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图书馆【最著名的悼亡诗:】古诗词介绍系列

 秋雨书轩 2017-08-10

【最著名的悼亡诗:唐元稹《遣悲怀三首》】古诗词介绍系列之(一)

             首先要介绍的是中唐伟大诗人元稹,为了悼念他的原配妻子韦丛的三首七律《遣悲怀》。全诗以一个“悲”字贯穿始终,叙事叙得实,写情写得真,写出了诗人的至性至情。我认为这是古今悼亡诗中的绝唱。

 

【最著名的悼亡诗:唐元稹《遣悲怀三首》】古诗词介绍系列之(一)
【最著名的悼亡诗:唐元稹《遣悲怀三首》】古诗词介绍系列之(一)
                         元稹画像

       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于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过了七年,即公元809年(元和四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元稹悲痛万分,陆续写了不少情真意切的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遣?悲怀三首》。

                      遣悲怀三首

元稹

 

【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 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 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 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 与君营奠复营斋。

【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 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 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 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 贫贱夫妻百事哀。

 

【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 百年多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 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 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 报答平生未展眉。

 

 

                  由于诗中用典很多,解释起来怕愽友厌烦,不解释又怕古文根底浅的博友不甚了了。找了一个折衷的办法,附上一篇白话译文,问题可以基本解决了。我选的这个译文,可能啰嗦一点,但对初学者来说,可能更合适一些。   

【韵译】: 
 【一】  
韦丛呵,你象谢安最宠的侄女一样; 
自从嫁了穷困的我,百事就不顺当。 
看到我身上无衣,你就要倒柜翻箱; 
沽酒少钱,我常缠你拔下金钗玉妆。 
甘心和我一起野菜充饥,豆叶为粮; 
要扫落叶当柴烧饭,你向古槐仰望。 
如今俸钱超过十万,你却不能分享; 
我只得为你超度,准备好斋饭供尝。 
【二】 
当年咱俩开玩笑讲着身后的事; 
今日都成沉痛的回忆每每飘来。 
你生前穿的衣裳眼看施舍快完; 
只有针线活计还保存不忍打开。 
我仍念旧情更加怜爱你的婢仆; 
也曾因梦见你并为你送去钱财。 
我诚知死别之恨世间人人都有; 
但咱们贫贱夫妻事事更觉悲哀。 
 【三】 
闲坐时我常常悲悼你,也常常自悲; 
纵使人生能活百年,仍然恰如一寐。 
邓攸终身无子,难道不是命运安排? 
潘岳悼诗写得再好,也是心机枉费! 
即使死后合葬,地府冥冥有何指望; 
要想来世再结良缘,更是虚妄难期。 
我只有终夜睁着双眼,长远怀念你; 
以报答你终身清苦,从未喜笑开眉。 
   最后要说明四点: 

           (1)我看见很多版本把第三首“百年多是几多时”误为“百年都是几多时”,这一来说不通,二来唐代时尚未有“都是”这个词呢。

         (2)第三首“唯将终夜长开眼”,是用了典故,“长开眼”指的是比目魚。比目魚成双生活,如果一只死了,另一只终身不“娶”或不“嫁”,比喻对爱情的忠贞。现在有很多人反对这种解释,说元稹写这三首诗后的同年还纳了妾。我认为这是他写诗时的真实感情,我们不能以以后发生的事来否定它。

 

    (3)《唐诗余编?》云:“第一首生时,第二首亡后,第三首自悲,层次即章法。末篇末句‘未展眉’即回绕首篇之‘百事乖“,天然关锁。”
    (4)写得太感人了,太感人了!
 

