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国风光(2737)南充阆中古城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7-08-11

祖国风光(2737)南充阆中古城

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安徽歙(shè)县、四川阆中,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据说,四大历史名城魅力独具,各有千秋:平遥,古意苍凉;丽江,柔软悠闲;歙县,书意墨香;而阆中,则是阆苑仙境。



阆中古城:南充行(3)

  

  阆中,座落在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东枕巴山,西倚剑门,雄峙川北,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誉。阆中历史悠久,战国中期(公元前330年),巴国由重庆迁都阆中。秦统一后,于公元前314年置阆中县,迄今为止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历代王朝都在这里设置郡、州、府、道、治所。明、清时期,阆中一度成为四川临时省会达10余年。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阆中一直是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而悠久的历史也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保护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的古老民居街巷、寺院楼阁、摩岩石刻构成了阆中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历来大量的丝绸产销使这里有“绸都”之誉,而传统名产“保宁醋”更是名扬四方。下图是在锦屏山碑林里拍的“阆中治城图”,上面有“道光元年长至月观察御史黎学锦监制”字样。道光元年是1812年,长至月是五月夏至,这就是196年前的阆中古城。


阆中古城:南充行(3) 

    阆中古城位于阆中市城区南侧,是阆中的历史城区,也是四川省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古城。嘉陵江在这里呈倒“几”字型回环蜿蜒,使阆中古城山围四面,水绕三方。

    我们从靠嘉陵江的古城东南方入城,走过一段古巷,就看到一座高楼,这就是华光楼。在阆中现存楼阁中,华光楼建造最早又最宏伟壮观,因此被称作“阆苑第一楼”。华光楼楼基高5米,通高25.5米,三重檐歇山式屋顶,挺拔壮丽,精致典雅,唐风清韵。据说,该楼建在唐朝滕王元婴所建的南楼旧址上,明朝嘉靖中还称作南楼,而镇江楼、华光楼都是后来取的名字。清朝道光十九年毁于一场大火,同治六年(1867)重建,“壮丽冠巴阆诸楼”,十年内乱幸免遭拆除。

阆中古城:南充行(3)

阆中古城:南充行(3)

    “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宋朝诗人李献卿的《南楼》诗写出了登楼观江山之会的胜景。华光楼是阆中的标志性建筑,它横跨大东街南头,位于上、下华街之间,临嘉陵江,正对南津关古渡,是一座过街门楼,四柱直木,全系木结构,各层装花窗,十二个飞檐凌空,宝顶摩云。内有梯可以层层攀沿,四周游廊挺出供人凭栏观看全城和遥望对面锦屏山,更有诗文匾额和壁画供人观赏。

阆中古城:南充行(3)

阆中古城:南充行(3)

阆中古城:南充行(3)

阆中古城:南充行(3)

阆中古城:南充行(3)

阆中古城:南充行(3)

    华光楼直行约200米,有座风水馆,据说这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以建筑风水为主题的人文旅游景点,也是全国首家被官方认可的“风水馆”,阆中相关部门还将其纳入游客“必看”景点。风水馆分为博物、祭祀、讲堂、驿站和纪念品等五个功能区,展览馆分四个展室,以沙盘、文字、图片、实物等展示中国传统的风水文化,馆内陈列大多为与“风水”沾边的地下出土文物和人文景观。

阆中古城:南充行(3)

    这是在风水馆里看到的阆中古城沙盘,原来阆中还有城墙环抱。阆中的城墙,据明嘉靖《保宁府志》载:“元代以前,尚是土城。”明洪武四年(1371)千户滕贵于土城内外筹以石,并筑富春、锦屏、澄清、威德四门,辅以月城。四门上皆建城楼,解放后先后拆除,现仅存南门局部城墙基础。

阆中古城:南充行(3)

    这是天师楼上供奉的阆中历史上的风水大师:袁天罡和李淳风,两人既有师徒关系,也是好友。

阆中古城:南充行(3)

    折而沿下新街西行,有两座相邻的古院颇有气势,这就是华夏水博馆和杜家大院。据说,阆中古城中纵横勾连的古街、古院、古屋以及点缀其间的古树,繁复中见别致,玲珑中显精巧。古城如今保存下来的古街巷达61条之多,而古院落更是数以千计,总面积达2.1平方公里。

阆中古城:南充行(3)

    华夏水博馆又叫阆中水码头客栈,占地面积2800多平方米,始建于清朝,代有修缮,光复于今。庭院穿四合,楼阁层叠,五井相连呈串珠式,浑然一体,雕门花窗美不胜收,曲径通幽,灵秀婉转,花木藤蔓,掩映清宁,淡静顿生,仿佛隔世,由北南行自然高低起落,临轩远眺,丹青城廓锦屏山水尽收眼底。

