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塞: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等着我们

 董校长读书 2017-08-10

“我的创作形式似乎在坊间流行起来,但那绝非我所愿见。”27岁时,在柏林出版《乡愁》获得好评后,德国作家黑塞在给友人的信中便做过这样的表示。然而,无论他愿不愿意,自1966年8月 9日,这位“德国浪漫派的最后一个骑士”去世以来,每年他的书都可以在德国境内卖出至少3.5万册。他的书被译成53种语言,译本有742种,黑塞成为当今国际文坛上出版和研究得最多的作家之一。

黑塞: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等着我们

全世界的年轻人都爱黑塞。德国当代学者米夏尔斯称黑塞为“永属年轻一代的作家”,“读黑塞的著作时往往让人感觉好像在写我们自己,好像我们自己写下了这一切。”

无论是《德米安》里少年辛克莱梦中那欲破壳而出的巨大的鸟,还是“荒原狼”哈立面对镜中已是中年的崩溃自我,读黑塞,就像在和自己对话。正如曾经的一位日本青年在给黑塞的信中写道:“我越是读它们(指黑塞的作品),越是发现自己在这些书中。现在我相信,最了解我的人在瑞士,他总在注视着我。”

黑塞: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等着我们

1877年7月2日,黑塞出生于德国南部施瓦本地区一个叫卡尔夫的小城。父亲是德国人,出生于爱沙尼亚。他的母亲是法国籍瑞士人,生于印度,并随作为传教士的父亲,在印度接受教育。

在晚年所写的回忆录《魔术师的童年》中,黑塞曾记录到:“这幢屋子里交错着许多世界的光芒。人们在这屋里祈祷和读《圣经》,研究和学习印度哲学,还演奏许多优美的音乐。这里有知道佛陀和老子的人,有来自许多不同国度的客人……这样美的家庭是我喜欢的,但是我希望的世界更美,我的梦想也更多。现实是从来不充足的,魔术是必要的。”出生于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家庭,使黑塞身上融合了德国、法国、瑞士等多种血统,同时也让他从小就接受了比较广泛的文化和开放的思想。

黑塞: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等着我们

“要么做一个诗人,要么什么也不是!” 1898年,黑塞21岁,自费出版第一部诗集《浪漫主义之歌》和散文集《午夜后的一小时》,未受公众承认,直至1904年第一部长篇《彼得·卡门青》问世,黑塞作为一个作家的春天才到来。

黑塞: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等着我们

“那只鸟在挣扎着要从蛋壳中解脱出来。那个蛋就是这个世界。谁要想诞生,就一定首先要毁灭一个世界。”1919年,黑塞离开伯尔尼,来到瑞士南方、靠近意大利边境的堤契诺。在这里,他一有空便背上画架,描绘树林、葡萄园、农村;万物均有灵性,散文、诗、画都是他与万物对话的桥梁。由此,在此地黑塞完成了许多重要的作品,如《流浪者之歌》《荒原狼》《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等,开始享誉全球。

在《在堤契诺重生》(1931年)一文中,他写道:“在遭遇人生重大挫折后,我在艰苦的那几年苦苦思索,经常写了许多作品、画了许多画,但那都只是聊以自慰的绚丽幻影;我与这里的一草一木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自少年以来在另处未曾有过的经历。为了回报房子给我的一切,我一次又一次地描绘它、歌咏它,尝试以不同方式来回报我的感激之情。”

在冬天来临之前,还有一些美好的事物等着我们。蓝色的葡萄将又柔又甜,小伙子们边唱山歌边摘葡萄,头系彩巾的年轻女孩站在金黄色的葡萄叶中,宛如美丽的野花。许多美好事物等待着我们;今日看似苦涩的事,他日将结出甜美的果实。好好学习死亡的课题吧。眼前且等待葡萄成熟,等待栗子落下,同时期望能享受下一次的月圆之乐。显然很快便老去了,而死亡还在远方。正如一位诗人所说的:

老者何等幸福

炉热,酒红

甚至平静地迎接死神——

只是,且慢,不在今朝!

——节选自《提挈诺之歌》

在堤契诺,黑塞的创作真正继承了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因而世人称他为“新浪漫主义者”。

黑塞: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等着我们

黑塞: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等着我们

“每一条真理都是站在某一特定极点上对世界所作的短暂观察,而凡是极点无不存在相对极。”纵观黑塞的一生,他摇摆在现实生活和美学世界两个“相对极”之间,一方面,他要超越自己的文化,变成一个“东方旅行者”;另一方面又万变不离其宗,始终坚守典型的德意志文化传统和浪漫主义特征。

《荒原狼》

我荒原之狼慢跑慢跑,

世界已被雪盖住,

乌鸦飞离桦树的树梢,

但没有一只狍子,一只野兔!

对狍子我可是情有独钟,

但愿能找到一只!

我会抓住它,把它塞进口中,

这才是世上最美好的事。

可爱的狍子会觉得我心肠真好,

要是我深深咬进它娇嫩的后腿,

用它那殷红的血把自己灌饱,

才好孤独地嗥叫一夜大睡。

哪怕有一只兔子我也会满足,

热乎乎的兔肉夜里味道更鲜——

难道所有的一切都弃我远去,

它们可以使生活更开心一点?

我尾巴上的毛已变得灰白,

我也完全看不清任何东西,

几年前就死去了我心爱的太太。

而今我慢慢地跑并梦想着狍子,

慢慢地跑并梦想着野兔,

听见寒风在冬夜里吹,

用雪来浇我燃烧的咽喉,

把我可怜的灵魂带给魔鬼。

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69岁的黑塞因为《荒原狼》获诺贝尔文学奖。

“我孤独,但不为寂寞所苦,我别无所求。我乐于让阳光晒熟。我的眼光满足于所见事物,我学会了看,世界变美了。”1962年8月9日,黑塞与世长辞。《德米安》的前言里,黑塞写道:“没有一个人曾经整个完全发挥他自己,可每一个人却都努力要做到那个地步。”焦灼的荒原狼已新生为了真正的人,黑塞成为了他自己。

(本文综合北京晨报等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