古诗词介绍系列之(二)【最著名的悼亡词: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这首词是北宋大诗人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

古诗词介绍系列之(二)【最著名的悼亡词: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小轩窗,正梳妆”

    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一说为侄女),年方十六,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十年后王弗病卒,葬于四川眉山故里柳沟山(又名老翁山)苏轼父母墓旁。因苏轼兄弟曾在老翁山植松“三万栽”,所以词尾有“明月夜,短松冈”之谓。

      在王弗死后的十年里,苏轼在政坛上历尽万苦千辛;在生活中对亡妻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乙卯年正月二十日夜,忽然梦见王弗,凄楚哀惋 ,于是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

             原词

               江城子 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他的这首词与元稹悼亡诗用了很多典故不同,完全明白如话。但为了更深理解词意,我还是附上了白话译诗。

              韵译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

克制自己不去思念吧,却本来难忘。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

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

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

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只有泪水流淌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

就是妻子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虽十年过去,他对王弗依旧一 往情深,哀思真挚。词的上片写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下片以“夜来幽梦忽还乡”句过渡,写梦境相逢的情景。相互在这默默无言中倾诉十年的痛苦。“唯有泪千行”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有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最后三句“料得----短松冈”,大有“此恨绵绵无绝期”之慨。苏轼对王弗的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我认为,这首词完全称得上历代悼亡词中之翘楚!

      我把苏轼写的王弗的墓志铭原文及白话译文附于下,有兴的可以看看。我们从苏轼言简意的叙事中,看到了他对王弗深深情感与浓浓的哀思。让我们对他这首悼亡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亡妻王氏墓志铭

       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成之西。其明年六月壬,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轼铭其墓曰: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 君得从先夫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
                  白话译文
       北宋治平三年五月二十八日,赵县苏轼的妻子王氏在京城去世。六月三十一日停丧在京城西面。第二年的六月九日下葬在眉州东北的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距离已故父母坟墓西北面八步远的地方。苏轼为之作墓志铭:
       王氏的名讳为弗,眉州眉县人,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十六岁嫁给苏轼。有一个儿子苏迈。你未嫁时,侍奉你的父母,出嫁后,侍奉我的父母,都谨慎恭敬。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每当苏轼读书时,她就陪伴在侧,终日不去,也不知道她懂书。后来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略有所知。由此才知道她贤敏沉静。
        自从苏轼在凤翔做官,苏轼在外面做的每一件事,她没有一样不详细知晓。她说:“你离开父亲很远,不可以不小心谨慎。”每天按老父亲教导苏轼的话来告诫苏轼。苏轼与客人在客厅谈话,她就站在屏风中间听他们对话,回房后一定重复刚才的谈话并告诫苏轼:“那个人,采取模棱两可的骑墙态度,一味迎合您的心意所在,你何必和这样的人说话?”又有来要求与苏轼建立亲密关系十分过分的人,她说:“恐怕不能维持多久。那个人结交人很迫切,他以后不理睬人也一定很快速。”后来果然是这样。快要死的时候,她的话大多正确,像个预卜先知的人。死的时候,只有27岁。刚死不久的时候,父亲对我说:“她跟你一同患难,不能忘恩。以后就葬在你母亲的边上吧。”不满一年,我父亲也死了,我谨慎的按照父亲的遗愿安葬了她。墓志铭说:
        你能在九泉下陪伴母亲,而我不能。悲伤啊!我永远没有了依靠。你虽死了,但能与我母亲葬在一起,仍然做媳妇,没有遗憾了吧?悲伤啊! 

古诗词介绍系列之(三)【刻骨铭心的爱   南宋陆游《钗头凤》】 

      我的初衷只想介绍放翁七十五岁时写的《沈园二首》。但是后来一想,万一有的愽友对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不甚了了的话,要体会沈园二首诗意,一定会大打折扣的。因此先介绍一下陆游脍炙人口的词《钗头凤》。
古诗词介绍系列之(三)【刻骨铭心的爱 <wbr> <wbr> <wbr>南宋陆游《钗头凤》】
唐婉,字蕙仙,陆游的表妹,陆游母舅唐诚女儿,自幼文静灵秀,才华横溢陆游二十岁(绍兴十四)与唐婉结合。婚后二人是鱼水欢谐、情爱弥深。不料引起了陆母的不满,认为唐婉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遂命陆游休了唐婉。陆游曾另筑别院安置唐婉,其母察觉后,命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唐婉而后由家人作主嫁给了皇家后裔,同郡士人赵士程
七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到山阴(绍兴)城内沈园去游玩,不期遇见了唐琬与赵士程也在沈园。唐婉还遣仆人赠陆游一份酒肴。陆游见人感事,悲从中来,感触甚深,恩绪万千。酒后,陆游感伤地在墙上题了一首《钗头凤》(红酥手)词。第二年,唐婉再次来到沈园瞥见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于是和了一阙《钗头凤》(世情薄)。随后不久便抑郁而终。
下面是陆游的钗头凤词。
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翻译:
      红润柔软的手,捧出黄封的酒,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宫墙里摇曳着绿柳。东风多么可恶,把浓郁的欢情吹得那样稀薄,满怀抑塞着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回顾起来都是错,错,错!
    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
白相思得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红,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园的桃花已经凋落,幽雅的池塘也已干阁,永远相爱的誓言虽在,可是锦文书信靠谁投托。深思熟虑一下,只有莫,莫,莫!

