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四版??复戡雁荡吟

 一介书生五十后 2017-08-10

2013年12月1日,曹云霖先生来访,谈及乐清老版本的事,并说你可以写一篇朱鹏的文章,朱鹏这个人值得一写,我说我手头没有朱鹏的老书。12月6日晚上七点三十五分在网上搜寻旧书,忽见“民国九年石印/复戡雁荡吟/乐清朱复戡著/温州务本石印/三十二开两卷一册全”的拍卖信息,离结拍尚有一个多小时。当时心情很激动。因为我看过资料说《复戡雁荡吟》已经失传了,今天突然出现,怎一个喜字了得。另外心里也没底,此书最终会是多少钱。那一个多小时我变得坐立不安,我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本来晚上八点四十五结拍,因为有人竞争,最后经过一百零五次竞价,终于在二十一点十五分拍得此书,费一千五百四十元。而巧合的是,那天早上我正好领了平生最多的稿费一千五百四十元。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书缘吧。我想应该马上付款,免得夜长梦多,发现资金账户钱不足,急忙向好友江慎兄求助,遂得付清书款。接下来就是焦急的等待,生怕快递公司寄丢,每天上网查询快递信息,直到九日下午收到快递,这颗悬着的心总算踏实了。此种况味也只有同行能解。
此书封面写着“复戡雁荡吟”,扉页是郑德馨署“复戡雁荡吟”,写于民国第一庚申菊秋。民国第一庚申是1920年。温州务本石印。前有庚申中秋后五日黄迂(迂仲)撰于蕉城官廨的叙,又有庚申八月复戡朱鹏的自叙。题辞有黄迂、洪邦泰、黄惧华及其外甥叶培。《复戡雁荡吟》分两卷,收诗六十一首。
著者复戡,现在鲜有人知,难怪拍主将作者误为金石名家朱复戡先生。朱鹏(1874—1933),谱名永耀,谱字加煊,榜名朱鹏,号味温、味渊,晚年又号复戡,别号“诗馋”。乐清黄华镇岐头三村人,幼年多病,但秉性聪慧,好读书,喜吟咏,师从陈黻宸与黄鼎瑞,民国时期历任温州军政分府谘议、乐清教育科长、《浙事新闻报》主笔。朱鹏一生主要投身于教育,倡办过黄华镇岐头初小,襄办过乐清西乡高等小学堂,从教过乐清师范传习所、温州师范学堂(今温州中学)、处州初级师范学堂(今丽水中学、丽水学院),应黄式苏之邀任浙江遂安、福建泰宁、宁德等县教育科长。历任乐清劝学所所长、乐清教育会会长。从教时间长达三十来年。朱鹏栽培的弟子遍布浙南,多有不凡成就,显著于时,乐清有朱镜宙、林佛性、洪式闾、徐堇侯、南怀瑾、郑哲民,瑞安有伍叔傥,永嘉有柯逢春,青田有陈诚、叶迈等等。特别是南怀瑾先生跟朱鹏学习仅月余,由此得以熟读经史诗词,深受影响,可谓受益终身。南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先生后来回忆朱味温“每日讲解古文辞有关经史之文一篇,溽暑长夏,小楼一角,轻衫靸履,修髯清癯,把卷吟哦,声达户外”。所以南先生在台湾时,深感师恩,遂出资在香港、台湾两次重印朱鹏先生诗集,并写下《复翁吟草选集前记》《重印复翁诗集赘言》等文,以为缅怀。朱鹏先生之诗得以流传,足证师弟因缘。
朱鹏《雁荡吟》源起于黄式苏赠诗,朱鹏客严陵时编有《严江吟草》一卷,后与黄式苏告别时有重游雁荡之语,故黄式苏赠诗:“有人夜半负山去,驱使桐严落纸飞。只恐龙湫同被劫,苦思雁荡未能归。”后朱鹏回到乐清老家,但是在家两个月后又北上京师参加考试。后又到杭州待了半年,又因老友冯地造之聘任处州师范讲席两年。“虽年得一归,而时日匆匆,雁荡之游又不遂。”等到辞去教席,回家不到一月,黄式苏又电招去宁德,一去就三年。1919年冬,告别黄式苏,决计不复出。又因“冬冱春雾游雁荡非宜”,终于等到1920年的秋天,“不辞家人,轻装入山,芒鞋竹杖,独往独来于百二峰间”,成诗六十一首。朱鹏自谓:“诗虽不佳,而名山重到,聊纪一时游迹,并以践我黄子胥庵赠言之意云尔。”
关于《雁荡吟》,南航兄在编注《朱鹏集》的前言时说:“《雁荡吟》曾经刊行,现已散失。”后查温州图书馆、国家图书馆都没有此书。又致电张炳勋先生询问,张先生说“我只知道朱鹏先生有这个集子,但是不知道当时有没有出版,而且我与其公子朱璋先生有几十年的交情,也没有听说有此书。”可见《雁荡吟》存世稀矣。对比《朱鹏集》发现,《雁荡吟》的六十一首诗有五十五首已经收在《复翁吟草》卷三,另有二首《观铁堤》和《烟霞洞访乡贤李五峰墓不得有作》,《复翁吟草》未收而《乐清文徵》已收,南航兄据《乐清文徵》已经录入《朱鹏集》。还有四首可补。分别是《云昙寺》:
云昙古寺久无禅,
冷落宗门事可怜。
色相尘封身已坏,
谁言佛法是无边。
《赵石顽上校士淦宁德防次寄书,误题处所,昨始转到雁荡山中,启视则端午日书也,作此奉酬》:
一书幸未付浮沉,
不负当时忆我心。
为感将军情意厚,
开缄稽首白云深。
《雁湖踏月归,怀胥庵宁德》:
湖云携袖夜归迟,
踏月峰头忽汝思。
四海子由已早逝,
平生鲍叔最相知。
买山此地堪招隐,
苦宦何时得办赀。
未敢疑君忘雁荡,
写图先寄乞题诗。
《南碧宵洞》:
一寺碧宵古洞前,
崖题开元第二年。
梯崖我欲拓之去,
回首夕阳已在天。
另外朱鹏先生《雁荡吟》自叙可补入《朱鹏集》,黄式苏的《雁荡吟》叙可补《黄式苏集》。另外黄式苏题辞与《黄式苏集》所录诗有多处不同,今录之:
与君同有山中约,
而我仍淹海上舟。
未敢渝盟忘雁荡,
果然被劫到龙湫。
禅机妙自源头悟,
俊语都教笔底收。
未识奇峰分占尽,
犹能为许一庵留。
另洪邦泰三首题辞可录入《洪邦泰集》,录之如下:
黄子不曾留著作,
雁荡今忽见兹编。
名山未老人先老,
我记前游越八年。
准拟一年来一度,
至今此约竟成虚。
灯前披读先生集,
仿佛重温旧日书。
又趁西风上海舲,
一编怀挟赴沧溟。
他时雁荡重游日,
携舆听诗叟一听。
《雁荡吟》是朱鹏先生为家乡雁荡山而作的赞歌,“招手入山去,梦魂为颠倒”,“生当醉我峰头云,死当埋我湖头月”。虽然只有区区六十一首,亦足为名山添彩。《雁荡吟》一本以为失传之书,从苏州到它的故乡乐清快递仅走了两天。而这本书出版到现在已有九十三年了,九十三年风云变幻,很多东西湮灭不复存在,何况一本小书?所幸它居然还传世,为我低吟浅唱雁荡之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