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真经》直解(下)

 把吴钩看了 2017-08-11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反向,是道的运动所在。柔弱,是道的妙用所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下的万物是从“有”生出的,“有”则是从“无”生出的)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上等才士听闻大道,能够勤恳顺行于它;)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中等才士听闻大道,若有若无(将信将疑);)
下士闻道,大笑之。(下等才士听闻大道,哈哈大笑)
不笑,不足以为道。(不笑的话,就不足以是大道了。)
故建言有之:(因此建言有这样的说法:)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明亮的道好似昏暗,前进的道好似后退,)
夷道若纇(lèi),上德若谷,(平坦的道好似坎坷;最好的德好似虚谷,)
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莫大的荣耀好似耻辱,广大的德好似不足,)
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建高的德好似塌堕;质地纯真好似污垢,)
大方无隅,大器晚(miăn)成,(至为方正好似没有棱角;最大的器物无须制成(比喻大道无形;又或:最大的器具来制成其它物品却悠然迟缓,比喻大道化贷万物以自然无为),)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最大的声音没有动静,最大的物象没有形状。大道隐匿而且没有名字。)
夫唯道,善贷且成。(只有道,善于谋划(/ 扶持)且善于成功。)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道(没有阴阳的玄微)生“一(阴阳合而未分)”,“一”生“二(阴,阳分际)”,“二”生“三(天、地、气)”【:关于“一,二,三”历来解释颇杂,此处不作定论】。)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背负阴而怀抱阳,中平(/ 虚冲)气机从而阴阳合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谷gǔ),而王公以为称。(天下所讨厌的,莫过于“孤(孤独)、寡(孤单)、不榖(得不到赡养)”,王公却用以自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事物或是增加反而减少,或是减少反而增加。)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别人所教训人的话,<我>也拿过来教育他人:)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强梁霸道不得好死!我要以此为基本教义。)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最柔弱的东西,驰骋于天下最坚硬的东西。)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没有形体者进入到没有间隙者,我因此知道无为大有好处。)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不用言语的教化,无为的好处,天下很少能比得上它。)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名誉与身体哪个亲近?身体与财物哪个有分量?得到与失去哪个不好?)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过分吝惜必定大耗费,过多储藏必定多失去。)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道满足不会遭到耻辱,知道停止不会衰败,可以因此长久。)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最大的成就好像缺陷,它的功用没有弊端。)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最大的盈满好像空虚,它的作用不可穷尽。)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nè)。(最大的正直好像弯曲,最大的能巧好像笨拙,最大的充裕好像不足【/ 最大的辞辩好像迟呐】。)
躁胜寒,静胜热。(躁动战胜寒冷,安静战胜炎热。)
清静为天下正。(<知道>清静,可以作为天下的端正。)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有道,能奔善走之马被停下来去耕田施肥;)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天下无道,战马产驹于郊野。)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罪孽莫大于畅适欲望,祸患莫大于不知满足,过错莫过于追求获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所以,知道满足的满足,永远充足。)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外出大门,才能知晓天下;)
不窥牖(yŏu),见天道。(不瞭望窗户,才能洞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出行越远的,知道的越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因此,圣人不用行动而能知晓,不用看见而能清楚,不用作为而能成功。)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从事于学习的日渐增加,修行于大道的日渐减少;)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减少而又减少,从而达到无所作为;无所作为则无不可以作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想要取得天下的,总是在于无所举事;倘若有所举事,则不足以取得天下了。)
 
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总是无所意志,以百姓的意志作为自己的意志:)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善好的作为善好,不善好的也作为善好,于是得到了“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信宜的作为信宜,不信宜的也作为信宜,于是得到了“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xī xī)焉,为天下浑其心,(圣人处身天下,必顺必合地为了天下混沌<自己的>意志,)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百姓无不(对圣人)倾耳注目,圣人则将其都视为孩子。)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由出生到死亡。)
