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标志物应用现状及展望

 邓铭zzmaut5pej 2017-08-10

本文原载于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年7期(节选)





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标志物应用现状及展望








1AS相关炎性标志物



Ross在损伤反应学说的基础上,明确提出“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而不是单纯的由于脂质沉积所致”。实际上炎症反应在AS的发生、发展直至最后斑块表面破裂并发血栓形成的所有阶段均发挥了作用。众多炎性因子可作为AS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或独立的风险预测因子。


>>>>(一)超敏C-反应蛋白


由于健康人体内CRP水平通常<3 mg/L,因此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P,hs-CRP)需使用高敏感的方法检测。美国CDC和美国医院协会( AHA)推荐hs-CRP作为临床操作中最优炎症标志物。


>>>>(二)补体Clq


补体Clq分子具有促进吞噬和炎症反应的作用,在血中可与脂联素( adiponectin,APN)结合。研究发现,Clq与AS风险因素呈正相关,血清Clq和Clq-APN/Total-APN在ACS患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Clq-APN/Total-APN在冠心病患者也明显升高,是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望成为AS疾病的新标志物。目前Clq检测常用ELISA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


>>>>(三)细胞间黏附分子-1


细胞间黏附分子-1介导细胞间黏附和信号传递,与炎症过程密切相关。ICAM-1可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脱落,成为可溶性ICAM-1。sICAM-1参与了AS相关疾病的病理形成和损伤过程,可作为冠心病早期诊断、冠状动脉事件预后和心肌灌注损伤程度的预测因子。


>>>>(四)白细胞介素-6


大量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IL-6)作为自分泌递质参与了AS的形成,而且同斑块的稳定性有关,是AS -个独立的生物学标记物。检测患者IL-6水平可以一定程度反映病情的变化。


>>>>(五)其他标志物分子


除了上述炎症因子,还有一些炎性标志物与AS密切相关,如IL-8、单核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CD40配体(CD40L)、血管黏附分子1(V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血小板生长因子( PIGF)等。



2AS相关出凝血标志物





AS发生发展有关的凝血因素有血小板、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纤溶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尿激酶纤溶酶激活物等。凝血因子Ⅲ和Ⅶ是诱发AS的危险因素之一,在AS炎症发展、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中起一定的作用。


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水平增高是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兆,同时还是AS的早期临床标志。利用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技术研制的tPA分子突变体,使其溶栓的特异性和效果更加突出,对其结构功能的进一步改造、降低出血副作用等仍是目前国内外溶栓研究的热点。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一1PAI-1)升高不仅与AS发展的已知危险因素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还参与AS血栓形成和易损斑块的形成。研究发现PAI-1基因多态性与其血浆水平相关,4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及致死率密切相关。



3AS的基因标志物





AS基因标志物包括易感基因、DNA及其甲基化水平、微小核糖核酸( micro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 IncRNA)等。近年来,非编码RNA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得到广泛认识。作为可相对稳定存在于循环血液中的新生物标志物,检测其表达谱可明确其与AS的相关性,为AS的诊断、治疗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预测等提供新的方向。


>>>>(一)微小核糖核酸


微小核糖核酸是一类非编码的小分子RNA,主要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近年发现,miRNA参与调控AS发生、发展过程中各个环节,miR -155和miR-146a参与调控血管壁的炎性反应以及辅助性T细胞( helper T cell,Th)的分化;miR-29参与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以及相关炎性反应。此外,miR-365、miR-222等分别通过调控内皮细胞的凋亡和新生血管的形成参与AS的发生、发展。


>>>>(二)长链非编码


I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nt的RNA分子,它们并不编码蛋白,而是以RNA的形式在多种层面上(表观遗传调控、转录调控以及转录后调控等)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人类基因组中对冠心病最敏感的位点存在于染色体9p21,同样也位于该区域的一个细胞周期激酶抑制因子4b( INK4b)位点反义非编码RNA( antisense non-coding RNA inthe INK4 Locus,ANRIL)的2个常见SNPs变异是早期冠状动脉损伤疾病的决定性因素。同时ANRIL在AS患者的血浆及斑块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且其转录水平与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4展望





近年来发展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研究,发现了大量的CHD关联位点,与AS性心血管病危险相关的SNP逐渐增加,提供了启动研究基因标记临床意义的基础。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已经证实AS标志物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检验技术飞速发展,出现的一系列新的标志物,必将推动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脂质标志物进展已有文章详细介绍。(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辑:唐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