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你不知道的秘密,其实源于农民

 太阳鱼2011 2017-08-11


1958年,当时中国核工业的整个体系尚在初建阶段,正规的铀矿和处理铀矿石的工厂都没有建成,而研究单位又急需两吨二氧化铀做实验,当时的二机部部长宋任穷便指示该部三局想办法先生产出制取二氧化铀的原料。三局决定在广东的一个地方搞土法炼铀。
炼铀,即采到铀矿石之后,把它提纯成为含铀60%~80%的化学浓缩物,叫做重铀酸铵或重 铀酸钠,俗称黄饼。然后再经过 氧化铀、四氟 铀、六 及金属釉等几道工艺,生产出核装料。


在中国的苏联专家也支持土法炼铀。他们说,苏联开始搞 原子弹的时候,铀矿方面也是用些土办法。苏联专家对中国官员说,你们要加工20个大木桶,直径要两米,高也要两米,这样每个桶装几吨矿石做渗滤,把硫酸倒进去,从里面把铀浸出来。苏联专家作为技术指导,强调我们要安全防护,设备条件简陋不等于说就不能安全防护或者不需要安全防护了。比如操作的时候都要戴胶皮手套,要穿上套鞋,穿上工作服,还要穿上橡皮围裙,戴口单,另外废水定要经过石灰和木炭处理。


土法炼铀中,有些材料需求量大,比如用来过滤的布就特别费。 到那里买布时还不敢跟人家说要这么多东西干什么。
1958年底,二机部在下庄主持召开了全民办铀矿现场会,推广下庄的土法炼铀经验。在此前后,江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等20多个省区的农民也被动员起来,人人动手,用土法采矿并冶炼。他们从附近采集矿石制成黄饼后,再拿到收购点去。尽管这样的黄饼极其粗糙,但国家当时定出的价钱却超过了黄金,每吨20来万元。

通过全民办铀矿,共获得土法冶炼的重铀酸铵163吨,在苏联后来毁约停援而铀矿山和水冶厂又一时建不成的情况下,为国家初期的核燃料生产提供了原料,进而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赢得了时间。对此,美国学者刘易斯和薛理泰说,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是一枚人民炸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