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为它,我们今年多活了一个月!

 轻风的起点 2017-08-12


今年比去年多了一个月! 纳尼?这是真的么?!

小忆

掐指一算,去年是丙申年,有355天;今年是丁酉年,却有384天!


小文

难道上天感受到时光流逝太快,就手指一点,给今年多加了一个月?

小忆

不不不,你想多了。其实这多出来的29天,是因为今年有两个六月,也就是多了一个闰六月。 


小文

哇,你好博学。 收下我的膝盖!

小忆

其实“闰月”这事儿,小忆也不太懂,还是请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北京联合大学研究员张勃,给大家讲讲闰月的小姿势吧。



《科普:农历中的闰月是怎么回事?》来源:柴知道


“闰月”源于阴阳合历的设置 


小忆

张老师,您好! 请问下,“闰月”的出现是因为阴历记时吗?

张勃

“闰月”的确与阴历有关,但不全是。大致说来,不同文明的记时方式主要有三种:阳历、阴历和阴阳合历。中国的传统历法是阴阳合历,“闰月”其实是调和阴阳的设置。


小忆

“阴阳合历”又是什么呢?

张勃

阴阳合历,是兼顾阳历和阴历,调和太阳、地球、月亮运转周期的一种历法。


简单说,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又称太阳历,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阳历有平年、闰年之分,每四年一闰,但只闰一天,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而阴历,是以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一年12个月为基础制定的历法。由于月亮绕地球的长度约为29日12小时左右,所以一个阴历年为354天或355天。


小忆

这样算来,阳历年比阴历年多了11天! 一般夏天都是在阴历三月末到七月初, 照这样发展下去,以后岂不是要到阴历的冬月、腊月去了?! 

张勃

你说的没错,如果人们不加干涉,的确会出现这个问题。也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机智的古人设置了“闰月”,并使用一种调和太阳、地球、月亮运转周期的历法,也就是阴阳合历。


我国传统历法把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设置为一天,把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亮相重合的时候定为一个月的开始,根据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规定为一个月,虽然每一年的长度可能并不相等,但如果将每一年的长度平均一下,就可以发现一年大约就是回归年的长度。这样的历法,既可以保证月圆之日是在每个月份的中间,又保证根据月份能够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而之所以能够做到调和阴阳,关键就在于“闰月”的设置。闰月使人们既可以确定一年周期的起始点,又可以调整历法上年的长度,使其尽量与回归年接近。


小忆

腻害了,我的祖先! 那么,闰月从何时产生的呢?

张勃

在我国,设置闰月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记载。《尚书·尧典》提到尧任用贤能之士,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以掌握日月星辰的规律,告诉老百姓时令的变化,不耽误农业生产。


小忆

哇!这么早就有闰月了呀,那古人是如何规定闰月的呢?

张勃

先秦时期的闰月,一般放在一年的最后,所以被人称作“十三月”;而汉代初年,以十月为一年的开始,九月为一年的最后,闰月放在九月之后,所以被人称为“后九月”。后来,伴随着二十四节气的逐步完善并加入历法,人们规定把没有“中气”的月份定为闰月。


闰月的规定与“中气”有关


小忆

刚才您说古人规定将没有“中气”的月份定为闰月,“中气”是神马  “气”?

张勃

咱们常说的“二十四节气”,其实包括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其中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为十二节气,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为十二中气。通常一个阴历月里既有一个节气,又有一个中气;但是个别的月份只有节气而无中气,这样的月份就成为闰月。像今年六月之后的这个月,就只有一个节气立秋,所以就成了“闰六月”。



小忆

那么,是不是每个月份都有成为闰月的可能啊?

张勃

的确如此。但闰月在年中的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比如上半年的闰月明显多于下半年,闰正月、闰九月、闰十月、闰冬月和闰腊月都十分罕见。



小忆

哇,闰腊月,岂不是可以过两次除夕?!

张勃

哈哈。据推算,从公元1645到公元3358的1700多年中,闰正月和闰冬月各有6个,闰九月和闰十月各有9个,闰腊月只有1个,时在公元3358年。


小忆

哎,我是享受不到第二个除夕了。话说回来,那些在闰月出生的人,在没有闰月的时候该怎么过生日呢? 

