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 郭亮村的绝壁长廊

 泷水随心斋 2017-08-11



绝壁长廊 ——  第二届广东中国画写生创作高研班太行游记






        东汉末年,连年的灾荒引致民不聊生。太行农民郭亮率领饥民揭杆而起,封建王朝慌了手脚,于是派兵镇压,屡攻不下之后又以高官厚禄诱之,郭亮手下的一名将领叛变,率官兵镇压。寡不敌众之际,郭亮退守至西山的绝壁,后来粮草断绝被困。郭亮急中生智,令士兵将战鼓和山羊同悬于树上,羊的四蹄乱蹬,战鼓声咚咚日夜不停,山上众人借机从山背用绳索系下绝壁,转移至悬崖上的一个小村子,后得以生息。人们为了纪念,便将村名取为“郭亮”。



 



     

         今天的郭亮村声名在外,却是源于一条挂壁公路,这是一条长1250米,宽6米,高4米的横穿绝壁的长廊通道,在1972年由13名村民以人力开凿,历时五年修成。


         在上面写生期间,听村民说,其实后面还有很多人参与了工程,而作为十三名先驱,历史记录了他们的名字,从这个角度而言,他们相比后面那些终究默默无闻的人来说,又是幸运的。




         穿过绝壁长廊,我们到了郭亮村。海拔1700米的悬崖上,峰峦叠嶂,山色苍翠,一幢幢的石头房子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可惜一些新修的旅馆饭店已慢慢替代了陈旧古朴的老房,不免坏了这种岁月遗留的沧桑和那份乡间村落应有的纯粹。





        我们的车出了郭亮洞往右拐,开上一段土路,路上见到一个类似碉堡的建筑,司机说是电影“举起手来”的拍摄场景,然我们不感兴趣,真接去到天梯。绝壁长廊开凿之前,要从山外顺着天梯登上崖顶才能到郭亮,在过去曾经漫长的岁月,这条绝壁路是大山唯一通往中原的古道。

    

         我们在山顶,不是上而是下天梯。天梯最宽处不到一米,狭窄陡峭亦无护栏,人多一个碰撞都随时会跌下万丈崖底。我们的总策划陈之哆老师(哆哥)收起笑容,不停的招呼我们,别下了,别下了,危险!


           


         汤洪贵同学挥舞大旗,一夫当关的模样,马老师微笑着、镇定自若地向镜头挥手,而静静估计很怕,笑得不灿烂了。





          吴洁靠着山边小心翼翼,马汉斌同学不忘摆弄一下相机,周晓光却很淡定,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恐惧就是人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




      我们的队伍到了一处 转角的地方停下,远处的天梯在石壁的遮挡下失去踪迹,无法窥探,这里有一块大岩石,蔡台和小朱合手而坐,摆个美美的姿态,石下面其实就是深渊,这名副其实是勇敢者的游戏。





        从天梯回来,我们没在郭亮停留,而是先到郭亮老村,一个叫崖上人家的地方。严重的商业化其实是最不希望的,当然这只是像我们这样很少很少一部分人自己的一厢情愿。


        山里有老村子,想追寻着古人的脚步,看看他们的智慧,感受民间房子的朴实,遥想着昔日人们生活的情形,得到这种物是人非的时空错觉,好吧你狠狠的把这最有价值的东西拆了,建成一个烂大街的商业区来“服务”我们,那来为什么?千里迢迢来这里,是为了喝一瓶从山下市集运上来的矿泉水的?


        喷完了去画画,我认为画画比摄影优越的地方是可以把一些我认为不美的东西摒弃掉,这与真实或者纪实无关,我们的心灵在城市里疲惫了,有尘了,那么我们在画面里,在大自然里追寻一点美丽的、悦心的东西又有何不可?






        方楚乔老师取出工具开始了,方老师的工具很简单的,一本荟德轩出的“蚂蚁组”系列小生宣画片,一个小保鲜盒,碟子、墨水、颜料都放里面,加上一个笔帘,一张凳子,这4大件统统可放入小背包,也不会重。他还很热心的告诉我们,这些东西分别可以在那里买到。特别是这种小画片,的确很方便,不到两天就风靡一时,需求大增,我们写生期间就两次让广州的丁总加急发货。


       老师认真画,一帮小伙伴在边上也很认真的围观,所有热爱画画的人都不会放弃每一次学习的机会。


       虽然我们白天在满山跑写生,但在晚间的时候也没闲着,蔡台、欧广勇老师和马老师、方老师都就篆刻、书法、绘画等方面给我们开了讲座,也点评了我们期间的写生作业,这个在后面的行程中会有表述。



  

     先来欣赏一下马老师今天的写生“绝壁通天隧”。





        方老师的“南太行郭亮”。毕竟我们出来是写生,后面还是争取多上一些我们的劳动成果。




        而我和阿通,汤哥上午就没有画画,三人沿村子尽头的一条水渠往山里走,走了很远才回来,那水渠早就没了水,长满野草。





      

 

        午饭在村子里吃,终于有台有凳可坐,一人一瓶当地产的山楂汁,说是太行山的味道,喝一口甜甜的,没什么山楂味。




         午间寻得一个幽静地,跨过公路的栏杆走下岩石,上面画了黄线,意思是不可超越,石的下方是一条干涸的小河,抬头望向远处,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丛中有一座石桥  ——  红石桥。