生之徒十有(yòu又)三,死之徒十有yòu三,(新生的人占十分之三,老死的人占十分之三;)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yòu三。(而人们为追求生存【而行动】,由此陷入死亡之地的,也占了十分之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那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追求生存而过于丰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sì)虎,入军不被(pī)甲兵;(听说善于保养生命者,陆地行走而不须躲避犀牛老虎,参加军队而不须穿戴铠甲兵革。)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zhǎo),兵无所容其刃。(犀牛无从抵它的尖角,老虎无从扑它的利爪,兵器无从插它的锋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那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死亡之地。)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xù)之,物形之,势成之。(道来生育德来畜养,万物得形器用得成。)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因此,万物无不尊崇道而珍重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的崇高,德的尊贵,没有人加封而总是自然而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道生出万物、畜养万物,)
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成长万物、发育万物,爱养万物、督管万物,生息万物、庇护万物。)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生养而不占有,作为而不倚恃,成长而不宰治,)
是谓玄德。(这就叫做“玄(:玄微的、属性于大道的)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天下万物有其初始,<可以>把它作为天下万物的母亲。)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然得到其母亲,就可以由此知晓其孩子;)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既然知晓其孩子,再归守其母亲,)
没(mò)身不殆。(则终生不会衰败。)
塞(sè)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qín瘽)。(塞上其(智慧的)洞穴,闭上其(欲望的)大门,终身不会不足(/ 劳苦);)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开启其(智慧的)洞穴,帮助其(满足欲望的)行为,终身不可救药。)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洞察微妙叫做明白,持守柔弱叫做强大。)
用其光,复归其明,(使用它(:大道)的光芒,重归于它的明亮,)
无遗身殃,是为习常。(不会给自身招致灾祸,这就叫做多重的常正。)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yì)是畏。(让我有一丁点的知晓,我将会在大道上行走,就害怕走上邪径。)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jìng)。(大道甚是平坦,俗人却甚是喜好崎岖。)
朝(cháo)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殿宇甚是加以修治(:宏大富丽),田地甚是荒芜,仓库甚是空虚;)
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穿着华美,佩戴利剑,饮食豪奢,钱财无尽,)
是为盗夸,非道也哉!(这就叫做强盗头子。强盗头子,可不是大道啊!)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chuò)。(善于建立的不可拔倒,善于抱守的不可脱失,子孙从而对他祭祀不断。)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行大道于一身,其德则为纯真;)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行大道于一家,其德则为充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zhăng);(修行大道于一乡,其德则为尊长;)
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行大道于国家,其德则为丰泰;)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修行大道于天下,其德则为普遍。)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
以天下观天下。(所以,以自身来观知别人,以自家来观知别家,以自乡来观知别乡,以本国来观知别国,以一时代的天下来观知古往今来的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我是通过什么来知道天下情形的呢?就是通过这个。)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德性含藏深厚的人,可以比作新生的婴儿:)
蜂虿(chài)虺(huǐ)蛇不螫(shì ),猛兽不据(jù),攫(jué)鸟不搏。(蜂虫毒蛇不螫他,凶禽猛兽不扑他;)
骨弱筋柔而握固。(筋骨柔弱却握力紧固,)
未知牝(pin)牡(mǔ)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还不懂得两性交合却性器勃起,这是精真无比;)
终日号好而不嗄(shà),和之至也。(成天号哭却嗓子不哑,这是和合无比。)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和合叫做常正,知道和合叫做明白。)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丰厚生命叫做旺褔,意志纵使气机叫做逞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物类壮大了就会衰老,称之为不符合大道,不符合大道早早灭亡。)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道的不言说,言说的不知道。)