     下面是唐婉的.(后人多认为是伪托的.)

《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翻译:
        世事炎凉,黄昏中下着雨,打落片片桃花,这凄凉的情景中人的心也不禁忧伤。晨风吹干了昨晚的泪痕,当我想把心事写下来的时候,却不能够办到,只能倚着斜栏,心底里向着远方的你呼唤;和自己低声轻轻的说话,在这个世情薄,人情恶的境遇中生存,真是难,难,难!
     今时不同往日,
咫尺天涯,我现在身染重病,就像秋千索。夜风刺骨,彻体生寒,听着远方的角声,心中再生一层寒意,夜尽了,我也很快就像这夜一样了吧?怕人询问,我忍住泪水,在别人面前强颜欢笑。在别人面前我只好瞒,瞒,瞒!
 
       此事在陆游心里埋下了深深的创伤,终生难以释怀。沈园也成了陆游魂牵梦绕的伤心地,至老弥笃。只要入城(陆游定居在城外鉴湖),一定要去沈园吊念。直到八十四岁还在沈园写诗悼念唐婉。他一生写下十多首以沈园为题的诗歌,其中特别以75岁时写的《沈园二首》为最。我准备在下篇博文介绍。

古诗词介绍系列之(四)【刻骨铭心的相思  宋 陆游 《沈园二首》】

       唐婉的忧郁去世,更加重了陆游心灵的创伤,悲悼之情始终郁积于怀。在此后的五十余年间,陆续写了十多首悼念唐婉的诗。其中,他在七十五岁时写的七言绝句《沈园二首》,是最脍炙人口,感人肺腑的。

古诗词介绍系列之(五)【看透人生的《题壁》诗 无名氏作】

 
                                   题壁 
无名氏
 
一团茅草乱蓬蓬,
 蓦地烧天蓦地空。
 争似满炉煨榾柮,
 慢腾腾地暖烘烘。

      古人好象言论特自由。只要心里想到什么,就可以随时随地在墙上写出来,决不会被罚款。如陆游的《钗头凤》题在沈园,宋江的反诗写在浔阳楼,苏轼有著名的《题西林壁》。  

     这里介绍的也是一首题在壁上的诗,可惜作者无考。全诗明白如话。只有榾柮要解释一下,就是“不大的老树根”。这个东西在柴灶里烧时,火焰不太旺,但可烧的时间很长,譬如象江南的老桑树根就是。这诗的寓意不言自明。我们来看一张“蓦地烧天蓦地空”

古诗词介绍系列之(六)【介绍苏轼的七绝《题沈君琴》】

       很小的时候,我就对这首诗异常爱好,每天总要默念上很多遍。那时只觉得好,但并不知道好在哪里。长大后,看了很多释义的文章,很想从中了解这首小诗,为什么会这么地触动我的心弦。有的从佛学角度解释此诗,说什么“佛教视有为无,视生为灭,追求无声无形不生不减,音乐的真实即虚无,所以音乐无所谓真实与否”云云;有的从唯物辨证法解说琴、指、声的复杂关系;有的从音乐演奏的方法上头头是道;有的从逻辑学上说什么“充分条件”呀,什么“假言推理”呀。等等,等等。真是你不说我倒还有点明白,你越说我却越糊涂了!每看一篇这样的文章,彷彿是吃了一颗苍蝇。后来我索性就不吃“苍蝇”了。

