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线”国道213线 为何不能改线重建?

 daixh3 2017-08-12
核心提示

    ◎让213线改道,想法很好,但不符合实际

    ◎沿线重建,是基于历史、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原因,科学论证慎重决策的

    ◎岷江两岸山势陡峻,沿岷江河谷走廊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通道

    ◎如果另外选线,不仅工期长、投资远比现在的大,且绕道要多行几百公里;因为同样的地理环境,也会面临塌方滑坡等问题

    6月7日晚,国道213线茂县、松潘段因暴涨的岷江水冲毁路基而中断,这是近期以来该线的第二次中断。

    “震中生命线”的阻塞,引起了外界关注。有网友问,“断了又修,修了又断”的循环何时才能结束?还有人建议213线改道。

    就外界关心的问题,6月12日,记者走访省交通运输厅寻求答案。

    从古至今  213线皆是生命线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党委书记涂正国介绍说,213国道是一条由北向南的国道,起点为甘肃兰州,终点为云南磨憨。被称为“震中生命线”的国道213线,具体是指途经阿坝州境内的松潘、茂县、汶川、映秀镇,止于都江堰的路段。  213线阿坝段是一条古老的生命线,沿岷江展布。沿线自古便是古蜀先民的生息繁衍之地,至今松潘、茂县、汶川、理县、黑水一带还散落着古蜀先民的文化遗存;他们不断沿江迁徙,开创了古蜀国早期灿烂的文明,也开创了古老的对外交流沟通的通道。  古时的沿江小路,不叫213线,但却是先民们通往山外文明的一条生命通道。如今的国道213线,已是阿坝州最为重要的经济动脉,90万阿坝州儿女凭借此路,通向省会成都,通向更广阔的世界。同时,国道213线也是连接成都与九寨沟的黄金旅游通道,是九寨沟旅游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复一年,大量的国内外游客由此进入九寨沟景区。  地震后,国道213线成了阿坝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主通道。每天,都有近万辆汽车往来,承载着当地群众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美好希望。  科学论证

    不能改线的几个理由

    涂正国介绍,国道213线阿坝段基本沿岷江展布,两岸地势高耸,地质结构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常有滑坡、泥石流、飞石、洪涝灾害等地质灾害发生,这样的自然条件决定了这条路的脆弱性。  “5·12”汶川特大地震前,每年这条路都会因为山体滑坡不时中断。地震中,一座座垮塌下来的小山把其分割成无数段“断头路”。  地震发生后,国道213线都江堰汶川公路是成都通往震中汶川最近的一条公路,是抗震救灾的“生命线”。但地震令它中断后,从成都运送救灾物资至汶川的车辆必须绕行近800公里才能到达,途中还要翻越两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大雪山。  重建“生命线”成为抗震救灾的重中之重。短短3个月四川打通了国外专家认为要3年才能完成的国道213线映秀至汶川公路。  重建,依然选择了老路进行改建。外界有疑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重建为什么不改线?“让213线改道,想法很好,但不符合实际。”沿线重建,这是基于历史、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原因,经科学论证,慎重决策确定下来的。  从地形条件来讲,这条线虽地质状况相对恶劣,但岷江两岸山势陡峻,为典型的两山夹一沟地形,沿岷江河谷走廊是最好的,同时也是唯一的通道。  从恢复重建要求来说:在岷江河谷分布有汶川、茂县、松潘三个阿坝州的经济大县,人口也主要集中于岷江两岸,经济活动和主要城镇均位于老路附近。因此,为了灾区群众生产生活的出行便利,为灾区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交通条件,线路走向基本沿老路走廊布设,也是一种必须的选择,无法绕开。  与此同时,利用已有的道路进行改建,最节约、最便捷。如果另外选线,不仅工期长、投资远比现在的大,而且,绕道要多行几百公里。同时,另外选线也是同样的地理环境,也依旧面临塌方滑坡、道路中断等问题。  保障通行

    努力建设交通生命网

    省交通运输厅表示,国道213线重建是交通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的重中之重,一开始就确立了“全省公路的典范”的目标,要求具有优良的建设质量、较强的抗灾能力等。  设计上,通行安全放在了首要地位。按照建成“生命通道”和“避难场所”的理念,该路段重建时,在危险路段尽可能选择打隧道、架桥梁的方式来避开地质灾害频发点,确保安全。  目前,国道213线汶川至川主寺段灾后恢复重建正在加紧建设之中,计划在9月31日完工并投入使用。  同时,四川还在努力建设交通“生命网”。沿213线,都江堰至汶川、汶川至川主寺将修建高速公路,这条高速公路为尽可能避让地质灾害,大量采用了隧道、桥梁结构,映秀至汶川段,75%的路线都采用了桥梁和隧道结构,目前该段已进入全线施工阶段,将在2012年投入使用。汶川至川主寺段将在明年开工建设,工期预计4年。  此外,已开工建设的成都至兰州铁路也将为沿线群众提供方便,成兰铁路在茂县、松潘、川主寺、九寨沟县等处均设有车站。  加快重建的同时,保通一刻也没放松。建设单位制定了专门的保通方案,强化危险路段监测,对经常发生崩塌、落石的重点隐患路段,安排专人值守监测。仅川汶路项目,就投入了500个保通人员,每天在一线保障车辆通行。同时在重点路段定点布置机械设备,储备抢险物资,落实应急抢险队伍,基本上做到随垮随抢,以最短的时间抢通公路或便道。  在不久的将来,国道213线“生命网”的通行保障能力会更强大。(来源:四川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