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腾龙SP 45mm f/1.8 Di VC USD | 单品评测

 peterchiu60 2017-08-12


与同类产品的性能位次排序:整体不如35 1.8的那支,分辨率尚且能基本打平FE55,但其它素质不如。


简单结论,这支镜头定位和素质都比较尴尬,虽然拥有不错的微距能力(0.294X),但是综合来看,标头焦段的产品原厂和适马都有不错的选择,除非单反用户防抖刚需,否则不建议考虑此头。


关于腾龙SP 45mm f/1.8 Di VC USD


此镜头发布于2015年9月29日,代号F013,基本上是之前我们测试过的SP 35mm f/1.8 Di VC USD的姊妹款产品。45mm的焦距更接近标头,相对于小广角的35mm来说属于另外一个定位。

外观与之前的35mm f/1.8 VC相似度很高,但相比矮胖的35 1.8VC,45 1.8在长度上有所增长。

跟同样定位于紧凑型高画质标头的索尼FE 55mm f/1.8ZA比一下大小。比55ZA三维尺度上都要大那么一圈。

挂机佳能EOS 6D Mark II的实际效果如图:





此镜头搭配万元级全幅单反机身看起来还算协调。长度上稍微有点突出。

镜头的规格表和MTF图如下:

型号腾龙SP 45mm f/1.8Di VC USD(F014)
焦距45mm
最大光圈f/1.8
镜头结构8组10片
最近对焦距离0.29m
放大倍率0.294X
滤镜口径67mm
最大直径80.4mm
长度91.7mm(佳能口) 89.2mm(尼康口)
重量540g(佳能口) 520g(尼康口)
光圈叶片数9

规格方面继承了35 1.8上的近摄能力,相比其它标头拥有更高(标头一般只有0.15X左右)的最大放大倍率。

镜头结构:

官方样张:





分辨率测试


机身索尼A7R2
机身固件版本ver4.00
输出格式RAW(无压缩)转TIFF 8bit(无压缩)
转接环

Metabones IV

三脚架曼富图重型三脚架+三轴齿轮云台
ACR版本ver9.10.1
锐化与降噪All OFF

读取某个位置的分辨率数据时,使得镜头在相应的位置对焦,以排除部分镜头的场曲问题导致读数出现偏差的情况。


本环节所有测试均为MTF50分辨率(50%还原度下的截止空间频率),单位LW/PH(线宽每图高)。

就分辨率测试结果来看腾龙45 1.8的分辨率要略差于自家同门的35 1.8,基本跟索尼的FE 55 1.8ZA是一个水平。其实把这支镜头看作单反版的FE 55 1.8也不错啊,同样是标头(虽然确实短了一些吧),也相比适马50 1.4ART那种家伙有一定的便携性,还有防抖(索尼是大部分机身带防抖),实用性可以的。


收缩光圈之后分辨率的提升并不多,边角画质有一定的改善。

附:腾龙35mm f/1.8的分辨率跑分结果图,方便自行比对:



其他画质测试


跟以前一样,其他项目包括色散、暗角、通光、畸变、对焦速度。



色散




分为倍率色差(焦内色散)和轴向色差(焦外色散)两部分。计量各焦段下全画面色散的最大值,为其在像方焦平面(传感器平面)上的实际宽度。

本身35 1.8那支镜头的色散表现就不是很好,45 1.8的色散相比35 1.8来说还要严重一点,全开光圈两类色散叠加尤其明显。


暗角


腾龙SP 35mm f/1.8 Di VC USD的暗角(最大值):1.24EV

算是中规中矩,跟35 1.8相比暗角要略微大一点。


畸变


腾龙SP 35mm f/1.8 Di VC USD的畸变:0.16%

畸变倒是非常轻微,肉眼几乎不可见,比35 1.8的表现要好不少。

腾龙SP 35mm f/1.8 Di VC USD的畸变实拍图:



通光量



腾龙SP 35mm f/1.8 Di VC USD的通光量(T制光圈):T2.24

通光量方面相比35 1.8也有点弱,但是在伯仲之间,也不会对使用造成什么很大的影响。

对焦速度测试


测试用机身为佳能EOS 5D Mark IV,使用中央对焦点。

腾龙SP 35mm f/1.8 Di VC USD在200lux照度下完成无穷远到3m距离对焦所用时间:0.77s

这个成绩虽然相比自家35 1.8来说已经快了一点,但相对于各家的旗舰标头来说还是有点慢。腾龙的马达依然要努力啊。


焦外表现测试


全景焦外图:

局部光斑图(中心):

局部光斑图(左上角):

和腾龙35 1.8一样,跟不错的“科学”(分辨率)跑分成绩相比,45 1.8的焦外算是“四毒”——口径蚀(光斑不圆)、二线性(光斑重影)、过渡不顺(光斑亮边)、虚化杂乱(光斑内的洋葱圈)一应俱全,可以说是集齐了一枚焦外不好的镜头的全部特征……这应该是这枚镜头除了色散和对焦速度之外的又一个减分项了。


总结与点评


这枚跟自家35mm f/1.8一起推出的镜头,基本上表现也是跟自家35 1.8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分辨率算是优秀,有不错的防抖功能。但是在色散控制和对焦速度上表现不佳,焦外成像更是难以令人满意。所以实际这枚镜头的定位和推荐用户跟之前35 1.8基本相同——

对于单反用户挂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但缺点也和优点一样明显,综合来说就是三个——色散偏严重(尤其是焦外色散)、对焦速度偏慢、焦外成像一般。如果按照品评高端镜头的标准,这三点对于一个大光圈定焦镜头来说基本上都是刀刀到肉的毛病,用起来总会让人感觉不太舒服。不过好在这只是一支三千多块的温饱级镜头,考虑到这枚镜头的价格、便携性、防抖功能以及不错的分辨率,建议不是特别在意以上几点的单反用户可以考虑入手。至于索尼无反用户,由于腾龙没有适马MC-11这样可以进行原生卡口模拟的原厂转接环,用Metabones IV的话接环比镜头还贵,再者五轴机身防抖已经基本是标配功能,在35mm这个焦段防抖效果也比较不错。考虑到以上几点,更建议索尼用户+2000元预算选择适马35mm f/1.4ART搭配MC-11。

但是这次的45 1.8也有点不一样:佳能和索尼两家都有不错的原厂50(55mm)f/1.8,使得这枚镜头的选择价值顿时低了很多。虽然2780元的价格相比索尼FE 55 1.8便宜不少,但是考虑转接环的价格+体积问题,实在是没有什么推荐的理由。至于单反方面,佳能用户可以买一个来当挂机标头用(但是说实话,我更建议如果只是需要个标头的话减钱买小痰盂)。在35 1.8和45 1.8之间纠结的话,我更推荐选择35 1.8,45这个焦距有点尴尬不说,实际素质上也并没有什么惊喜可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