古诗词介绍系列之(七)【一个亡国之君的一首怪词 前蜀后主王衍《醉妆词》 】

      在中国历代亡国之君中,其实有些是很有才气的。其中不乏是天才级的,如宋徽宗赵佶、南唐后主李煜。他们有的生不逢辰,有的用非所学,终于成了千古罪人。

      今天我想介绍一位人们比较生疏的亡国之君——五代时的前蜀后主王衍。

      王衍(899--926)是前蜀高祖王建的第十一子。少聪颖,善诗词,尤善艳词。曾集录古今艳诗二百篇,编为《烟花集》五卷,己佚。《全唐诗》录其二首。照理他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做皇帝的,但是太子在一次宫庭政变中被杀,他被立为太子。918年七十二岁的王建病死,于是他阴差阳错地登上了帝位。在位八年,925年被后唐所俘,第二年被杀。

      这里顺便扯开一下,不知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宋徽宗也是神宗的第十一子,照理跟皇位毫不搭介,但是哥哥哲宗24岁就“崩”了,鬼使神差地“成就”了他为北宋的亡国之君,这样一个文艺天才,“瘦金体”的创造者,著名的画家,鉴赏家,收藏家,中国愽物舘的创始人,也和王衍一样,死于敌人之手。两人的命运何其相似也!

      五代十国,只短短的五十三年,却经历了梁唐晋汉周五代,又有十国政权争霸。在这种只用武力说话的时代,像王衍这种长于安逸的文人,要做个统治者显然是不合格的。好在蜀地相对封闭安全,经济繁荣。于是王衍偏安一偶,纵情声色,这可能出于无奈,亦或他的人生观就是这样吧。

      了解了这些时代背景,我们可以欣赏他的这首怪词了:

              醉 妆 词

           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

          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

      注解几个词:“者”即“这”.“花柳”是指寻花问柳。“厌”是满足,“莫厌”指尽情地。

       二十二个字,短得可以。你若反复吟咏,再设身处地的为他破罐子破摔的处境想想,你会越吟越有味的。难怪他的许多艳词都湮沒了,独有这首词却被千古传唱!

古诗词介绍系列之(八)【“大都谁不逐炎凉”  明*唐寅 《秋风纨扇歌》】

       我二十二岁在临唐寅的《秋风纨扇图》时,爱上了图上的题诗。直到现在,还是我的座右铭。

古诗词介绍系列之(八)【“大都谁不逐炎凉” <wbr> <wbr>明*唐寅 <wbr>《秋风纨扇歌》】
古诗词介绍系列之(八)【“大都谁不逐炎凉” <wbr> <wbr>明*唐寅 <wbr>《秋风纨扇歌》】

            《秋风纨扇歌》

            秋来纨扇合收藏,

              何事佳人重感伤?                   

请把世情详细看,

大都谁不逐炎凉。

       这幅画是唐伯虎人物画的代表作,但今天是谈图中的题诗,所以关于画、题诗与画非常贴切等话题,只能割爱了。

       这首题诗唐寅是借用班婕妤失宠于汉成帝的典故,来讥刺当时“大都谁不逐炎凉”的“世情”。对于汉成帝,知道的人可能很少,但是提起王昭君,那是无人不知了。汉成帝就是让昭君出塞的那个糊涂蛋。当然再说起“环肥燕瘦”的赵飞燕,也是曾被这个风流皇帝宠幸上天的,而且最后还以四十五岁的壮龄,死在赵飞燕姐妹的“温柔乡”里。

      好象扯远了一点,回过头来说说班婕妤。班婕妤出自名门,天生美艳,文学造诣极高,尤其熟悉史事,又擅长音律道德修养极好。班婕妤选为成帝的后妃后,成帝受她的美艳和风韵所吸引,十二万分地宠幸她。但后来成帝“微服私访”得到赵飞燕与赵合德姐妹后,声色犬马,班婕妤受冷落。从此冷宫寂寞,岁月悠悠。此期间,班婕妤写了一首叫《团扇》的诗,感叹自己如秋后的团扇,再也得不到成帝的轻怜蜜爱了。

                                             团扇诗

班婕妤

 

新制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但班婕妤对成帝的知遇之恩始终不忘。成帝死后,她主动为成帝的延陵守陵至死,并葬于延龄。那么唐寅为什么要借用这个典故,画这幅画,题这首诗呢?


