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素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碱,是我国应用很久的中药,在临床中一直作为非处方药用于治疗腹泻。黄连素能对抗病原微生物,对多种细菌如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及白喉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痢疾杆菌作用最强,常用来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和肠胃炎,它副作用较小。 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反应说黄连素治疗“三高”,治疗糖尿病。而且黄连素有一定降糖作用,好多年前就有报道。大家都知道盐酸小檗碱片的俗称是黄连素,黄连素就是盐酸小檗碱片。在一篇《国际内分泌学杂志》上的研究称:小檗碱有控制血糖的潜力,已经有多项研究证实了其在该领域的应用价值。不过同时也指出,研究的结论部分来自于临床经验(在循证医学中,“临床经验”是不靠谱的),或者证据等级比较低,所以该研究结论存在一定局限性。 国内还有一部分研究者学者曾做过这一类临床试验,但试验后非常困惑:在很多关于小檗碱作用机理的体外研究中,小檗碱的使用浓度都是毫克级;但大量的药物代谢、药物动力学研究表明,小檗碱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很低——病人口服小檗碱后,有效成分并不进入血液循环,基本都以原药形式形成粪便排出体外,血药浓度只是微克级。 按照西医药理学观点,一个药物如果不能进入血液循环则不能发挥作用,因为药物作用于细胞,需要通过血液输送到细胞靶点。所以,虽然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表明小檗碱对代谢性疾病有较好治疗效果,但对其作用机理颇多争议。可以明确的是,小檗碱在国际上并没有正式确认为糖尿病治疗药物。 其实,早在1976年新加坡就禁止了小檗碱的使用,因为使用其可能会导致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患者溶血性黄疸,尤其是孕妇和新生儿。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等),但较安慰剂组无明显差异。其他研究还显示在规定剂量下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有些患了糖尿病的糖友说自己吃过黄连素,确实有效果,但是需要比较大剂量,而且易便秘,大多数人不能承受,非常难受。因此,大家一定要知道它的副作用,权衡利弊,防范于未然,所以并不推荐作为降糖药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