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文 | 分手仪式

 昔之于我 2017-08-11


01

五年了,说起C,K还是耿耿于怀。

他说自己不再恨她,却也不会原谅她。

剩下的人面面相觑,这对曾经的神仙眷侣最后的结局真是令人唏嘘。

我的朋友K和C小姐是大学同学,他们俩恋爱了五年。五年,对我这个以一百八十天为恋爱周期的人来说,这真长。第五年时,不想结婚的K已经把C当成了未来的老婆,而一直想和K结婚的C则默默劈腿了——这足见造化之神奇。

K说他能接受分手,甚至能接受以劈腿为前提的分手,但他不能接受她分手的方式。不能,到现在也不能,死也不能。

当年C给K发完分手短信后,就消失了。

这条分手短信沿用了经典的三段式文体:一开始,说K是个很有才华的好人,感谢他陪伴自己走过最美好的岁月;接下来,例数他们之间不合适的种种,她已经对继续下去毫无信心;最后,祝K能再找到一个更好的女生,然后幸福快乐地生活,充分表达了好聚好散的指导原则。

K读罢短信,只觉得晴天霹雳。因为他们前几天才在短信里Kiss Goodbye呢。所以这条短信一定是吓唬他的,目的是让自己更重视这段感情?这样想着,K忙不迭去往一小时车程外的H市找她。然而,C真的骗了他,她已经辞了职,人都不见了。

对,这确实像电视剧里的情节,然而生活有时候又的确比电视剧更百转千回。

接下来,C对K避而不见。K尝试无数次,终于在半年后放弃了。接着,他陷入了疯狂的自我怀疑中。他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什么了,也不明白长达五年的爱情为何会走向这样的结局。

我难道不值得她当面告诉我为什么吗?我还记得K泪流满面的样子。

不过幸好,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后来”。而K和C的后来是:他辗转通过同学知道,C已经和劈腿男结婚了。而她对当年消失的解释是:我不知该怎么说再见,我不知该怎么面对伤心欲绝的K。听起来,她还真是位善良的好姑娘呢。

K冷笑着鼓掌,她怎么不想想,在大冬天里满世界找她的我有多么恐惧、害怕、不知所措,比起这些来,伤心欲绝算个屁啊!

作为一个纯爷们儿,你就这点心胸?也许有人会这样评价K。

但我能理解他,因为我也憎恨一切不明不白和不正式的分手。就是那种对方没有明确的说法却突然淡出了自己的生活,比iPhone的闪退还要迅速的分手。TA们不做解释,毫无交代,甚至都没一句“我们还是算了吧”作为暗示,就和旧情人各自天涯。然后对着第三方面带痛苦地宣布:不告诉TA,是我不忍心啊!

Bravo,多么冠冕堂皇!

然而我实在想象不出来,还有比这种自我免责简单粗暴的分手更绝情决意的方式了。主动分手的一方,自然不用面对对方山雨欲来的情绪;但对于被分手的人,恋人的消失或沉默就像一道没有答案的数学题,一场没有分数的考试,一件变成悬案的凶杀案,让人很长时间都不能释怀……


02

K对分手的要求很简单,只是四个字:清楚明白。让他知道结束了,并让他知道为什么会结束。而我也一样。虽然在朋友们看来,硬生生把“清楚明白的分手”拓展成一种仪式,还是有些变态奇葩的。


其实我和C姑娘一直也是个不怎么会说再见的人。

如果没有前任M反向的言传身教,没准儿我也会和C一样,玩一把失踪人间。

我和M三观不合,在一起的时候从早吵到晚。这样很多人又会问,既然三观不合,当初为什么要在一起?其实这种追根溯源的问题根本没有意义,因为荷尔蒙一上头,大家都懂的。总之我和M都知道迟早要分开,却拖拖拉拉一直没个定论。我们在一起吃饭、看剧、自习,却不再牵手、拥抱、接吻。作为一个身体的诚实论者,我坚定地相信:大脑会使出各种诡诈的化学反应骗人,但身体不会。所以我和对方走在一起,总有种气数已尽的感觉……

这样半死不活地又过了半年,关于这段关系仍然没有任何终结或不终结的指示,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地说,什么时候咱们来商量一下分手吧?我知道,这种开会般的沟通协调方式,在恋爱里听上去很可笑,但当时的我已经被疑惑折磨得没什么理智了……

那天,我们正在学校边上吃烤串喝啤酒,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我说完后,对方看着我,像在看什么异次元的怪物。半晌,他才回答,还需要谈吗?我以为我们早就分手了。

然后我拍案而起,指着他的脑门,我们什么时候分手了?