前面说了那么多班婕妤的遭遇,其实是为唐寅为什么写这首诗作舖垫。古诗词介绍系列之(九)【“大都谁不逐炎凉” <wbr> <wbr>明·唐寅《秋风纨扇歌》】续完

       唐寅,字伯虎。据说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取名为寅。江苏吴县(今苏州)人。聪慧过人,过目不忘,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擅画。如不是遭遇科场舞弊寃案,被断绝了仕途之路,他完全可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苏东坡”。

      唐寅出身商贾家庭,从小受良好教育,十六岁中秀才,19岁娶徐氏,琴瑟和谐。但在他二十五岁时,家遭不幸,先是父母突然弃养,接着徐氏难产,妻、子双亡,后又接妹在夫家自杀的消息。亲人接连亡故,对他打击极大,使他意志消沉。后在好友祝枝山、文徵明等人的鼓励下,发愤苦读,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所以他的画中盖有一方“南京解元”的章)。第二年赴京考进士后,被人诬告,卷入科场舞弊案。拖入刑堂棍打,押入大牢。经几番周折后,证实无罪,但被判终生不得为官。获释后,他二十七岁时续弦的妻子何氏离他而去,弟、嫂要求分家。真如说书人经常讲的那句话:“屋漏偏遭连夜雨,行船又遇打头风”.

      正当他极其落魄潦倒时,亏得有好友相助,更有一个叫九娘的青楼女子给予他精神上的安慰.后来他娶九娘为妻,九娘为他生一女。九娘三十七岁时因操劳过度而早亡。

      唐寅生性狂傲,既遭家难,又功名受挫,后半生以卖画为生,过着布衣素食的清苦生活。但他洁身自好,从不巴结权贵。他有言志诗云:“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就写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唐伯虎一生坎坷,生活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只活到五十四岁就辞世而去。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表露了他内心留恋人间但又愤世厌俗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他画《秋风纨扇图》的初衷了,更能够明白图中题诗的含义——这是他用一生换来的教训啊!

古诗词介绍系列之(九)【“大都谁不逐炎凉” <wbr> <wbr>明·唐寅《秋风纨扇歌》】续完
古诗词介绍系列之(九)【“大都谁不逐炎凉” <wbr> <wbr>明·唐寅《秋风纨扇歌》】续完

古诗词介绍系列之(九)【“大都谁不逐炎凉” <wbr> <wbr>明·唐寅《秋风纨扇歌》】续完

古诗词介绍系列之(九)【一对相思恋人的问答之词  唐·韩翃《章台柳》】

 

      古诗词介绍系列之(十)【一对相思恋人的问答之词 <wbr> <wbr>唐·韩翃《章台柳》】
         今天讲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轻松有趣话题。我们先来看两首小词:

                《章台柳》

                   韩翃

              章台柳,章台柳,

              往日依依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

              也应攀折他人手。

                《杨柳枝》

                   柳氏

              杨柳枝,芳菲节,

              所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

              纵使君来岂堪折!

      这两首小词一问一答,款款深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唐代天宝年间,后来成为大历十大才子之一的诗人韩翃,在长安与李生相交,看上了李的家姬柳氏。(这里说明一下,唐时家“姬”与妓女完全是两回事,养着家姬只是为了炫耀而已。白居易也养有家姬。)柳氏“艳绝一时,喜谈谑,善讴咏”。柳氏也慧眼识“英雄”(这里应该是才子吧),钦慕韩翃之才,非常有意于他。李生看懂了这一出“戏”,竟十分慷慨地把柳氏赠于韩翃为妻,并出资三十万,为他们办了婚事。 

