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芜湖米公祠有哪些景点?

 金樽清影 2017-08-12


五大景点

奇山阁看奇石,不知道“瘦、透、隙”为奇石之美;
杏花泉井里的水煮粥,颜色艳红如杏花;
米芾拜石的石头,可能是天外飞来的一块陨石;
把红鲤放进墨池一段时间后,红鲤会变成黑鲤;
宝晋斋收藏自晋唐以来历代名家碑帖160余方块,犹如一部中国书法简史实物陈列馆。
四大怪
“杏花泉井”、“拜石”、“墨池”、“鱼龙化石”
杏花井水煮粥艳如杏花开,米芾拜的石头天外飞来。
墨池里的红鲤变黑鲤,三十万年前的化石镇宝斋。

米公祠


《江南通志》载: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在无为城中建有聚山阁、仰高堂,又有宝晋斋,后改米公祠,古迹犹存。因米芾为官清廉,勤政爱民,在其离任、去世后,世人感其德政,将“宝晋斋”与米公军邸旧址扩建为米公祠。
原斋与部分藏品早已毁失。
近代在遗址上建起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藏书、藏品颇丰。
现馆、所内珍藏晋唐以下历代名家碑刻一百五十余方,还有50多位书法家的70余册行、草、篆、隶不同书体的法帖原件。
诸如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摹本,唐代钟绍京的小楷《临飞经》,宋徽宗赵佶的楷书《题唐十八大学士》,黄庭坚的行书《题画梅花帖》,苏轼《起居帖》,苏东坡与蔡襄的行书信札,元代赵孟頫的行书《前出师表》,明代祝允明的小楷《摹钟元常荐季直表》,文徵明的草书书信,董其昌“小楼刻烛听春雨,白昼垂帘看落花”的行书楹联,清代刘墉的行书《录诗数十首》等。
还珍藏米芾篆书《宋真宗御制文宣王赞》碑刻,经董其昌鉴定并题跋为米芾早期的楷书《题阳关图》以及值得一提的行书《炎宋章吉老墓表》拓片等,堪称洋洋大观。
这些稀世珍品和孤本,在十年浩劫期间,幸有图书馆干群悉心防护,使这批文化瑰宝免遭破坏。诸如石刻珍品,如今完好无损的镶嵌在县文物管理所的阅览室墙壁上,为游客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研究资料,也是验证历史文化发展的有力佐证。[4]

宝晋斋

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米芾任无为知军时所建。在得到王羲之《王略帖》、谢安《八月五日帖》和王献之《十二月帖》墨迹后,自题斋名——宝晋斋,以收藏晋人字画墨迹。他并于斋前掘池建亭,据宋史记载:米芾公余之暇,辄于亭内作书画,恶蛙声鼓噪,乃写一“止”字于纸上包一方砚,投入池中,蛙声立止,次日,池水亦变黑色,此池为“墨池”,亭曰“投砚亭”,于是留下了“投砚止蛙”的传说和“墨池、投砚亭”古迹。
嘉庆《无为州志·艺文志》中诗曰:
谁凿方池廨宇西,南宫墨潘若神栖。
临湖胜迹前贤似,洗砚遗规到处携。
鱼戏争告应不谬,蛙鸣禁约岂无稽。
监观聊当贪泉饮,一勺常清共品题。

墨池

墨池,系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米芾知无为军时所凿。池中筑一小亭,亭中一方形石桌,四个石凳,四周可依栏而座,这是他经常休憩读书挥毫的最佳场所。
明万历三年(1676),赵范知无为州撰《重修墨池记》载:南宋以后,米公手书“墨池”碑石已断残。
嘉靖三十二年(1663)修复此碑,立于“墨池”一侧。十余年后,旧址又废。
重新修葺的“墨池”池岸砌石,池中筑水心亭,池前垒土山立“墨池”碑。墨池周边栽柳,水中绿荷芳香,有小桥通投砚亭。现池、亭、碑尚存(米芾当年勒石碑已殒,今天保存完好的“墨池碑”为明代嘉靖年间朱麟书)。
清朝诗人颜尧揆(无为知州)曾作《七律》诗“初晴步墨池”赞誉墨池。“散衙偶尔步林塘,水满孤亭似客航。竹忽出栏无约束,鹤思冲汉独昂藏。墙倾久雨篱能补,桥湿初晴屐自将。绿柳四围眠复起,欣然人在水中央”。

投砚亭

宝晋斋前即墨池,池中建六角投砚亭。传说米芾当年听蛙声聒噪甚烦,遂拿砚投之,蛙不复鸣。第二天,“一池碧水变为黑色”,米公题“墨池”碑于旁,故称之为墨池。米芾抛砚台的这个亭子叫“投砚亭”。米芾公余之暇在此读书挥毫。

杏花泉井

成名于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无为州守顾浩于墨池南侧的杏林之下疏浚泉眼时喜见一脉清泉相涌,当即以杏花而命名,称之为杏花泉。该泉水入口,清冽甘甜,流淌时尚可闻得汩汩之声,顾浩甚喜,遂又建碑于泉之侧,并于该年九月二十日作《杏花泉》诗记曰:“老圃开生面,清泉出墨池。不因疏浚力,安得涌流时。细眼多于藕,浮花瑞若芝。根源仙杏共,应以杏名之。”其后,无为杏花泉小学即以此泉而命名。

拜石

墨池之北有一尊周身多孔、形同人立、老态端庄的石丈,又名拜石。据《宋史·本传》记载:“米元章守濡须时,闻有怪石在河濡,莫知其所自来,人以为异而不敢取。公命移至州治,为燕游之玩。石至,遂命设席拜于庭下曰:‘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言者以为罪,坐是罢。”相传怪石形如丈人,身躯有八尺多高,米芾每日政事之前袍笏拜石一次,从不间断,拜起石来更是如痴如醉,与石称兄道弟,日久成了一种怪癖,当时人给他一个绰号叫“米颠”,故而留下了“米颠拜石”的典故。这件事后来又被写入乾隆《无为州志·艺文志》中:
“拜石成遗事,山高与水长。亭亭风月下,千古忆襄阳。生无孤洁痴,再拜亦徒劳。但得南宫意,何须定折腰。吁嗟米老去,寂寞少知音。不敢效袍笏,恐悲石丈心。一拜留芳踪,盛名天下传。殷勤问石丈,谁继米家颠。”

聚山阁

位于米公祠内墨池一侧,清代建筑风格,是米公祠内景点之一。《江南通志》中记载米芾,在无为城中建有聚山阁、仰高堂,又有宝晋斋。

鱼龙化石

鱼龙是生活于中生代的一类海生爬行动物,现已灭绝,早三叠世是鱼龙发现最早的时期,安徽巢湖市(原地级巢湖市)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发现最早三叠纪鱼龙之地,先后发现有:巢湖龟山巢湖龙、巢县马家山皖龙、无为乌龙山鱼龙。
该鱼龙化石为我县百胜乡农民李经秋于1989年在乌龙山采石时发现,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坚定为“鱼龙化石”,形成于中生代早三叠纪时期,拘谨约二亿五、六千万年。
该鱼龙体长约1775px,其中头长约300px,尾部长约950px。从标本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它大大的眼镜、常常的吻部、突出的背鳍和桨状的鳍脚。不过它的鳍脚和尾部与典型的鱼龙相比还较原始,适应水生的能力还不很强,是较原始的鱼龙。这一鱼龙的发现对了解和研究鱼龙的起源、分布等问题提供了重要佐证。

现鱼龙化石存于米公祠博物馆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