都没有任何接触了,还不算分手?他很无辜地摊手。 

我咋舌,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我讪讪地坐下来,突然又有点伤感,这顿烧烤就算是散伙饭了,对吗?

他看着我,我看着他,大眼瞪小眼。

过了一会儿,他叹了口气,是啊,我们都还没一起去旅游过呢。

后来事情的发生,也就是大家纷纷不能理解的。我们跟老板请了假,开始了长达二十天的以分手为前提的旅游。这二十天里,我们如此靠近,虽然并未爱火重燃,却仿佛完成了从恋人到朋友的蜕变。没有争吵,没有撕心裂肺的哭喊,没有谁将谁打翻在地,就这么静静地互相陪伴着看风景。

到了最后一天,我们回到北京,在机场的咖啡馆吃早饭。他看着我,旅行结束了,现在是真要分手了,你同意吗?

这时候,仿佛什么东西都圆满了。

我惆怅却也开心,我同意了。就像在教堂的婚礼上说“I do”一样。

到这里,吃瓜群众表示纷纷不能接受了:都要分手了,不是应该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然后从此相见是路人吗?分手分得这样有爱,还分什么?

我说,那是不一样的。

这家伙陪我们一段路,也许将来不会再继续了,但这并不能抹杀TA曾带给我们的爱和关怀。恋爱到了最后是分离的结果,或多或少总会伤痛,但不用每对CP都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对于我,在变成陌生人以前,需要一个节点,一个仪式,让我有时间,也有心理空间把过去的记忆打一个包,安安静静地放在那里,供老去后凭吊,然后身轻如燕地上路。

这对我很重要,很重要。


03

也许是因为他人已经通过某种方式嵌入我们的生活,留下了痕迹,成了自己的一部分。分手,就意味着这部分自我的死亡或消解。作为终身都在寻求“自我认同”的人类来说,这很可怕。这也是为什么,分手如此使人难过;这也是为什么,比起与他人分离,与过去的自我分手会更难过。

尽管现在的时尚咖不说自己抑郁仿佛都很丢人,所以每次谈到自己的抑郁经历都会更加谨慎,以免让他人误会自己是在作秀。后来一想,其实也没什么关系,反正我也不在时尚圈。

总之我发现,自己每次的抑郁几乎都与我出现转行的念头有关——每当我想奔向一个新领域,想要尝试生命的其他可能性时,就有一种巨大的痛苦将我淹没。也是很久以后我才明白,那就像分手一样,是一种对于失去的焦虑。

过去十几年,我一直以设计师这个身份自居,就像恋人一样,是我的血肉,我的标签。这时候又有吃瓜者会说:干吗活得那么不自在,做人就是要去标签化。可我们又都知道,站着说话不腰疼,两片薄唇动一动,总比实践要容易很多。我承认,我一度没办法接受丢失这个身份的丢失,这比什么人对我说我不再爱你还要难受。因为我不知道,在失去这个身份后,自己还剩什么。

Lost,说的就是这种感觉。于是一次次到了行动的边缘,又一次次回到原地。

不久前,转行的念头又爬上了我的心头。然后,作为设计师的我非常不开心地跳出来,要与奔向新挑战的我殊死搏斗。这真的是一场血战,所以我又抑郁了。也是很偶然,这时候,我在朋友圈里发现了M去英国的消息。他说他辞掉了主创建筑师的工作,决定去读书,然后当个程序员。于是接下来,自然而然地谈到了我的问题。M很有智慧地表示,你是不是缺少仪式感,才那么难以割舍之前的一切?

我有些惊讶,何以见得?