       第二年是天宝十三年,韩翃考取进士,按例要回老家昌黎(韩愈也是昌黎人哦)省亲,就把柳氏暂时留在长安。那知刚巧碰上安史之乱,长安失陷。柳氏为了避兵乱,剪发毁形,躲居在法灵寺內。肃宗收复长安后,已在外地做官的韩翃派人携一包碎银和《章台柳》词去找柳氏。柳氏读词后激动得呜咽抽泣多时,并写了一首《杨柳枝》回赠。

     但好事多磨,不久,原以为自己是“芳菲节”的柳氏,突然被番将沙吒利掳去为妻。后来韩翃随上司回京朝觐,才知道这件事。最后弄到皇帝那儿,肃宗下诏断柳氏归韩翃。这样夫妻终于破镜重圆,也给后人留下了一段生死相恋的佳话。

      现在回过头来说说这两首词。第一,它们运用了以物拟人的修辞手法,以杨“柳”的柳来拟柳氏。毛泽东也有那么一句词:“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把杨、柳拟作杨开慧与柳直荀。第二,毕竟多年不通音讯,对方的情况一无所知,所以都在放试探气球,这样写反而更显得情深意重。第三,有人根据“章台柳”三字,认为柳氏为妓女,这是十分错误的。如果柳氏真的是妓女出身,韩翃会劈头盖脑地连呼两声章台柳吗?第四,当时有两个韩翃,这个韩翃是作《寒食》诗的韩翃。另一个韩翃是江淮剌史。韩翃以一首《寒食》诗打动了唐德宗,封了高官。此诗收在《唐诗三百首》里,现附录于下:

    

                 【寒食】(一作寒食日即事)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古诗词介绍系列之(十)【闺怨词中的绝唱  唐·白居易 《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

         今天介绍唐代中期白居易写的闺中怨妇词《长相思》。这首词,上承诗经及汉古诗十九首思妇诗的传统,开启了唐五代及宋怨妇词创作的先河。中国古代闺怨诗词可谓汗牛充栋,但我个人认为设有能出其右者。

古诗词介绍系列之(十一)【闺怨词中的绝唱 <wbr> <wbr>唐·白居易 <wbr>《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
         现在先来欣赏这首词。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闺中思念远游丈夫的少妇形象。我们把它译成白话文来看一看:

         汴水长流,泗水长流,流到长江瓜洲的古渡口。遥望去,江南的群山在默默点头,频频含羞,凝聚着无限哀愁。
         情思悠悠,离恨悠悠,惟有等到远方亲人归来,离愁别恨才能消除。在凄清的月色中,我倚栏远望,等待着你的归来。

         一个丈夫出远门的洛阳少妇,在月明如洗的夜晚,倚楼翘首远望。只见望中的汴水,静静地向南方流去,将与泗水汇在一起,最后流到了瓜洲(扬州)古渡头的大江中。那江南的群山,好象也善解人意,凝聚着无限的哀愁。这上阕好象纯粹在写景,其实这条水路正是她丈夫南去的途径,这“吴山”可能就是她丈夫远去的目的地。这词中地域的延伸,只是发生在她的想象中,展现在她的思念里。
古诗词介绍系列之(十一)【闺怨词中的绝唱 <wbr> <wbr>唐·白居易 <wbr>《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
古诗词介绍系列之(十一)【闺怨词中的绝唱 <wbr> <wbr>唐·白居易 <wbr>《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

      下阕作者直抒胸臆,因爱而产生的绵长的思念啊,因綿长思念转而为的怨恨啊,到何时才能算是尽头呢?只有盼到你归来的那一天,才能嘠然而止哦。

        这首词虽然短小,但回环反复,浅显流畅,读后能不由自主地在脑子里反复吟唱。成为写怨妇诗词中的千古绝唱。我们拿一首唐末著名花间派词人温庭筠的词来比较一下。

                    望江南
                        唐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再看一首唐寅的词:

   一剪梅

 【明】唐寅

雨打梨花深闭门,
忘了青春,
误了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
花下销魂,
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
千点啼痕,
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
行也思君,
坐也思君