塞(sè)其兑,闭其门,(塞住其(智慧的)洞穴,关上其(欲望的)大门;)
挫其锐,解其分,(挫去其锋锐,解脱其纷纭;)
和其光,同其尘,(柔和其光芒,纯一其微末,)
是谓玄同。(这就叫做“玄同(玄微的齐同,超脱区分对立的混然纯一)”。)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所以,不能得以亲近,也不能得以疏远;)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能得以利益,也不能得以危害;)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不能得以尊贵,也不能得以卑贱,)
故为天下贵。(所以为天下尊贵。)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以常正来治理国家,以出奇来指挥作战,以无所举事来取得天下。)
吾可以知其然也。(我是通过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天下忌讳越多,百姓就越贫困;)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百姓兵器越多,国家就越昏乱;)
人多伎(jì)巧,奇物滋起;(人们智慧<技能>越多,奇巧的东西就越涌现;)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法物礼器越华丽,盗贼就越多。)
故圣人云:(因此,圣人的话说:)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所作为而百姓自会天性化育,)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喜欢安静而百姓自会端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所举事而百姓自会富足,)
我无欲而民自朴。(我以无欲望为欲望而百姓自会淳朴。)
【我无情而民自清。】”(【,我没有是非爱憎而百姓自会清明】。)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政治昏闷,则百姓淳朴;)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政治苛察,则百姓伪诈。)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啊,是褔的倚靠;褔啊,是祸的潜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dìng)。(谁知道其中的终极?那是没有平正的。)
正(zhènɡ)复为奇,善复为妖。(平正的又会成为奇邪,美好的又会成为妖孽。)
人之迷,其日固久。(人们的迷惑啊,早已经很久很久了。)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guì),(因此圣人方正而不割伤,锋利而不刺伤,)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正直而不强横,光亮而不耀眼。)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治理百姓事奉上天(:君主所司)莫过于爱惜(:不伤不耗天地万物)。)
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zhònɡ)积德;(只有爱惜,因此早早服行(大道);早早服行(大道)这就叫做重视积蓄德性;)
重(zhònɡ)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重视积蓄德性则无往不胜;无往不胜则无人能知其终极;)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无人能知其终极,则可以因此立国;立国的根本(:大道),则可以因此长久。)
是谓深根固柢(dǐ),长生久视之道。(这就叫做深扎根须培固根柢,长久生存永不衰老的道门。)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pēnɡ)小鲜。(治理大的国家,好比是烹煮小鱼(:贵静)。)
以道莅(lì)天下,其鬼不神;(用大道治理天下【的】,鬼魅不神能。)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并非鬼魅不神能,其神能不伤害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不但其神能不伤害人,圣人也不会受伤害(/ 也不会伤害百姓)。)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两者互(/ 皆)不伤害,所以德性(/ 得以)交相归化(于大道)。)
 
第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大国,是流水的下游,是天下的雌性。)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天下间两性的交合,雌性总是以安静来战胜雄性,因其安静,所以适宜居于下位。)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所以,大国对小国居下,则取服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小国对大国居下,则取从于大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所以,或是居下而取服,或者居下而取从。)
大国不过欲兼畜(xù)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大国不过是想兼纳别人,小国不过是想参与别人。)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双方】都能达成自己所想要的,则大国适宜居下。)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大道,是万物的归依。是善者(:明慧纯良的人)的宝物,是不善者所应保持的。)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美好的话语可以赢得尊敬,高尚的行为可以赢人爱戴。)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人若不善,有什么理由可以抛弃他呢?)
故立天子,置三公,(所以,加冕天子,封置三公,)
虽有拱(gŏng)璧以先驷(sì)马,不如坐进此道。(即使前有拱璧后有驷马(的隆重仪式),不如恭敬地献上这个大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古时之所以珍贵这个大道,为什么呢?)
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yé)?(不是说“有愿望从而得成,有罪过从而豁免”么?)