         红石桥建于民国初年,当时仅仅是两根硕大的树干。在抗战时期,为保八路军军需,拆木垒建,桥基和桥身都是一色的红砂石条,拱下是深深的沟涧。想当年,山民们在清晨赶着牧畜从桥上经过,傍晚时分又扛着犁锄从桥上归来,日复一日的过着他们带点希望与憧憬的平凡生活。


         春去秋来,往日的宁静已不复,桥上的人说着各种的方言,喳喳不停,不歇的人流从桥上过了又走了,桥没有他们的记忆,他们也没有记住桥的模样。


        我忽然想画一画它,这样,我就可以把它放在我的现在和即将发生的过去。


        我画得很慢,结果费了整整一个下午。





记录一下我摆拍的年华,我也会变老的。





小罗也没闲着,很棒的敬业精神。





王雪同学依然酷得没朋友......





         一只小狗跑来我们画画的地方,不走了,惹得静静爱心大发。





         马老师又开始画画,我喜欢呆在他旁边,听他说话。马老师青年时曾留学东瀛,现是美院教授,任教于广美和香港中文大学。他是典型的学者,深谐华夏文化,他的作品有浓郁的文人气息,更有哲理性的思考,有对日常生活趣味的细心体察,也有对生命、对众生的悲悯。他说中国画艺术更多是为了满足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满足的人性。


       他批评我们对生活观察缺乏认真,明明很生动很美的一棵树摆在那里你不去画,却按照自己的习惯来画,这里的山长的是什么树又不表达清楚,甚至把黄山的松树画到太行的山上来,那你为什么来写生?这样的写生还有没有意义?


      “ 画面熟了就会程式化,我们要避免”

      “山水贵混,画面最好是有山川的苍茫气”

       马老师总是很认真的对每一位同学,不同的情况他都提出了他的提议和见解,他提醒大家平时多读书,不要去到一个地方画了一张画,老是题跋今天个个都是神龙峡,明天个个都是郭亮村,没深度,没高度,归根到底就是没文化。


         他教我们对待艺术很严肃,然平日里他又是一个很幽默的人,常常一两句话就让我们哄笑不己。





阿通,今天帅气了好多!




       汤哥的眼镜和仙鹤很有型,那个偷看和蹭镜头的小姑娘虽然也有型,但画画很不认真,要自我批评。



看看汤同志今天画了什么......挂壁公路。






       宝宝是一个奇葩,这个天天除了吃饭睡觉以外都戴着帽子的宝宝天天很认真的说, 你们这样吓死宝宝了......可怜笑点低的小姑娘硬生生的就笑过没停,画笔都掉了地上。宝宝在班里算是较为年长的,但心态可好,他总邀我们有空到潮州找他玩,嗯,我会去的,在某个恰当的时候,我们一起当一天只画画的宝宝。




画画很历害的达潮兄。





         这是广州的锦仪姐。


         其实我有想过这样没头没脑摆一些同学的照片的合理性,不过从感情的角度言之,它比合理性又重要了一些,我们同学这次太行相聚,一朝别离,各自精彩和忙碌,有些人见面的机会可能并不多,我把他们和足迹一起记录下来,他们就不会从我的记忆里偷偷走了。





        我们共停留了两天,第二天我们是回到郭亮,这个房子算是村道上保存得比较古旧的一间,说是老村长的房子,村长在特定的时段会坐在这张看起来很舒适的椅子上,和游人合照,旁边有人帮收钱,每位每次10元。我见过他,很老了,颤抖抖的行动有些不便,脸上表情也不多,问他话基本也听不明白,就坐在那里像个布景。





         在房子离不远的路旁,另一个老人坐在那里,边上是他的说明,凿出幸福生活。可不知道为什么,我脑海里跳出来的不是他当年挥舞着锤子的英姿,恍惚之间只是觉得,与城里所见,那种在商场出入口,在地铁口,写着大大求助二字的各种学生、残疾人的那种感觉无比的相似,在这一刹那我甚至分不清他们本质上的区别,这个老人的精神应该受到我们的尊敬,可我无法把他和这种场景相融,也许这是我自己的问题......





         走进村长的院子,里面有些字画和工艺品摆卖,最里面有个小房子,从门口望入去见里面是一些农用工具,而在门楣那儿贴了一张参观1元的纸条。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当年凿开大山的英雄大都远去,留下这条惊世骇俗的绝壁长廊。时至今天,无数匆匆涌动的脚步和发热的面孔,站在前人用血汗换来的三尺过道,在这太行山的日出日落中,演绎着自己无边无际的欲望。也许有些东西已离这里越来越远,再也寻不回来。


        告别郭亮,我们下一程,将越过绵绵峰峦,探寻那山涧中幽邃的黑龙潭......





往期回顾:


(一)  守我们的约定

(二)  走进神龙峡




(待续)


(四)    幽幽黑龙潭

(五)    石板岩承载的梦想

(六)    这个村子叫高家台

(七)    大山里的韩家洼

(八)    太行大峡谷

(九)    雨雾王相岩

(十)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

(十一)   嵩山少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