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腐儒骑瘦马 -艾维丹

 李明旭 2017-08-11
千古腐儒骑瘦马 <wbr>-专栏讨论:艾维丹
韩非子在《说难》一文中,详述了游说的各种技术问题与各种困难。其中他说:“如果你所游说的对象是爱好高名的,而你却对他大谈厚利,他就会觉得你太俗气,太卑下而远远地遗弃你。如果你的对象是爱好厚利的,而你又偏偏对他畅谈高名的问题,那他就会觉得你太没心计,太不现实而疏远你。”
详细读过了《说难》之后,难免感触良深。这位法家集大成者对于“游说”这行档,果然颇具真知灼见,眼光独到。纵观历史上那么许许多多的说客,一般能够巧妙地掌握游说技巧的,大抵都能够平步青云,风光一时;至于那些胶柱鼓瑟于一己之见,一成不变的说客,纵然是一代大贤大圣,也难免落魄江湖,受尽委屈。
先让我们来说说苏秦这个人吧。他和苏代、苏厉三兄弟都是当时非常出色的说客,声名远播。司马迁说他们的策略擅长于权变;又说:“论起来苏秦这个人,他由一个里巷的平民出身,却能够联合六国共同抗秦,这就说明了他的智慧有超过常人的地方……”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早年跟随鬼谷子先生学艺。在外游历多年,一直没有什么表现,只好穷愁潦倒地回老家去。他的家人都讥笑他不肯踏实务农,竟去做那卖弄口舌的事,现在搞得如此狼狈,真是活该!
回家以后,惭愧感伤之余,他决心发奋图强,关起房门日夜读书。
经过一年多勤苦研读之后,他信心十足地说:“这回可以说服各国王侯了。”于是,他先去见周显王,不幸显王左右的大臣们不相信他,不肯采纳他的意见。接着,他转移目标到秦国去,向秦惠王说了一番大道理,从地理形势、军事力量、国际关系、政治条件等方面,阐述了秦国所处的优越地位,足以雄霸当时。但是,秦惠王不为所动,婉拒了他的建议。后来,他又到赵国去游说,结果还是碰了一鼻子灰。这一连串的挫折与打击,并没有使他灰心、气馁。他知道,成功不会从天而降,只有决心和毅力,只有充分发挥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名成利就,得偿所愿。因此,他继续启程前往燕国,施展他那三寸不烂之舌,舌灿莲花地向燕文侯游说。这一回,皇天不负有心人,总算说动了燕文侯,让他欣然接受了联合抗秦的合纵之策。而且,燕文侯还送了许多车马、物资,让他大摇大摆地回去说服赵国。
此后,他就福星高照,一帆风顺地说服了韩魏齐楚,全部加入了他所倡议的六国联合阵线,而他自己则当上了联合阵线的秘书长,同时兼任六国宰相。论权势地位,当今的联合国秘书长恐怕也得俯首称臣了。
这时候,周天子显王听到了消息,心里也害怕了。当苏秦北上赵国向赵王汇报时,车马辎重络绎不绝于途,护卫与各国使节簇拥而行,浩浩荡荡,俨如天子巡狩。周天子赶紧派人为他清理、修筑道路,并且御驾亲临郊外迎迓。不难想象,他当时是多么的风光,多么的神气呢!