故为天下贵。(所以为天下所珍贵。)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作为于“无所作为”,行事于“无所行事”,品味于“无所品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以小为大、以少为多,用大德来对待怨责。)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图谋难事要在其容易的环节,作为大事要在其细微的步骤。)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而来,天下的大事必定从细微而起。)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因此,圣人始终不自居高大,所以能够成就其高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nán)。(轻易许诺必定缺少信用,容易越多必定困难越多。)
是以圣人犹难(nán)之,故终无难(nán)矣。(因此圣人重视于困难,所以至终没有困难。)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安定的,容易把持;未始的,容易谋划;质脆的,容易分开;微细的,容易离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要在还没有出现的时候作为,要在还没有混乱的时候治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合抱粗的大树,生长于毫末小芽;)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九重筑的高台,起建于一筐泥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仭高的攀登,开始于脚下平地。)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多为的则失败,强执的则失去。)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因此,圣人无所多为,也就没有失败;无所强执,也就没有失去。)
民之从事,常于几(jī)成而败之。(老百姓做事,总是在即将完成的时候却告以失败。)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坚持像开始一样谨慎直到最后,就不会有败事了。)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因此,圣人以无所欲望作为欲望,从而不去贵重难得的货物;)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无所教化作为教化,从而归复众人的过分之失。)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因此能够辅助万物的自然而然,而不敢多为。)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行施大道,不是用来使百姓聪明,而是用来使百姓愚昧。)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在于他们有太多智慧。)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所以,用智慧治理国家,是国家的祸害;)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用绝弃智慧来治理国家,是国家的福益。)
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始终明白这两点,也是治理法式。始终知道治理法式,这就叫做“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玄德”深奥啊,幽远啊,与物类相反啊,【然后】能达到无比的通顺。)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大江大海之所以能成为所有沟谷的大王,因为它们善于对其居下,因此能成为所有沟谷的大王。)
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因此,圣人想尊居于百姓之上,必定以言语谦下于百姓;)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想贵居于百姓之前,必定以自身卑后于百姓。)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zhònɡ),处前而民不害。(所以,圣人处在上面而百姓不感到沉重,处在前面而百姓不觉得妨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所以,天下乐于推举而不压制。)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正是因为他无所争求么?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xiào)。(天下人都说我的道太大,大得不像什么。)
夫(fú)唯大,故似不肖。(正因为不像什么,所以才大;)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fú)!(如果像什么,那么它早就很渺小了。)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我总是有三样法宝,持守而且珍藏它们:)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其一叫做“慈爱”,其二叫做“节俭”,其三叫做“不敢做天下的率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慈爱,所以能真正勇敢;节俭,所以能真正广大;)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zhǎng)。(不敢做天下的率先,所以能担当成就大事的领导者。)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现在要是舍弃慈爱而去勇敢,舍弃节俭而去广大,)
舍后且先,死矣!(舍弃谦后而去争先,则必死无疑了!)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慈爱,用来战斗则胜利,用来守卫则坚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上天来扶助建立国家,则应当用慈爱作为护城墙。)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于做将领的不恃武,善于作战的不发怒,)
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善于胜敌的不交战,善于用人的能卑谦。)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这就叫做不争的德性,这就叫做用人【的能力】,这就叫做顺合上天,是自古的至高法则!)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指挥作战有这样的话:)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我不敢自居主方而宁可做为客方,不敢前进一寸而宁可后退一尺(:善胜敌者弗与)。)
是谓行(xing)无行(háng),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这就叫做行进而没有行队,捋挽而没有胳臂,执握而没有兵器,拉扯而没有敌人。)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灾祸之大莫过于浮躁散漫(/轻敌),浮躁散漫(/轻敌)几近丧失我的法宝(:大道)。)
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所以,投入的兵力相当,则悲重的一方获胜。)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我的话很容易知晓,很容易践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而天下没人能知晓,没人能践行。)
言有宗,事有君。(说话有依据(:大道),行事有主宰(:大道)。)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正因为人们不了解(大道),因此不明白我。)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明白【我】的人稀少,效法我的人可贵。)
是以圣人被(pī)褐(hè)而怀玉。(因此圣人衣着粗朴而怀揣美玉。)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明白却无知(:大智若愚),是为可贵;无知却聪明,是为弊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因为防病于弊病,所以没有弊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所以没有弊病,因为他防病于弊病,所以没有弊病。(:在老子看来,真正的“知”是明晓于大道,从而达到完善“不病”;不明晓大道,纵然知识再多也是“不知”))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百姓不畏惧暴力,则暴乱将要来临!)