古诗词介绍系列之(十一)【《长相思》是白居易思念歌姬樊素之作?】

古诗词介绍系列之(十二)【《长相思》是白居易思念歌姬樊素之作?】

       我的前一篇博文,誉白居易《长相思》为闺怨词中的绝唱。但有许多研究者认为,这首《长相思》是白居易思念他心爱的歌姬樊素之作。

       樊素,确有其人,是白居易最宠爱的歌姬,善唱《杨柳枝》。连旧唐书《白居易传》都有记载:“樊素、蛮子者,能歌善舞。”白居易有诗赞扬道:“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美姬樊素的嘴小巧鲜艳,如同樱桃;小蛮的腰柔弱纤细如同杨柳。

       白居易六十多岁时,患了“风疾”,即半身麻痹,可能就是现在的中风吧。白居易自认为来日无多,就卖掉骑了五年多的好马,并让樊素回家乡杭州去嫁人。可是,他那匹马反顾而鸣,不忍离去。樊素也伤感落泪说:“主人乘此马五年,衔撅之下,不惊不逸。我事您十年,巾栉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即马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送主一杯。一旦双双离去,有去无回。所以素将离去,其辞也苦;马将离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难道主君(您)独无情哉?”(见白居易《不能忘情吟》)从这些话可看出,樊素对白居易还是蛮有情义的。白居易又怎能不难过呢?但白居易为了樊素能过幸福生活,最后还是毅然让她在“未至衰摧”前离开自己。他在此时写了依依不舍的《别柳枝》

                 两枝杨柳小楼中,

                  袅袅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归归去后,

                  世间应不要春风。

 

       白在樊素离开后,若有所失,寝食难安,始终念念不忘樊素。曾作《不能忘情吟》:

                            【不能忘情吟】
                   白居易
                (前半首略去)
            骆骆(马)尔(你)勿嘶,
            素素(樊素)尔勿啼(哭);
            骆反(回到)厩(马棚),素返闺(闺房)。
            吾疾虽作(发作),年虽颓(老),
            幸未及(不象)项籍(楚霸王)之将死,
            何必一日之内弃骓兮而别虞姬!
            乃目素兮素兮!
            为我歌杨柳枝。
            我姑酌彼金罍(酒) ,
            我与尔归醉乡去来。
       
         看,他想象着叫马不要走,回进圈棚,素素不要走,返回闺房。他说他虽然有病且年老,但还没有到楚霸王别姬的地步。他还要仔细看看素素,让素素再给我歌一首《杨柳枝》,喝着你素手端过来的酒,我要醉一场!
         那思念该是多么深切啊!简直让人痛彻肺腑。
         白居易还写过不少思念樊素的诗,在这里再介绍其中他在六十四岁时写的|                                                                 【春尽日宴罢,感事独吟】                
           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独掩扉。
               病共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
           闲听莺语移时立,思逐杨花触处飞。
           金带缒腰衫委地,年年衰瘦不胜衣。
       这是唐文宗开成五年三月三十日,白居易酒罢宴散,对着春暮花残,一股莫名的空虚和惆怅袭上心来,又想起他最宠爱的歌姬樊素。仿佛是樊素把灿烂的春光带走了,只留下了病痛与满怀的相思之愁。
       正因为这样,历来有很多研究者认为,《长相思》是白居易怀念樊素之作。他们认为:词的上阕“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写的正是樊素从洛阳回杭州的必经之路,汴水——汇入泗水——入淮河——沿运河到直瓜洲,再到故乡杭州。吴山即是实指杭州的吴山,用来指代樊素的故乡。下阕即是思念“素素”,盼望樊素早日归来的深切相思。
       这样解释也说得通,但我个人认为,这样一来,这首词就不是上篇愽文中解释的泛指,而是特指樊素了。这首词的外延大大地缩小,不可能引起历代那么多人的共鸣,更不能誉为闺怨词中的绝唱了。所以,即使这词真的是白居易为樊素而作,我们还是不提为好。

古诗词介绍系列之(十二)【我最想推荐的一首诗《琵琶行》 唐·白居易】

       的确,在我推荐的所有古诗词中,最想推荐的就是这首。我是高一时读的,近六十年了,我还能比较流畅地背诵它。这首诗实在太打动人心了。但现在人心烦躁,我怕这样长的诗(还要加序),根本没人要看,所以迟迟没有发出。