说到驺衍这个人,实在也不简单。他看到当时的诸侯骄横淫逸,不守正道,心想,如果要以仁义王道的理论来直接诱导他们,显然会徒劳无功。因此,他先学了一套阴阳五行的玄学,创立了一套怪异迂阔的理论,然后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地畅谈一通,遂令各国王侯惊叹不已,视为仙人。
当驺衍到了梁国,梁昭王亲自到郊外以国宾之礼迎接他。到了赵国,平原君躬着身子在前引路,而且还用衣袖替他拂扫座位的尘土,毕恭毕敬的迎接他。到燕国时,昭王手拿扫帚,在前面倒退而行迎接他,并跟他的弟子们坐在一起向他求教。此外,昭王还特地为他建造了一座碣石宫,亲自以对待老师的礼节来服侍他。由此可见,他所到之处是受到如何的重视与尊敬了。
反观孔子与孟子,同样是舌灿莲花,辩才滔滔;可是,当他们周游列国之时,际遇可就倒霉得很了。孔孟一向坚持宣扬他们的仁义之行与王道之治,生硬地向王侯们搬弄一大堆这一类的理论,结果是“你尽管瞎说,我尽管蛮干”,有谁肯听那一套迂腐之论呢?
其实,在春秋战国那个时代,各国间正处于互相攻伐、互相并吞的局面,大家都忙于整军备战,大家都想做“大哥大”,一统天下。而孔孟这两位老夫子也真够天真可爱了,居然要他们弃武备而就仁义,居然要他们弃中餐而吃西餐,这可真太不合胃口了。正如司马迁先生所说:“孔孟这两位仁义大师就是不肯阿谀世俗、苟且迎合世人;可是,他们坚持要以仁义说服人,这就无异于拿了方形的木条硬硬塞进圆孔里,如何成事?”
《论语*卫灵公篇》说:有一天,卫灵公问孔子有关行军布阵的方法,孔子回答:“关于礼仪祭祀的事,我倒是听说过;至于军事方面的事,我却没有学过啊。”第二天,他就离开了卫国(显然是不受欢迎、知难而退)。
孟子也一样,谈兵色变,一提到用兵的事,他就深恶痛绝。有一次,梁惠王打算攻打赵国,就此事询于孟子。可是,孟子避开问题不作正面回答,却提起了太王(古公亶父)的一段故事。他告诉梁惠王:以前周人的祖先古公居住在豳的地方,人民安居乐业。后来,夷狄屡次来侵犯,国人非常愤怒,想要反抗。可是,古公不忍人民遭受战争杀戮之苦,便放弃自己的乡土,迁移到岐山山下,另谋发展……。
自古以来,除了少数狂妄的野心家之外,一般人民百姓都希望能够过着和平安定的日子,谁也不愿意在兵荒马乱之下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是,没有强固的国防力量,仁义实不足以保证国家的和平与安定。因为你讲仁义,打家劫舍的强盗是不讲仁义的。
今天,时代不同了;尤其是跟春秋战国那个时代比起来,更有天壤之别。在现代的环境里,一些国家领袖已经开始积极提倡儒家思想了,因为它具有显着的社会凝聚力,有助于国家社会的安定、繁荣与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他们也强调全民皆兵的重要性,绝不像孔孟这两位老夫子那样偏执于一面。
据说,有一次宋太祖赵匡胤经过一道城门,看到城门上写着“某某之门”四个大字,他便问身边的侍从秘书:“城门上写着某某门不就得了吗?为什么要加上一个“之”字呢?”秘书说“之”字是语助词。赵匡胤听了就说:“这些“之乎者也”究竟助得
了什么事呢?”
由于孔孟两老的执着与不通权变,结果当然难以成事。虽然他们都具有良好的动机,为天下的老百姓着想,但却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也就是说,有好的动机,却不一定会有好的效果;反过来说,有好的效果,纵然动机有问题,也会受到肯定。苏秦就是一个例子。他虽然只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为了个人的声名地位,但当他组成了六国联盟之后,却带来了各国间二十余年的安定,使老百姓免受战争杀戮之苦。这难道不是无可抹煞的彪炳功绩吗?
也由于孔孟两老的执着与不通权变,结果是:当他们周游列国时,不但徒劳无功,一事无成,反而屡次身遭困厄。孔子绝粮于陈蔡,孟子受困于齐梁,最后他们都只好打道回府,开办未经政府注册的私立学院,收徒授课去了。有道是:“千古腐儒骑瘦马,灞陵斜日重回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