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籍记载的非文字优秀传统文化——尧舜举贤选能文化

 勤奋创新 2017-08-11

举贤选能”,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称其为优秀,是因为在这种活动中,不埋没有才能且能给民众办实事的人。用奖赏的办法或手段鼓励这类人不断发挥其聪明与才智,为民众求生存谋发展服务。

据史籍记载,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其始创者是:尧;接着就是舜。所以,合称“尧舜举贤选能文化”。

1举贤

据《武功县志》“人物志第六”第八八-八九页文字记载:弃(下文另述)“相地之宜,宜播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弃于邰。”(邰:武功)

大意是说,弃,亦即后稷,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播种宜种的谷物,并按照庄稼成熟后再收获,改变了原先沿袭已久的庄稼未成熟就收获的习惯。谷物收获多,质量好,当地民众都学习这种作法。尧知道这件事后,举荐弃为“农师”,指导农耕区农业生产,给天下民众带来好利益,赞扬弃有功劳,将邰即武功之地封给弃。

2选能

《武功县志》接着记载:“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武功县志》“地理志第一”二页文字记载:“后稷:古代农业官。周的始祖弃,曾被尧举为‘农师’,被舜命为后稷。后世遂称弃为后稷。”

上述文字告诉人们,弃,在武功(时称斄氏国)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给民众带来了好收成,。尧举为“农师”;舜当了联盟领袖后,命弃为农业官“后稷”,由此,后世人称弃为“后稷”。

从文字记载看,弃,在武功地区成长为农业“贤人”,用现代人的话讲,就是农业专家。尧知道后,举荐“弃”为全农耕区的“农师”,让他指导农业生产,发挥其长,促使农业发展,农耕者获得好的收获,生活得到改善。由是,封“弃”于武功之地,用现代人话讲,就是给予一定的奖励。舜认为“弃”有功于民,便命其作农业官,继续指导民众搞好农业生产。

这就是尧舜的“举贤选能”。

关于“选贤任能”,《简明社会科学词典》1011页在词目:,载:“尧死后舜继位,又咨询四岳,选贤任能,并以治水有功的禹为继位人。”

上述文字显示,尧舜始创举贤选能,后来演绎成“选贤任能”。在当时,所起的正能量,有相当的积极作用。所以,称其为“举贤选能优秀传统文化”。

果真如此吗?看一下它在历史上的传播与传承,便可知一二。

19

比如:“举贤选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到秦孝公那里,秦孝公:布惠振孤寡,招战士明功赏,“下令国中曰……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工。”《中国文书史稿》39页。是说,能够献出“奇计”,使弱秦变成强国之人,他将与此人共享天下。

商鞅闻此讯,前往秦国。经过《更法》辩论,秦孝公“遂出垦草令”。商鞅“被任为左庶长,开始变法。”词目:【商鞅】《简明中外历史辞典》105页。秦孝公“选贤任能”,使弱秦很快走向富强,为消灭六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选贤任能”,到了汉武帝那里,主父偃等人上书自荐,汉武帝看完自荐书,“乃拜偃、乐、安皆为郎中”。(偃:主父偃;乐:徐乐;安:严安)汉武帝采纳主父偃建议,颁行《推恩令》,将同姓七个王国肢解成郡国或县国,没有流血,就实现了刘汉一统的皇帝集权制“家天下”,把中国的“家天下文化”向着珠峰之巅推去。

到唐太宗那里,他对朝臣们说:“应当选用贤才,新人旧人中有庸劣,怎么可以舍贤才取庸劣。”……“为事择官,不可粗率。用一好人,别的好人都来了;用一坏人,别的坏人都跟着进来。”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竖排版,繁体字)第三编  第一册97页。唐太宗“贞观之治”的核心,就是“选贤任能”。

所以,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1958年7月1日《送瘟神》的名篇中豪迈地奏响:“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对中国“尧舜”之治和社会风气给以充分的肯定。希望对“尧舜优秀传统文化”在新形势下,能够继续给以传承传播与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