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兵策(15)·美军“海神之矛”特种作战的启示

 金钱河南山牧童 2017-08-12


 

核心提示:201151日,美军特种部队执行了一项代号为“海神之矛”的作战行动,从指控模式、理论思维、战法设计和组织形态等多个方面展现了特种作战独特的取胜之道,对构建中国特色的特种作战力量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参考消息网84日报道(文/付征南)特种作战本质上是一种非对称作战,其核心是依托技术、战术、战法、装备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非对称优势,通过动用小股精干力量,对敌战争体系或作战体系的关键薄弱环节,实施出其不意的精确打击,力求以较小规模的战术行动,取得重大的战略或战役效果。

201151日,美军特种部队执行了一项代号为“海神之矛”的作战行动,成功击毙了9·11事件的主谋——“基地”组织头号人物本·拉丹,为一场历时十年之久的“猫鼠游戏”画上了句号,也从指控模式、理论思维、战法设计和组织形态等多个方面展现了特种作战独特的取胜之道,对构建中国特色的特种作战力量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新型作战指挥链灵活便捷

冷战后,美军以打赢时间、规模、强度和投入都相对有限的常规局部战争为基本着眼点,确立了以“国家指挥当局(总统、国防部长)-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任务部队”为主线的作战指挥链,逐步形成了以地区司令部为中心、以职能司令部为辅助的“战区中心型”联合作战司令部体系。在此体制下,美军依托某一地区司令部,以“敌军武装进攻”为触发点,根据预先制定、周密详实的应急反应计划,并适当调集其他力量,就可有效应对各类地区危机冲突,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就是典型案例。

然而,9·11后,特别是“两场战争”以来,以本·拉丹为首的“基地”组织相继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开辟游击战场,并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向全球治理薄弱的“三不管地带”持续拓展暴恐分支,其行动方式日益呈现出“兵民身份模糊难辨、作战手段混合交替、作战空间多维一体”的新特点,从而在平时与战时、民事与军事行动之间制造了一个巨大的“灰色区间”,使美军针对常规战争而设计的传统作战指挥链和应急反应计划都失去了用武之地。

在此背景下,为有效应对这类“信息化混合战争”威胁,美军以特种作战司令部下属的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为核心,以推行“任务式指挥”和“混合式指挥”为关键,逐步构建和确立了“国家指挥当局-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联合特遣部队”的新型作战指挥链,来遂行战略性的特种作战任务,重点打击暴恐组织高层头目等战争体系和作战体系的关键薄弱环节,以达到“一剑封喉”的“斩首”目的。其不同之处就在于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取代特种作战司令部成为整个作战行动的指挥重心,而且“国家指挥当局”的安排也较为灵活,中情局局长、联邦调查局局长等其他政府部门要员均可在得到总统授权情况下,替代国防部长进入作战指挥链,从而使作战行动的性质可随着任务目标的不同,在军事与民事行动之间进行灵活切换,以适应战场形势的动态变化,将作战行动的负面效应降至最低。

从“海神之矛”行动的实战情况看,美军作战指挥链由奥巴马和时任中情局局长的莱昂·帕内塔居中督导,时任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威廉·麦克雷文海军中将坐镇指挥,“海豹”6队主要操刀。其最大特征就是调整压缩了作战指挥环节,主要好处在于:一是隐蔽了作战意图,大大降低了作战行动的曝光率,减少了泄密的可能性;二是提升了指挥效率,赋予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和一线联合特遣部队较大自主权,使其可根据战场态势的不断变化,灵活调整作战计划;三是明晰了责权关系,使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可把精力主要用于部队管理等行政事务,从而确保部队建设的专业化水平,同时也使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可专司作战,进而提高军力运用效率。

“海神之矛”行动后,美军历次重大特种作战行动基本都沿用了这条新型作战指挥链,其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极大地模糊了特种作战的任务边界,使美军可充分利用国际法的“灰色地带”,根据目标对象和战场环境的不同而对作战指挥链、特别是“国家指挥当局”的构成和作战行动的性质做出灵活调整,从而达到“以民掩军、有效控局”的目的,将军事力量运用的法律负面效应降至最低。

特种作战理论决定成败

战场实践的成败得失,归根结底取决于作战理论的先进与否。“海神之矛”行动不仅让军方总指挥——威廉·麦克雷文成为美军特种作战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也使一本代表其思想精华的理论著作——《案例分析:特种作战理论与实践》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麦克雷文以“相对优势”概念为核心,以“简单、重复、保密、突然、速度、目的”六大原则为支柱,提出了一整套有别于常规战的特种作战理论。他认为,特种作战成败与否的关键,并不取决于敌对双方的总体实力对比,而是由双方在关键时间和地点上的兵力数量与质量对比来决定,也就是所谓的“相对优势”。攻方部队只要充分遵循六大原则,通过“拟定简单计划”(简单原则),“精心隐藏意图”(保密原则),“重复实施演练”(重复原则),“赢得突袭效果”(突然原则),“实现速战速决”(速度原则),“牢记使命任务”(目的原则),就可将克劳塞维茨所谓的“战争摩擦”,也就是敌方意志、突发事件和不确定性因素的负面影响降至可控程度,最终赢得胜利。

在这套理论指导下,美军根据20108月截获的情报,掌握了拉丹的藏身之地,并在阿富汗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秘密复制了本·拉丹的别墅,进行了针对性的演练。2011429日,奥巴马签署命令,授权以“海豹”6队为骨干力量的“海神”联合特遣部队执行此次任务。联合特遣部队于430日夜,乘坐隐形直升机,悄无声息地潜入巴基斯坦,以雷霆之势一举击毙本·拉丹。从进入战场到最后撤离,整个过程不到40分钟。

