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回短信、点链接,钱就没了!诈骗3.0时代已到来,务必重视防范!

 cxag 2017-08-12

进入诈骗3.0时代,先看警方刚刚公开披露的两个案例:

一、中国 深圳 何先生案件

2017年2月3日,深圳的何先生报案称,自己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手机被远程锁定,银行账户被绑定京东商城,并通过白条功能进行消费和信用贷款,损失53000元。

在抓获嫌疑人并完成全部审讯工作后,警方披露其作案手法如下:

整个过程中,受害者何先生没有做出回复短信、点击链接等任何动作,他和骗子之间也没有任何接触和交流,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账户的钱就被全部盗刷,并且欠了一大笔钱。恐怖吗?恐怖。警方称这伙人为“午夜幽灵”。

二、中国,上海,丁小姐案件

2016年的9月15日,丁小姐起床后发现手机上收到两条短信,一条显示她在银行预留的手机号被修改,另一条显示她已开通短信过滤和短信保管业务。经过查询自己的银行账户,发现被人分三次取走10多万元。

警方经过侦查,披露了骗子的作案手法:

在整个作案过程中,丁小姐也没有进行任何操作,也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钱财被盗一空。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后,发现犯罪分子已经掌握包括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在内的个人信息3.2亿条,1万多个银行账户被破解,最多的一个银行账户余额有3000多万元。

被新闻媒体曝出来的永远只是冰山一角,类似的作案手法已在全国各地出现,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即:现在的电信网络诈骗已无需受害者的任何参与,任何人都有可能在一夜之间一无所有可悲的是,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为方便大家了解整个诈骗史,我们将诈骗划分为1.0、2.0、3.0时代,各时代特征总结如下:

1.0时代:街头诈骗时代

人类出现——20世纪末

“骗”——作为一种处事方式,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瞒天过海”、“暗度陈仓”这些成语里都含有“骗”的成分。后来,诈骗行业逐渐走上专业化轨道,少数人不断钻研诈骗知识,逐渐形成不同诈骗门派,也催生出“掉包分钱”、“卖古董”、“挖耳朵”等经典街头骗局,并代代相传。总体来说,这个时期的诈骗主要以街头诈骗为主,骗子必须接触受害人,还只是零星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卖假古董诈骗)

2.0时代:电信网络(接触型)诈骗时代

21世纪初——2016年初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电信、网络等通讯技术及现代金融行业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台湾骗子的开拓创新,电信网络诈骗迅速向全国蔓延,并于2013年左右形成了以七大诈骗重灾区为主的诈骗格局。“冒充公检法”、“重金求子”、“机票退改签”、“网购商品退款”、“我是黑社会”等经典骗局热度不减,直到现在,每天仍有不少人被骗。总体说来,这个时期的诈骗不再要求骗子和受害者实地见面,但还是要通过电话、网络的方式来实施恐吓、诱骗,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从广义上讲,还是属于接触型(通过电话、网络接触)的诈骗。

(重金求子诈骗广告)

3.0时代:电信网络(非接触型)诈骗时代

2016年末至今

到了2016年末,随着诈骗土壤逐步肥沃,诈骗人才不断成长,黑客队伍慢慢壮大,一种全新的完全非接触性的诈骗方式悄然形成。即:骗子不再通过任何方式与你进行肢体、语言或文字上的接触、互动,仅通过各个行业存在的漏洞和掌握的大量个人信息,就能悄无声息地窃取你所有的钱财,并透支你的信用。也就是说,在你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你银行卡上的所有钱财会一扫而空,并可能欠下一屁股债。本文开头说的两个案例即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如何防范?

从开头的两个案例我们知道,骗子的成功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公民个人隐私大量泄漏,包括银行卡密码在内的信息随处可买。

第二,受害者多个账户密码设置相同,很容易被撞库。

第三,网上银行通过支付密码和短信验证码就可以完成所有操作,易被骗子利用。

第四,通讯运营商部分业务易被骗子利用,运营商甚至不能识别骗子通过改号软件拨打的电话。

作为一个普通群众,最好的防范办法,就是不要在多个网站使用同一密码,一些邮箱、小网站的登录密码千万不要与银行账户支付密码相同。但即使每个人都做到这些,如果通讯运营商、银行不提高安全策略,诈骗泛滥的土壤不彻底改良,公民的个人隐私还可以被任意泄露和买卖,那终究阻止不了诈骗3.0时代的到来!

诈骗3.0时代,自求多福吧!

手机突然变静音千万要当心!

已有多人卡上钱被转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