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观“北清”这件事儿,应该反思的不仅是家长,更应该是……

 菜sisy 2017-08-10


“北清”就是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家长带孩子来北京而不去“北清”几乎是不可能的;当我们讨论家长和孩子素质,以及参观“北清”所带来的“怪现状”的时候,真正需要反思的,究竟是谁呢?


 

暑假开始不久,我们就去了夏令营,离开北京有一个月了。

 

回到北京之后,比较密集地听到了一些最近发生的新闻。其中,“排队带孩子去北大清华”尤为令我吃惊。

 

趁着暑假,带孩子去北大清华逛逛,本来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每年都有。但是,为什么到了今年,愈演愈烈,甚至造成了很多的冲突,乃至有“黄牛”“偷渡”等闹剧发生,堪称21世纪目睹之怪现状了。

 


北大清华

到底有什么可看的呢?

 

是啊,不就是一个学校吗,至于在烈日下带着孩子排几个小时的队,吃那么多的苦、遭那么多的罪进去吗?

 

有时候我就想啊,如果这些家长和孩子把这份毅力和坚持,用在其他方面,该起到多大的效果啊!

 

但是,我不想去谴责纷闹的场面,满地的垃圾——无论是谁排在哪里,都不免会做出这些举动的。可悲兼可笑的是,偏偏在这所最有文化的府地,让斯文如此扫地,不禁令人感慨真真是谁也写不出的“人间戏剧”。

 

去过北大清华的人,都知道里面其实没啥可看的——如果不是很了解北大清华的历史和文化的话。就算是非常了解的人,带着朝圣的心态而来,也会发现有很多遗迹并没有维护得很好。

 

带着孩子来的家长,自然对历史掌故不会有多大的兴趣。他们来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孩子,这里就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你的目标就是成为这里的学生。另外,这里汇集了很多文气,孩子在这里留下点儿痕迹、许个愿,会沾沾仙气儿,考试成绩好些。

 

很朴实、很实用、很功利、很直接,然而,其实并没有什么用。

 

我并不是说,带着孩子去北大清华这个事情没有什么用。而是闹到现在的这种体验,实在是很难激发孩子对北大清华精神的理解,对北大清华文化的热爱,也自然很难激发孩子真正的内在动力。

 

作为孩子,他们感受到的是什么呢?

 

哇,北大清华殿堂如此之高,门槛如此之难以跨过,保卫起来如此壁垒森严,能够进入一窥面目要付出九牛二虎之力,甚至要购买黄牛票、乘坐快递三轮车去偷渡……

 

好不容易排了几个小时的队之后,进去的那一刻就激动到高潮了,忙着拍照、合影、留念,最好再弄点儿可以带回去的纪念品,回去之后可以时时瞻仰一下。

 

我写这段儿有点儿戏剧化,但进入到校园参观的家长和孩子,不会觉得这有什么不对——这不挺好的嘛!

 

说实在话,我也觉得家长和孩子无论抱着什么样的目的来北大清华参观,都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当很多的媒体都在关注来参观的家长和孩子的不文明的行为的时候,我很想说的是,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想想:

 

为什么家长就只愿意

带孩子去北大清华?

 

很简单,在家长的心目中,全中国只有一所名校,名字叫做“北清”。

 


如果你文科全国最好,就去北大,如果理科全国最好,就去清华。如果你没有考上“北清”,对不起,你就不是一流的人才。

 

所以啊,暑假到了,家长带着孩子想去大学里体验一下,结果没得选啊,谁也不想有了第一的,去看第二的。也所以啊,除了北清之外,北京的其他那么多的北师大啊、人大啊、北外啊、传媒大学啊、理工大学啊……好像从来都没有类似“参观”引发的新闻。

 

其实,我老觉得这不应该啊。

 

我吧,没有上过什么名校,想法就特别的单纯。

 

我就想啊,中国人这么多,从概率上来讲,优秀的人才肯定不少,每个年龄段里都有那么成千上万的。如果只有“北清”这么一所学校,怎么能够容纳得了呢?那不是浪费了很多很多好的苗子吗?

 

再说了,好的教授也不能都放在一个学校里吧,这也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啊。全国最好的老师和学生,都放在一个学校里,难道全中国都只靠着这么点儿人来发展吗?我们现在大力平衡基础教育的资源,为什么大学不可以资源平衡呢?

 

还有啊,现代和未来的知识领域,将会越来越细分,还有很多专业是要新创的。那么,为什么不可以让更多的大学,成为在某个领域内超过北清的呢?现在大学都搞综合,结果,大学之间专业有太多的重置和浪费,比如农业大学搞了个艺术系,艺术大学搞了个园林系,这不是吃撑了吗?

 

我认识一个法国的朋友,毕业于巴黎大学。他告诉我,巴黎有十几所大学,都叫巴黎大学,巴黎第一大学,巴黎第二大学……巴黎第十三大学。

 

我想当然地问,这是按学校排名划分的吗?他回答说,法国的大学从来都不进行排名。大学的名字简单地以数字区分,每个大学在某个领域都有自己的专注和优势,比如有的以数学为优,有的以人文为优,有的以艺术为优……你可以凭自己的热爱去选择。

 

我当时听下来,总觉得这么公平是挺好的,可是真的不排名,是不是也不太适合竞争呢?

 

现在呢,我想,不排名的大学设置,至少可以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造成全国孩子都奔着一所名校去奋斗。而那种看似公平的选拔机制,其实从进入大学的那一天,就是不公平的。

 

当然了,后来我去了很多国家,也带着好奇和朝圣的心态,去过很多著名的大学。


我这才发现,原来无论是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还有澳大利亚……国外的大学,都是没有围墙的。往往是你拿出地图问路的时候,别人就告诉你,你现在就在某某大学里。

 

▲耶鲁大学的校园。


我有一位多年的挚友,居住在加拿大。当孩子已经七八岁的时候,也很想让孩子去美国感受一下哈佛耶鲁的名校风范——和我们的家长来看北大清华的出发点一模一样。

 

为此,他们全家专门在假期安排了去美国名校的旅行。结果呢,她告诉我,两个孩子在哈佛的草坪上,看到有人在遛狗,就再也不愿意走了。

 

回到加拿大后,她问孩子们:去了世界名校,到底有什么感想啊!在她鼓励期盼的眼神中,孩子们大胆地告诉她:“妈妈,我们决定养一条狗!”

 

库兹敦大学是宾夕法尼亚州文化多样性程度较高的学校之一,校长 Kenneth S. Hawkinson在校园里遛狗,他还邀请教务人员带狗到校园里走上一圈,互相问好。


她笑着跟我说起那次“有企图的旅行”,表示以后再也不带他们去名校参观了,“指不定以后家里要养多少种动物呢!”

 

所以啊,再回到家长这里,与其带着孩子去参观北清,还不如给孩子养条狗呢!

 

如果孩子能够独立照顾好一条狗,收获的东西应该比参观北大清华要多的多。

 

 

___END___

童书妈妈三川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