“海神之矛”行动以及美军此后几次重大特种作战行动的背后,都能发现这套理论的影子。

全新战法设计提供支撑

鉴于特种部队在兵力、火力和给养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实时、精确、可靠的情报支援,是美军成功遂行特战任务的前提和基础,对于目标锁定、方案拟制和行动实施,特别是在破解“基地”等暴恐组织的游击战策略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也意味着“信息化混合战争”时代,“情报-监视-侦察”等信息化力量可以“不战”或“小战”方式,在打击对手战争意志、削弱其作战决心、破坏其行动计划方面发挥关键的“劝阻拒止”作用,其地位角色正逐步由传统的辅助支援向主战力量方向转变。

在此理念指导下,美军经过多年战场实践,逐步破解了“基地”等暴恐组织的活动规律,依托人力情报网和“大数据”等尖端信息技术手段,摸索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新战法——“F3EA”(发现-锁定-完成-利用-分析),“发现”(find,识别和定位目标)-“锁定”(fix,对目标连续实施监控)-“完成”(finish,捕获或击毙目标)-“利用”(exploit,通过审讯俘虏等人力情报手段寻找后续目标)-“分析”(analyze,分析对手行动规律和运作模式)。

这套新战法的核心举措主要包括:一是构建人力情报网络。针对“基地”组织作案手段残忍、恐怖袭击不得人心的情况,“F3EA”的首要重点是破解游击战“兵民一体”的基本原则,从宗教、语言和文化等多方面入手,加大舆论宣传攻势,最大限度争取当地民众信任,鼓励其帮助美军剿灭暴恐势力。

在“海神之矛”行动中,本·拉丹的最终“伏法”也主要归因于美军从他最信任的信使——谢赫·阿布·艾哈迈德身上所获得的线索。

二是强化技术侦察手段。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能力,是特种作战行动的“神经中枢”。美军主要依托“国防部信息网络”,使信息获取、处理和传递能够通达各要素、中枢和终端,让全球部署的特种部队可按授权和需要,与中情局、国家安全局和国防情报局等国家整个战争体系和作战体系的“血脉”和“经络”保持一体通联,实现战场态势实时或近实时共享。

“海神之矛”行动之前,美情报部门就通过人力情报、无人机航拍和卫星监控等手段对本·拉丹住所展开了长达8个月细致入微的侦察,使“海豹”6队几乎掌握了这所住宅的全部构造,甚至包括哪些门上锁、哪些门不上锁等具体细节,从而确保了整个行动的精确顺畅。

此外,美军还依托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把情报分析与特战手段融为一体,持续扩大特种作战的活动范围,将触角扩展到非洲、中亚和西亚等广大地区,使战场效率持续跃升。

三是加大心理战攻势力度。美军从心理学角度,以深入了解对手“欲望、信仰、恐惧”为切入点,加大了对“基地”组织高级头目的心理战攻势,频繁散布本·拉丹和扎卡维“被击毙”“被生擒”及其“大权旁落”等假消息,迫使其不断通过发布录像和录音的方式来澄清谣言、稳定军心。而美军则可通过这些声像信息所透露出来的蛛丝马迹,对其藏身之地和身心状况进行精准的研判,然后再按图索骥将其一举击毙。

例如,美军正是依靠扎卡维20064月所公布的一份录像带,才最终锁定了其藏身之地,进而为“斩首”行动铺平了道路。

联合特遣部队高效行动

从活动规律上看,以本·拉丹为首的“基地”等暴恐组织一般都藏匿在地况复杂的山区,没有统一的指控中心,但却可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将全球分散部署的作战人员、分支单元和暴恐行动整合为一个有机网络,从而导致美军专门为冷战时期高强度军事对抗而设计的一系列高端战法、技术手段和组织形态日渐失效,陷入了“越反越恐、越恐越反”的恶性循环。

在此背景下,美军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针对“基地”组织的决策行动周期规律,提出了“以网制网”的新策略,对部队组织形态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将特种部队、情报部门和常规部队,以及无人作战系统和网络战等高科技手段无缝融为一体,打造了多支跨军种、跨部门和跨领域的联合特遣部队,实现了战役战术模块与战略战役支援要素的全面融合。同时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将分散部署的各联合特遣部队连接成网,形成了“分布式”“去中心化”和“网络化”的“团队体系”(team of teams)。实现了从“看”到“打”无缝链接、“观察-判断-决策-行动”(OODA)决策周期快速循环和作战流程高效运转,有效提升了部队的态势感知、指挥决策和协同行动节奏。

在此理念指导下,美军20039月开始从中情局、联邦调查局等政府情报部门,以及美、英、澳等盟军情报和特种部队网罗多方面人才,相继组建了多支跨机构的联合特遣部队,以重点搜捕拉丹、萨达姆和扎卡维等高价值目标。

从构成上看,美军特种作战联合特遣部队由两个军种建制以上部队或配属部队组成,通常可根据作战任务性质、目标、对象和环境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兵力编成模式和战术技术手段,达成预定目的或完成指定任务后即行解散,具有“规模弹性化”“任务定制化”“编组模块化”等一系列新特点。各作战分队、作战层级、作战部门可依托“国防部信息网络”,实现信息自由交互、态势实时共享、察打力量一体的“耦合”互动效应。

“海神之矛”行动中,以“海豹”6队为骨干的“海神”联合特遣部队,就依托强大可靠的信息支援网络,特别是RQ-170隐身无人机和参战队员随身携带的摄像机实时传回视频,使奥巴马可在白宫对整个作战行动实施监控,并与中情局局长帕内塔和前沿指挥官麦克雷文通过视频保持沟通互动,随时对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做出决策,从而实现了不同层级同时掌握同一态势,上级改变指令与下级同步实施的高效指挥控制,确保了整个作战行动的高效顺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