何达到规模效应

互联网口述历史(OHI)项目组 采访互联网档案馆创始人布鲁斯特·卡利

OHI:是什么激励着你不断继续追求你所衷爱的东西?

布鲁斯特·卡利:我从马文·闵斯基和丹尼·希利斯那里学到了很多。他们说,追随你想要达成的大想法。别在小事上迷失。对于我来说,获取接触到普遍知识的机会就是这样的大想法。让我们做起来。对于我来说,那是我对马文·闵斯基和其他人做人工智能初衷的理解。

那是一个很好的术语,因为它引导这你为了目标而工作。如果你的目标是发大财,那么你就会发财。然后呢?有谁会在乎吗?让所有知识触手可及是一个很多人都会赞同的宏伟想法。大家会齐心协力共同为了目标的达成而努力。这是我对于互联网的愿景。我希望互联网能使其成真。这也是我一直在追求的事业。“让所有知识触手可及”是我们的座右铭,是我们的追求。

互联网口述历史(OHI)项目组 采访互联网档案馆创始人布鲁斯特·卡利

OHI:你对互联网接下来50年发展的看法是什么?

布鲁斯特·卡利:所有真实世界的组织都必须要有一个虚拟的存在,这已经是既成的事实。虚拟存在也会对现实世界施加发作用。我认为虚拟世界开始占据主导

以亚马逊为例,亚马逊几乎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商店。这样的商店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它一出生就是一个数字化组织。现在现实世界东西开始出现一些东西。出现了一些类似的线下真实商店。所以我说,虚拟世界开始占据主导。

我们逐渐开始看到企业员工越来越少,机器和人工智能却越来越多。我认为思考它们将去向何方的最好方法就是看它们来自哪里。我认为企业是第一代人工智能,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们像企业内部的机器人。仍然表现的像个实体,而实际上很多工作机器做得更好。这个正在发生。

所以我们开始关注企业。这些都是由于互联网和计算机资源的发明。所以下一个50年,它会席卷其他行业,并取代很多人的职责。这种席卷之势会越来越明显。

自档案馆1996年成立以来,发生了很多事情,有一件事卡利至今记忆犹新。2013年的一个晚上,主楼旁边用来安置扫描中心一个侧楼失火了。火势吞噬了房子里的一些扫描仪和一些正待处理的资料。回顾往事,卡利说,他们没有丢失任何数据,也没有损失太多的资料,纯属运气。但是这次意外使得卡利和他的同事深感责任重大。为了防止数据在自然灾害中丢失,档案馆正在为它的庞大数据库进行远程备份,位置包括埃及和荷兰。截止2016年10月,档案馆的数据存储量已经超过了15PB。

全球访谈影响互联网最关键的500个人物,总结第一个50年,面向下一个50年。期待你的大力支持!
推荐访谈人、资源合作等支持请联系我们E-mail: info@chinalabs.com

全球互联网口述历史内容博客中国独家发布,欢迎转载。

全球互联网口述历史相关推荐

【方谈美国】访数据网之父伦纳德·克兰罗克

【方谈美国】迈克尔·马龙:为硅谷写密传的人

【方谈美国】访阿帕网之父拉里·罗伯茨

【方谈美国】戈登·贝尔:小型机之父的传奇一生

【方谈美国】访虚拟社区之父霍华德·莱茵戈德(HowardRheingold)

李颖:泰德·纳尔逊:为未来发明文档

【方谈美国】访互联网档案馆的创始人布鲁斯特·卡利(BrewsterKahle)

【方谈美国】获赠泰德·纳尔逊的奇书——《计算机解放》

【方谈美国】互联网口述历史访谈泰德·纳尔逊(TedNelson)

【方谈美国】互联网档案馆创始人卡利访谈手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