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灾难后遗症:逼捐的戏精们透着一股“恨人穷”

 瀚海人 2017-08-12

null

大灾大难后,捐款向来免不了。尤其对于那些名人,富人而言,不捐都不行。我们所面对的任何灾难,都会有一种并发的后遗症存在,舆论上比较模糊,声势上较为盛大,它不是一个人的诉求,而是一伙人的纠缠。于是,“逼捐”横空出世,盛名与财富原来也可以成为被喊打的理由,真是够丧。

从小到大,见过的捐款情景已经够多,也不想再见,因为大凡捐款,背后一定没什么好事情。不过,有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凡捐款都要比个高下。捐的多的人,会上榜,会被羡慕,但终究会被“恨人穷”。

我总觉得,捐款就是一种爱心表达,互助力量。每个人有权利捐多捐少或者不捐,至于捐款者自己有多少钱,有没有钱,干你屁事儿。一个人有能力做什么事儿和愿不愿意做什么事儿,本来就是两回事儿。有能力而且捐了,这是情分,有能力不去捐,那是本分。捐不捐都是自己的事情,为何要听别人的意思?

凭借《战狼Ⅱ》收获较多财富的吴京被“逼捐”,我一点都不觉得意外。过去我们常讲,没有绯闻的明星都不算大明星。可是,这俨然已经进入开放时代,恋爱和婚姻都不在被道德固化,绯闻中的吃瓜逻辑也慢慢瓦解。于是,大明星的标准也变成:没被“逼捐”过的名星都算不得大明星。

坦白讲,热衷“逼捐”的那些人本来就是一群戏精。自己从来都可能没捐过一毛钱,却希望自己嫉妒恨的明星,富商们捐尽家底。貌似人家捐了财物,自己就能感同身受似的。他们并非为呼吁捐款本身而热情,很多时候他们只是过不了“恨人穷”的狭隘之道。

见不得别人好,就希望别人“大出血”,“恨人穷”这种小市民的秉性一直以来都很丧。一个名人如果有钱不捐或少捐,“恨人穷”的思维就会期盼他遭遇破产。假若未来有一天恰好遇到坎坷不顺,“恨人穷”的思维就会顺势把因果关系给钦定了。

总之,有钱有名就的为社会做点什么,这是“戏精们”赖以生存的最佳准则。至于自己的无能和弱智,却好像成为一种优势一样,招摇在市井的灯红酒绿里。我一直觉得,“戏精们”很可悲。自己本来已经够惨,够弱,够无聊。却硬要拉着够不着的阶层一起舞蹈,一起自撸,最终成为被钦定的极品傻逼,也不知道为毛。

是的,鲜花与大粪从来都不会单独出现,傻逼和戏精也是如此。更多时候,他们是一群人的不同嘴脸罢了。群众的眼睛真的雪亮吗?逼捐的戏精真的热心吗?这些经不起考验的问题,有时候只能作为煽情而存在,对于现实的问题而言,并没什么卵用。

“恨人穷”这种古老的文化体系,在现行的社会里依然很张狂。它不只是陌生人之间的责难,更多时候在亲密人之间会变本加厉。你有的,别人也有,可以为友;你有的,别人没有,便会成怨。这是俗世里最难逃的一种逻辑,也是“恨人穷”的发源之因。

“逼捐”不会停,“戏精”不会死,“装逼”不会完,这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特色。不红的时候,各种阻力不让你红,红了的时候,各种声音让你去出头。活在这样的时代里,每一个人都在负重前行,能不能出头看的不是造化,而是戏精们能不能放过你。

本文来自凤凰号,仅代表凤凰号自媒体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