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不要侵扰百姓的安居,不要压制百姓的生存。)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只有不去压制,因此才不被压制。)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xiàn);自爱不自贵。(因此圣人自我了解而不自我见解,自我珍重而不自我高贵。)
故去彼取此。(所以舍弃那些而求取这些。)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敢于胆大者则被杀,敢于胆小者则存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这两者,或是有利或是有害。)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上天所讨厌的,谁知道是为什么?)
是以圣人犹难之。(所以圣人仍感到难。)
天之道,(上天的大道,)
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ǎn)然而善谋。(不用战争却善于战胜,不用说话却善于答应,不用召喊却自动前来,悠然迟缓却善于谋划。)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道之网广漠无形,虽然稀疏却不漏失。)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如果百姓总是而且毫不怕死,又怎么能用刑杀震慑他们呢?)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假使百姓总是害怕死,而那些作乱者我将会抓起来杀掉,有谁还敢作乱呢!)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如果百姓总是而且非常怕死,则总是有掌管刑杀者(:大道)。代替掌管刑杀者去刑杀,)
是谓代大匠斫(zhuó)。(这就叫做代替工匠去砍木头。)
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代替工匠去砍木头的,则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的。)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人类之所以遭受饥饿,因为他们纳税过多[~取用饮食过多(:不重节俭)],因此遭受饥饿。)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百姓之所以治理不好,因为他们的统治者有所为,因此治理不好。)
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人们之所以会轻视死亡,因为他们贪求生存的丰厚,因此轻视死亡。)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只有无所作为于生存的,才是善于珍重生命。)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人活着的时候肢体柔弱,死后却直挺僵硬。)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草木活着的时侯植株柔脆,死后却干枯坚实。)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所以说:僵硬强大,属于死亡之类;柔弱,属于存活之类。)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共(烘hōng)。(因此,军队逞强则不能取胜,树木挺强则遭到折断。)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强大居于下位,柔弱居于上位。)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天然的规则,犹如拉弓:)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瞄高了就压低些,瞄低了就举高些;)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拉的过大就减小些,拉的不足就增大些。)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天然的规则,减损有余的而增益不足的;)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人世的规则却不这样,而是损害不足的来奉养有余的。)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谁能够有余而有所奉从于天然呢(/ 谁能够有余从而有所用来奉献天下呢)?只能是修持大道的人!)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因此,圣人作为了而不占有,成就功绩而不贪居。)
其不欲见(xiàn)贤。(之所以如此,在于他不想显现贤能。)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天下没有比水更质地柔弱的了,而攻克坚强的东西却没有能够战胜它的,因为它无所谓于被改变形体。)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质地柔软的(/ 水)能战胜质地刚硬的,力量弱小的能战胜力量强大的,天下没有不知道的,却没有人能够照行。)
是以圣人云:(因此,圣人的话说:)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承受国家的耻辱,这就叫做社稷的君主;承受国家的灾殃,这就叫做天下的君王。)
正言若反。(正面的话如同说反了。)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和解重大的忿怨,必然有剩余的忿怨,怎么能够算是妥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因此,圣人持有债券却不责求别人偿还。)
有德司契,无德司徹(chè)。(所以,有德的人掌管债券,无德的人专事征敛。)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道无所谓亲疏,总是和善德之人相处。)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国家小人民少)
使有什(shǐ)伯(bǎi)之器而不用,使民重(zhònɡ)死而不远徙。(即使有供十人百人的器物而不去使用,使百姓重视死亡而不迁徙远方)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虽然有船只车辆,却无从乘坐;虽然有盔甲兵器,却无从布阵打仗)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让百姓重新结绳而用来记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甘享他们的食物,欣赏他们的衣服,安住他们的居所,喜欢他们的风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邻近的国家相互望得见,鸡狗的声音相互听得着,)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但百姓直到老死也不相互往来。)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信实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信实)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知“道”的人不博闻,博闻的人不知“道”)
圣人不积。(圣人不存占有之心,)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倾力为了他人自己越有;倾力给予他人自己越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上天的大道,利益而不妨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圣人的大道,作为而不争求。)
 
 
《功德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清净土,上报四重恩,下除诸惑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道德心,尽此一患身,同归大道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