因为我也一样啊……之后,他谈到那年的分手旅行,似乎很感激。说没有那二十天,他不会那么快走出来,你总需要做些什么,来让这个时代闭合……”

之后,我就那样做了。

我找到所有可能劝我留下来的朋友聊天,然后雄辩地一一说服他们;我给自己写了一万字的长信,鼓励自己前进;我开始找工作,拿到几个有高有低的Offer,让未来不至于漂泊;最后,我又去旅游了。对我来说,那就是两个时代间最有效的过渡……

我从大理回来的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我发现,自己虽然依然迷茫依然恐惧,但抑郁程度明显减轻。我终于明白:我最大的难题,是面对自己的丧失。青春的丧失、关系的丧失以及……身份的丧失。

然而,在逐渐走向死亡的过程中,这是谁也无法避免的修行。


04

对,丧失。每一次分离,无论是分手还是告别自我,它的潜台词就是这个,它来自我们畏惧死亡的天性。

如果说其他的分离我们都可以给它一场仪式作为句点,但面对死亡却不能。我当然明白:生命的过程本来就包含死亡,却真的很难接受最亲密的人突然离开。而这一次,TA没法给我准备一个仪式;而我,也很难发自内心真正参与进这样一个仪式。即使是丧礼也不能。

死亡,是一种终极丧失。它会重新定义人生,颠覆三观。我举双手双脚同意。因为于我而言,对很多事物看法的改变,就是来自好朋友的突然死亡。

还记得我说过的抓马少女L吗?我和她有一个共同的好朋友,肉肉。肉肉是我和L给女孩取的名字,因为她非常喜欢吃肉,而且她永远也长不胖。因此,在我们寻死觅活要减肥的时候,就把所有肉都让给她吃。肉肉非常可爱: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身体素质好,体育年年满分;晚上玩到三点眼睛还贼亮贼亮,无须补眠。哪像我,只要熬夜,之后两周都像鬼一样……

可就是这么一个活力四射的强健女孩,两年前却罹患了绝症。她得的病,据说全国不到十例,目前还没有被治愈的记录。后来参加她的丧礼,我恨不得让她诈尸:这么小概率的事件都撞上了,咋不去买彩票呢!是的,从我知道她患病后,仅仅过了半年,她就去世了。在最后的时刻,她没有见任何人。因为听说情况非常惨烈,而她已经没有意识了……

在她的丧礼上,我依然有种非常不真实的感觉:她的容貌还在我眼前跳跃;声音还在我耳边回响;我的手机,似乎随时都能因她来的消息而震动;我的周末,八成也应该消磨在这家伙身上……可她就这么走了,没有任何形式的通知,我做好的心理准备,根本形同虚设,看到她的黑白照,一下就崩溃了……

这一次,没有任何仪式。我不能接受她已故的事实。

我开始怀疑任何事都没有意义,因为,时间流逝会带走一切。她死了,带着我的某一部分永远消失了……

那一年。我浑浑噩噩。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只感觉心里空空的。

一年后,在她的忌日,我收到一份生日礼物,寄件人写着肉肉的名字。拆开后,我发现里面有两封信。一封是肉肉在自己还清醒的时候写的;另一封,是她妈妈的。

她跟肉肉说自己知道她的离开会让我和L崩溃,所以她给我们俩都准备了这样一封信。希望我们不要忘记她,希望我们能好好生活。读到这里,我已哭得不能自已。因为我知道,她是多想和我们一起好好生活啊。那时候的她,是怀着怎样一种心情来写下这些的呢?

然后开始读她妈妈的信。她妈妈说,肉肉生前请求她在这样的日子里做这样一件事。因为她爱我们,希望我们好好的。我拿着信,只觉得有更多的情绪从眼里喷涌而出。我突然觉得:一定有些东西不会被时间带走,它是永恒存在的。

肉肉知道我是个连分手都有仪式的人,而这,大概就是她最后给我的仪式吧?


05

我在想:我们的人生会遇到那么多重要的人,还有那么多重要的节点,在离开这个世界以前,也许应该多给自己和他们一些仪式,哪怕为了分手呢?就像最近大热的连续剧《如果蜗牛有爱情》里许诩对姚檬说的:仪式,把内在情绪感受外化表现出来,并且与其他个体进行分享,从而使人获得安全感跟神圣感。从社会角度来讲,可以确认个人身份跟集体认同;从心理角度来讲,可以让个人生命划分节点,给绵延时间赋予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