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撷取一个个意味深远的人生故事,用故事中的人生起伏,盛衰变化,来佐证洪应明一句句菜根妙语;也通过那一句句菜根妙语,来诠释故事中的一段段命运无常,世事变迁。 ——社群营销专家 白山 第八十九课:末路知退:削发为尼武媚娘自救 【菜根妙语】 人情反覆,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 【菜根故事】 武则天是中国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年仅十四岁的时候便被唐太宗召入宫中,入宫之初被封为才人,后来因为才情俱佳,深得太宗喜爱,被唐太宗昵称为“媚娘”。当时宫中负责观测天象的大臣警告唐太宗,说唐皇朝将遭“女祸”之乱,有一个“武”姓女子将取代李姓成为唐朝皇帝,而且这名女子现已入宫。唐太宗出于为李姓江山的考虑,将宫中所有姓武的人都逐一排查了一遍,并做了妥善的安置,唯独对于武媚娘,因为自己对她早已爱之刻骨,始终不忍加以处置。 当时唐太宗身体大势已去,虽因受方士蒙蔽,大服丹丸,获得一时的精神陡长,纵欲尽兴,但没过多久,便身形槁枯,行将就木了。当唐太宗自知将死时,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李家的江山,所以他要趁自己还有一息尚存的时候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肃清道路。在临死之前,李治和武则天都在他床边,他当着太子李治的面问武媚娘:“朕这次患病,一直医治无效,病情日日加重,眼看着是起不来了,你在朕身边已有不少时日,朕实在不忍心撒你而去。你不妨自己想一想,朕死之后,你该如何自处呢?” 武媚娘是何等冰雪聪颖之人!太宗虽行将就木,但她此时可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年华,她深知一旦太宗离世,自己难免就要老死深宫,所以她时时留心另择新枝的机会。当时的太子李治见武则天貌若天仙,早已对他仰羡异常。 所以当媚娘发现李治对她的爱慕之后,两人当即一拍即合,山盟海誓,只等唐太宗撒手,便可仿效比翼鸳鸯了。此时的媚娘哪能听不出太宗的言外之意?怎么办?她心里清楚,只要现在能保住性命,就不怕将来没有出头之日。于是她赶紧跪下说:“妾蒙圣上隆恩,本该以一死来报答。但圣躬来必即此一病不愈,所以妾才迟迟不敢就死。妾只愿现在就削发出家,长斋拜佛,到尼姑庵去日日拜祝圣上长寿,来报效圣上的恩宠。” 唐大宗本来是要处死武媚娘,但毕竟他曾是自己的喜爱之人,心里多少有些不忍,现在武媚娘既然敢于抛却一切,脱离红尘,去当尼姑,那么对于子孙皇位而言,也不可能有什么危害了。唐太宗一听,连声说“好”,便命她即日出宫,“省得朕为你劳心了”。 武媚娘拜谢而去。李治也借机溜了出来,对武媚娘呜咽道:“卿竟甘心撇下我吗?”媚娘满脸无奈的忧伤,她回身仰望太子,叹了口气说:“主命难违,只好走了。”“了”字未毕,早已泪如雨下,泣不成声了。太子道:“你何必自己说愿意去当尼姑呢?”武媚娘平息了一下情绪,把自己的担心告诉了李治:“我要不主动说出去当尼姑,只有死路一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殿下登基之后,不忘旧情,那么我总会有出头之日……” 太子李治佩服武媚娘才智,当即解下一个九龙玉佩,送给媚娘作为信物。太子登基不久,武则天很快又被召入宫中。 【智慧点睛】 武则天在面临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候,对眼前形式的利害关系有着清楚的分析,在危难面前能迅速分清主次,准确拿捏自己进与退的分寸。在太宗皇帝要求她一同陪葬的时候,她不是硬顶硬的一口回绝,而是巧妙作答,首先为自己赢得了生的机会,然后有用“削发为尼”为自己找到了合适的生存空间,并对太子说“只要殿下登基之后,不忘旧情”求得了翻身的机会,最后剩下的就只是静等时机成熟,自己掌控国家大权,成为万人景仰的一代女皇。人世冷暖变化无常,人生道路崎呕不平。当你遇到困难走不通时,要明白退一步的方法,可见知退知进,才是成事至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