 古诗词介绍系列之(十三)【我最想推荐的一首诗《琵琶行》 <wbr>唐·白居易】

古诗词介绍系列之(十三)【我最想推荐的一首诗《琵琶行》 <wbr>唐·白居易】     

 

       这诗是白居易元和十一年(816年)写的,完全是有感而发。白居易在任谏官时,同情民间疾苦,敢于直谏,写了大量的风喻诗(如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卖炭翁》),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们。所以在元和十年一次权贵的内斗中,他上书直言,反而被贬为江州刺史,后来更贬为江州司马的闲职。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讽。因此到江州后,心境凄凉,满怀郁愤,第二年写下了这首传世佳作。作品借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诗人把琵琶女视为自已的知已,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因而使这首诗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以致流传千古。

       白居易的诗浅显易懂,朗朗上口。三十年后的唐宣宗在一首为白居易写的诗中写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连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背诵了,可見这首诗的影响之大。



古诗词介绍系列之(十三)【我最想推荐的一首诗《琵琶行》 <wbr>唐·白居易】     

      这诗是白居易元和十一年(816年)写的,完全是有感而发。白居易在任谏官时,同情民间疾苦,敢于直谏,写了大量的风喻诗(如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卖炭翁》),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们。所以在元和十年一次权贵的内斗中,他上书直言,反而被贬为江州刺史,后来更贬为江州司马的闲职。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讽。因此到江州后,心境凄凉,满怀郁愤,第二年写下了这首传世佳作。作品借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诗人把琵琶女视为自已的知已,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因而使这首诗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以致流传千古。

       白居易的诗浅显易懂,朗朗上口。三十年后的唐宣宗在一首为白居易写的诗中写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连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背诵了,可見这首诗的影响之大。古诗词介绍系列之(十三)【我最想推荐的一首诗《琵琶行》 <wbr>唐·白居易】
       今天先发原诗和诗前的小序以及它们的白话翻译
  下篇愽文再来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序》的译文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诗的译文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

    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

    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

    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

    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

    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

    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

  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

    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

    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

    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

          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

    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

    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

              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

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

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

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

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

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

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

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

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

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

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

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

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

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

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

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

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

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

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

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

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

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

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

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

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

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

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

   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

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

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

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古诗词介绍系列之(十三)【我最想推荐的一首诗《琵琶行》 <wbr>唐·白居易】
       今天先发原诗和诗前的小序以及它们的白话翻译
  下篇愽文再来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序》的译文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诗的译文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

    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

    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

    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

    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

    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

    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

  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

    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

    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

    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

          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

    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

    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

              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

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

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

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

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

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

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

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

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

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

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

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

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

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

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

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

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

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

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

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

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

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

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

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

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

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

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

   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

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

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

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这诗是白居易元和十一年(816年)写的,完全是有感而发。白居易在任谏官时,同情民间疾苦,敢于直谏,写了大量的风喻诗(如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卖炭翁》),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们。所以在元和十年一次权贵的内斗中,他上书直言,反而被贬为江州刺史,后来更贬为江州司马的闲职。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讽。因此到江州后,心境凄凉,满怀郁愤,第二年写下了这首传世佳作。作品借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诗人把琵琶女视为自已的知已,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因而使这首诗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以致流传千古。

       白居易的诗浅显易懂,朗朗上口。三十年后的唐宣宗在一首为白居易写的诗中写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连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背诵了,可見这首诗的影响之大。古诗词介绍系列之(十三)【我最想推荐的一首诗《琵琶行》 <wbr>唐·白居易】
       今天先发原诗和诗前的小序以及它们的白话翻译
  下篇愽文再来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序》的译文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诗的译文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

    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

    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

    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

    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

    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

    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

  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

    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

    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

    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

          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

    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

    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

              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

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

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

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

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

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

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

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

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

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

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

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

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

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

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

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

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

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

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

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

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

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

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

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

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

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

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

   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

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

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

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