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芬: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现为总政歌舞团独唱演员,中央音乐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她的气质典雅、声色纯净,不但能演唱幅度大、力度强的中外歌剧作品,也善于演唱优美抒情的中国民歌。她的代表作有《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为艺术 为爱情》《黄河怨》等。 艺术歌曲《故园恋》(杜志学作词、刘聪作曲) 刘聪:1956年生于沈阳。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作曲家。先后任教于沈阳音乐学院音教系、作曲系、音乐制作系;先后出任大连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大连爱乐交响乐团常任指挥、音乐总监等工作。此作品歌词朴实、旋律优美、富有激情,在情感表现上细致入微。其主题是写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离开家乡的游子对远在山区无名小镇的怀念之情。 纵观全曲:前奏所奏出的是一个深情而动人的曲调,表现了即将告别家乡踏上征途的有志青年对养育自己的家乡的深深的眷恋;这个旋律开始高亢热情而后又低回婉转。这一乐段规模的前奏同时在调式上也对这一情感与音乐形象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伴奏织体中所体现出来的大小调式重叠的和声语言,同样表达了一种复杂的心情。这种明与暗的对比对表现不同音乐形象的细致入微程度,是单一调性所无法做到的。从而看出作者对于运用调性与和声手段来塑造音乐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刻画内心世界方面的独特理解与大胆尝试。 A段的开始,是一种宽广深情,气息悠长的旋律。在F大调与f小调交替与重叠,并带有描绘性的钢琴伴奏织体中,表现了亲切的歌唱和依依不舍的心情,特别是唱到第一个“我的家园”时,旋律中升高的Ⅵ级音,以及三个大三和弦与大小七和弦所表现出来的明亮色彩充满了温馨与甜蜜,而后边紧接的上行小七度大跳与f小调的结束和弦,柔和的色彩则表现了内心深处对“我的家园”的更深刻内在的情感。这一乐段的叙述为全曲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 间奏的开始再现前奏的明亮与热情,但并没有的发展,而主要是继续A段的乐思并逐渐平息。这时所处理成的小调式色彩,既是音乐与感情上的需要,同时也在技术上为B段F大调的进行做了有目的的准备: B段开始的大调式色彩与旋律的结合在前四小节中表现了对童年情景的回忆与对亲人的倾诉。钢琴在高音区具有五声性如碧波荡漾式的音型与低音宽广而舒展的上行琶音编织出一幅音画般的梦幻世界;从这段的第五小节开始,音乐又是明确的f小调,钢琴伴奏也转入中低音区,由此向下的三小节欲扬先抑的走向全曲最低音,准备冲向全曲的高潮。在这段的最后三小节音乐直线上升,在钢琴伴与旋律的反向进行所产生的强大动力下推向高潮 … …。 C段在一开始便是歌曲的高潮,在f小调两次在高音区出现的Ⅲ级音上,共有七拍,这一高音在力度,强度上都非常明显,对声乐技术的要求也很高,然而在表达感情上确是十分有效果和非常过隐的!在没有具体意义的歌词“啊”上做文章,可把音乐所要表达的感情在不受歌词束缚的情况下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正是在这个地方,作品充满激情,发自肺腹地表现了对家乡,对亲人,对事业,对未来的所要表达的一切,一种起伏跌宕,震撼魂魄,荡气回肠的效果鲜活于耳,赋予了“啊”以深刻的内涵,从而给人以极大的满足。随后的四小节中不断向中低音区进行,以使高潮获得平息。在下面的两句中,“山一样的性格”处理得具有坚定果敢的阳刚之气;而在后一句的“水一般的心田”中则具有抒情细致的阴柔之美。从这两句的钢琴伴奏中即可看出作者的匠心。同时也再现了A段结尾的旋律与调性,从而产生了彼此的呼应关系。全曲的结束处理是,由第一段结束的低八度转为高八度演唱,最后一个F调的主音处理成九拍地地道道的F大调的主和弦大三和弦,并在钢琴伴奏中用纯粹的自然大调音阶及五音旋律位置上强烈的震音与和弦,使作品在明朗向上,激情辉煌中结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