张勃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一般的做法是如果年内有自己出生的闰某月,就在闰某月过;如果没有,就在某月过。比如,今年闰六月初一出生的人,8年之后才会等到又一个闰六月,2025年他在闰六月初一过生日,其他年份在六月初一过生日即可。


闰月的习俗及其意义 


小忆

闰月的时候是不是有一些习俗活动啊?我听说有一些地方嫁出去的女儿会给娘家送“闰月鞋”

张勃

与一般月份相比,闰月是特殊时间。围绕这个特殊时间,民间形成了一定的习俗活动,至今仍然在一定范围内流传。送闰月鞋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小忆

为什么会送闰月鞋呢? 

张勃

因为在我国不少地方,人们认为有闰月的年份为多事之秋,于长者不利,在这样的年份里,出嫁的女儿要给父母送双闰月鞋,父母穿了闰月鞋,就能逢凶化吉,健康长寿。所谓“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一些地方讲究闰月鞋的鞋面要带有红色,具有驱邪求吉的作用。


 


小忆

一般说来,民间习俗的出现都有相关的故事,送闰月鞋的习俗是不是也有故事啊?

张勃

对的。传说明朝时,山东兖州乡间一个叫李花的美女,被县官娶为妻后得意忘形,连生身的父母也不放在眼里,和娘家断了来往。后来李花得病,当地医生束手无策,县官最后只好请来名医李时珍为她疗治。


李时珍就开了下面的处方:“赶快给娘家的父母做一双鞋,这样病情就可以减半;亲手把鞋给老人穿上,病情就可以痊愈;如果每年的三月初三、六月初六、九月初九探望父母,此病永不再患。”之后又唱了一首《三六九闺女回门歌》:


“三月三,回娘家植树屋后边;

  六月六,小幼树遇旱水灌透;

  九月九,莫忘了施肥如浇油。”


县官得到妙方,十分高兴,一面说服夫人做新鞋,一面着手准备树苗。到了三月三,李花和丈夫带上新鞋和树苗探望双亲,见到爹娘,心酸落泪,痛哭一场,病情明显好转。到了六月六和九月九,李花又和丈夫前来为三月栽下的树苗浇水施肥,由此,李花和娘家的关系日益密切,病也好了。李花做鞋送鞋的时间正是闰三月,所以大家称这鞋为“闰月鞋”,闰月为父母送闰月鞋的风俗也就流传开来了。



小忆

除了“送闰月鞋”,民间在闰月时还有其他的习俗吗?

张勃

除了鞋,有些地方还会送其他的礼物:比如在台湾地区,出嫁女需要买一副猪脚和面线给娘家母亲;江西抚州一带,出嫁女要送母亲一只银手镯,为母亲祈福平安;而在铜鼓东山乡地区,人们认为闰月所在的年份是“天增岁月人增寿”,这时为老人准备寿衣、寿材(棺材),会起到更好的祈福延年的效果。


当然也有些地方讲究娘家为出嫁女儿送礼物,比如江西玉山一带,娘家会在闰月送女儿送雨伞、蕉扇,寓意娘家是女儿的保护伞,祝福女儿早生贵子,为夫家招财,财丁两旺。福建、江西等地还有请出嫁女回娘家吃闰月饭的做法;如果父母不在了,就由兄弟请。通过一些风俗密切出嫁女子与娘家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乡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忆

这样看来,闰月的习俗都与出嫁女子和娘家有关系,这种习俗设置是不是有背后的深层含义啊?

张勃

是的。总体来看,闰月讲究出嫁女子与其娘家之前关系的联结。在从夫居为主流的传统社会,女子一旦出嫁,便离开家乡,到陌生的环境中生活,难得与亲生父母朝夕相处。所以,如何处理好姻亲之间的关系,维系出嫁女与娘家,尤其是与亲生父母、兄弟姊妹之间的情感联系,一直是民间社会重视的问题。


我国在很多传统节日里都有出嫁女子回娘家、走亲戚的习俗活动,送闺月鞋、吃闰月饭就是其中一种社会安排,它借助闰月这一特殊时间,来制造出嫁女与娘家人亲近联络的机会,从而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双方的情感联系和精神支持,缓解了出嫁女子在夫家生活的不适。



小忆

那么到了今天,这样的习俗在您看来是否值得延续下去呢?

张勃

在当代,出嫁女子与娘家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送闰月鞋这样的做法,更多表达的是出嫁女对父母的关爱和孝心。值得注意的是,现在闰月鞋的故事不仅发生在出嫁女子和娘家人之间,也发生在儿媳与公婆之间,这是闰月鞋习俗在当代的变迁,对于和谐家庭关系的维持具有积极作用。赠送闰月鞋,如同冬至进履一样,是有温度的习俗,值得提倡。


小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