阆中古城:南充行(3)

    杜家大院又称杜家客栈,为前店铺后居室的民居兼商业型院落,原为大“财东”杜宝山的居所。杜宝山三子杜立生为青帮头目,有钱有势,此处常为青帮活动场所。1943年曾被政府租用开银行,建国后曾先后作过城关区政府、金库、航运管理站、航务管理所和港务监督所。该大院建于清代,木质穿逗结构,串珠式四合院格局,占地二亩左右,房屋建筑面积1100多平方米,大小天井七个,房屋43间,进出街门三道。前面临街三间作店铺,后面房屋作活动、生活用房。该大院建筑的突出特点在于因地制宜,随形借势,由高到低修建。在同一中轴线上连串四道天井,从下新街街面直抵嘉陵江江岸。1987年被市政府定为一级“重点保护民居”。

阆中古城:南充行(3)

阆中古城:南充行(3)

阆中古城:南充行(3)

阆中古城:南充行(3)

    除华夏水博馆和杜家大院外,著名的大院还有秦家大院、孔家大院、李家大院等。这些古宅院属于明清风格,有的具有明代疏朗淡雅味,有的则具有清朝精美繁复的特点,他们融北方四合院和江南园林建筑的特点于一体,形成“串珠式”、“品”字型、“多”字型、“倒插门式”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为古城营造了浑厚而带有神秘色彩的文化氛围。

阆中古城:南充行(3)

    玲珑剔透,变化万千的雕饰镂刻,是阆中古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房屋上的吊檐、檐头、门窗、门楣,大多有雕饰。这些雕刻图案质朴,做工精细。特别是四合院中千奇百怪的镂空窗花,是这些古民居的精华和灵魂之所在,它使深宅大院显得敞亮、剔透,具有延伸建筑空间、扩大视野的功能,美学原理和实用价值在这里展示得十分酣畅。阆中古民居的窗花达百多种以上,有“中国民间建筑的一大奇观”之誉。其技法有浮雕、镂空、圆雕、多层雕,林林总总,生动灵性。

阆中古城:南充行(3)

阆中古城:南充行(3)

阆中古城:南充行(3)

阆中古城:南充行(3)

阆中古城:南充行(3)

    穿南街,折武庙街,迎面又是一座高楼,这是中天楼。中天楼是阆中古城原有的著名古楼,因此楼位于阆中古城西街与武庙街、北街与双栅子街的十字交汇处,属阆中古城的中心点,应“天心十道”,故称之为“中天楼”,又名“四牌楼”,是阆中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是中天楼西面。

阆中古城:南充行(3)

    中天楼始建于唐,屡毁屡建,有史可考的建筑是清代重建,后于上世纪30年代因妨碍汽车通行而被拆除。2006年,阆中市投资460多万元开始了对中天楼的恢复重建工作,同时修建的还有楼下的阆中籍著名雕塑家伍明万的纪念馆。2008年9月28日,经过历时两年的奋战,这两处文化工程终于胜利完工,并正式对游客开放,28日上午还举行了完工剪彩和开馆仪式。这是中天楼北面。

阆中古城:南充行(3)

    新建的中天楼高20.5米,共三层,楼门四通,宏伟壮丽。

阆中古城:南充行(3)

阆中古城:南充行(3)

    这是中天楼底面的太极图和中天楼上的伏羲塑像。据说,伏羲是远古“三皇”之首,华胥(伏羲的母亲)在阆中渝水(嘉陵江古称渝水)之滨孕育的这位华夏文明始祖,创制了先天八卦,后演为《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柱,也是风水学的哲学依据。

阆中古城:南充行(3)

阆中古城:南充行(3)

    登临中天楼,鸟瞰古城全景,如画的江山,错落的古院尽收眼底,清代阆中诗人金玉麟曾这样描绘:“十丈栏杆三折上,万家灯火四围中”。而伍明万纪念馆(也叫伍明万雕塑展览馆)则收藏了老艺术家一生的成名作品27件,件件皆为精品,游客同样可感受到浓郁的文化艺术熏陶。

阆中古城:南充行(3)

阆中古城:南充行(3)

    下面这张是网络图片,据说是在中天楼上拍的华光楼,可惜我没有拍到。

阆中古城:南充行(3)

    参观完张飞庙、贡院,已是华灯初上,漫步古城街头,在万盏红灯笼和五彩霓虹的辉映中,一种温馨在古城中弥漫着开来。下面三张依次是:状元坊、中天楼、华光楼。

阆中古城:南充行(3)

阆中古城:南充行(3)

阆中古城:南充行(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