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首晟:土生土长的“上海神童”

 海上遥远 2017-08-12


80年后终于等到你!7月21日出版的最新一期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四位华人科学家领衔的科研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发现“手性马约拉纳费米子”,国际物理学界80年来一直在追寻的神秘粒子终于“现身”。

这个上海人拿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从阁楼少年到顶尖科学家,他从哪所中学毕业?

这项工作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王康隆教授领衔的实验组和斯坦福大学张首晟教授领衔的理论组等8家科研机构合力完成。从事具体研究的两位并列第一作者,分别为何庆林博士(2007年毕业于广东省东莞中学)和潘磊博士(2009年毕业于江苏省常州中学)。

通讯作者之一的张首晟教授,是土生土长的“上海神童”:15岁没读高中直接考入复旦,一年后公派赴德留学,32岁成为斯坦福最年轻正教授……基于他对拓扑绝缘体和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的开创性研究,张首晟已包揽物理界几乎所有重量级奖项。他的导师杨振宁说过,对张首晟来说,“获得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

更传奇的是,他在从事前沿科技探索的同时,还于2013年成立丹华资本并任董事长,投资最具颠覆性的创新科技及商业模式;他的儿子拿下国际物理奥赛金牌,曾被“哈耶普斯麻”同时录取。

今天,WoW校园风云录王牌栏目“最强校友”带你认识这位传奇科学家!

这个上海人拿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从阁楼少年到顶尖科学家,他从哪所中学毕业?

少年出英雄:从初中直升复旦

1963年,张首晟出生于上海。不得不说,他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天才”——初中还没毕业,就赶上恢复高考,父亲拿给他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读了一个暑假,“试了一下”,他就考上了。

跟比自己大几岁的高中朋友聊了几句,他得出一个结论:“高中生懂的东西太简单了。”在15岁那年,他“心安理得”地走进了复旦大学的课堂。

此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很快,这位笑称不是“类似少年班温室里成长出来的学生”有了第二次崭露头角的机会:进入复旦一年后,国家开始公派留学生出国,16岁的他被选中派去德国柏林大学;接着,他来到美国投到杨振宁的门下攻读物理学博士,32岁时,他被聘为斯坦福大学正教授,成为该校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

他的中学化学老师徐定蔚回忆道,张首晟原本是上海市瑞金中学79届学生,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天资聪颖的他连跳两级升入77届的班级,和长自己两岁的同窗一起参加高考。

这个上海人拿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从阁楼少年到顶尖科学家,他从哪所中学毕业?

1992年,瑞金中学与民立中学挂钩办学,后被合并。这样说来,张首晟现在应算上海市民立中学杰出校友。

对于这段往事,时任民立中学校长、现为静安区教育学会会长的徐承博老师曾写道,“市区领导为结构调整,帮助一些相对薄弱的初级中学提高质量,提高办学的规模效益,决定让一些教育教学质量高的,办学效益、办学条件好的,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学校进行联合、兼并一些办学效益不高的学校。我校作为全市第一批试点单位,与瑞金中学挂钩联合办学,进而合并。”

他的中学语文老师在博客上写道,由于就近入学政策,恢复高考头几年,瑞金中学成绩不俗。“后来重点学校靠生源优先得位,这是后话。”

读书有奇招:从未从头到尾看完一本书

张首晟说话常常被身边的人形容为“跳跃式”的,“刚说完甲,觉得甲这一段没啥意思,很有可能就跳到乙去了。”不过,了解他读书方法的人对此就见怪不怪了。

这种方法,简单说来,就是把书读“薄”。

以他喜欢读的《三国演义》为例,有3指厚的一本书在他那里不到一周就“翻”完了。“绝大多数的内容我是不看的,”他的方法听上去有些“偷懒”,只有自己感到有意思的地方才会真正埋头读下去。巧合的是,这些“有意思的”,也大多是被人们称之为精华的地方,比如他所精读的“草船借箭”。

张首晟告诉记者,他在小学时基本上把“对自己人生影响较大”的书都读完了,但从来没有从头到尾读完过一本书。在他看来,读书是一个了解思维方式的过程,不是吸纳所有信息,而是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

这个上海人拿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从阁楼少年到顶尖科学家,他从哪所中学毕业?

在张首晟看来,读书,读的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本不是件创新的事情,但读书的顺序是可以创新的。比如,一本书按照一、二、三、四的顺序写下来,读者对前三章的内容已经有个大概了解,就没必要再反复读,可以直接跳到第四章精读。这样的方法还有一个好处:如果第四章读不懂,可以再返回去看前三章“找答案”,既有针对性,也节约时间。

这种读书方法得益于那段被“放养”的日子。张首晟读小学的时间几乎和“文化大革命”重合,那时,“书”成了精神的奢侈品,他从家里阁楼的书柜“偷”出这些经典著作。但他读书并不会“一读就是半天”或是“熬夜看书”,“我看书没有任何压力,完全就是凭兴趣”。

他最开始涉猎的图书并非数学、物理,而是文学。至今他依然保留着小时候读过的《红楼梦》和《西方哲学史》。他说,从文学的书籍里,可以看到雕塑的美和建筑的美,而那些优美的诗句更像是一种压缩的“美”——“信息的极端压缩”,在很少的篇幅里面描绘出偌大的风景出来。这些都在默默地影响着他,直至对科研题目的把握。

儿子有出息:哈耶普斯麻全录取

被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普林斯顿等五大名校同时录取,擅长打水球、弹钢琴,酷爱肖邦……这样的“神童”如果在国内,或许早就被各路媒体捧成“全民偶像”了,他就是张首晟的儿子——张晨波,在哈佛大学主修物理和计算机。

对于儿子的教育,张首晟采取“放养”手段:“最重要是启发孩子兴趣。给孩子一张地图,不能牵着走,而是要让他去寻宝。我记得第一次送给他一个足球,他就对足球球面上的黑白块几何图形产生了兴趣,主动跑来和我们讨论。”

七年级时,为了让张晨波体验中国教育的竞争氛围,父母曾带他回到上海,让他在延安初级中学插班读了一学期。“第一次数学考试,我都没及格,更没资格参加奥数班。当时很着急,只能像其他同学一样使劲儿看书做题,但那种快节奏,我真没法适应。”

这也苦了张首晟夫妇,眼见儿子带回做不完的“回家作业”,夫妻俩只得齐齐上阵,每天光是全家一起做作业就要做到晚上十一二点。半年后,又一次数学考试,张晨波在同学们羡慕的眼神中拿到了满分。


这个上海人拿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从阁楼少年到顶尖科学家,他从哪所中学毕业?

回到美国后不久,张晨波被召入美国奥林匹克竞赛队,并在第42届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拿到了金牌。

进入哈佛后,张晨波选修了自己感兴趣的中国历史:“以前只能每周末在斯坦福中文学校学一点,现在终于能系统地学一遍了。”第一学期结束,张晨波那篇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论文,评到了A+。波波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一个多月泡在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研究《新青年》。——他的文理兼通,似乎可以从父亲身上找到影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