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是人生的重要课题,善于取舍是一种境界。只想得、不想舍的人,其结果可能失去一切。 ——— 白山 社群营销专家 第60个启示:说人喜嗔喻:要善于接受批评 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可大多数人都为了保全面子而不愿承认这一点。一旦他们承认自己的不足,就会担心别人小看自己。可事实却正好相反,你真心地接受别人的批评,坦白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愿意改正它,你的人格修养将得到提升,你会得到更多人的敬佩。 【原文】 过去有人,共多人众坐于屋中,叹一外人德行极好。唯有二过:一者喜嗔。二者作事仓卒。尔时此人过在门外,闻作是语,更生嗔恚,即八其屋。擒彼道己过恶之人。以手打扑。 傍人问言:”何故打也?” 其人答言:“我曾何时喜嗔、仓卒?而此人者,道我恒喜嗔恚、作事仓卒。是故打之。” 旁人语言:“汝今喜嗔、仓卒之相即时现验,云何讳之?” 人说过恶,而起怨责,深为众人怪其愚惑。 譬如世间饮酒之夫。耽荒酗酒,作诸放逸,见人诃责,返生尤疾。苦引证佐。用自明白。若此愚人,讳闻己过,见他道说,反欲扑打之。 【译文】 过去有个人,和很多人坐在屋中,他感叹一个当时不在屋中的人品行很好,只有两点缺失:一是爱发怒生气,二是做事鲁莽。恰巧当时那人在门外经过,听了这话,立即勃然大怒,冲入屋内,抓住那个说自己坏话的人,举手就打。 旁边的人问道:“你为什么要打他?” 这人回答说:“我什么时候喜欢发怒、做事鲁莽了?而这个人说我总是容易发怒,做事莽撞,所以我才打他。” 旁边的人说:“你现在的样子,已经使你爱发怒、冲动莽撞的行为得到验证了,怎么能够隐瞒得了呢?” 被别人指出过错就怨恨不平,这正是一种令众人感到不可理喻的愚蠢行为。比如世间喜欢饮酒的人,荒废正事沉溺在酗酒的状态中,还做出种种肆无忌惮的事情,遇到对其批评指正之人,反而。生怨恨。而且还千方百计证明自己的清白。这就像那个愚人,忌讳别人说自己的过错,听见别人议论,反而想去扑打别人一样。 【以喻引事】 通常情况下,我们总喜欢批评他人,但却不喜欢受人批评。因为批评针对的往往是缺点、短处、不足……无论是谁,被人指出缺陷之处,总是一种不愉快的感受。那些自以为是的人更是不喜欢遭人批评,他们甚至会认为批评者不怀好意,是瞧不起自己,因而他们对待批评的做法往往是置之不理或加以反驳。 有时甚至会像寓言中那个愚蠢的人一样,听到别人的指责,不但不思悔改,反上前去扑打别人。他们的想法是,无论怎样,就是不能让批评损坏了自己的尊严与形象。殊不知,越是害怕承认缺点,越是不能接受批评,越显出了你低劣的修养,越把自己推向错误的深渊。最终葬送的是自己,而不是批评你的人。 一棵长得高大挺拔的树,非常欣赏自己的身材,并引以为傲。有一天,一只啄木鸟停在树上,它听到树干里有许多小虫啃噬的杂音,便用长喙在树干上啄一个洞,准备将小虫一一吃掉。这棵大树非常生气,它不能忍受美丽的枝干被啄出一个一个的洞,便开口责骂啄木鸟,并把它赶走了。于是小虫在树干里长大并生了更多的小虫,它们不断地啃噬着树干,逐渐把它吃空了。有一天,刮起一阵强风,这棵大树便拦腰折断了。 生活中的批评就像故事中的啄木鸟。它会给你除去身上的“小虫”,这似乎使我们非常不畅快,但这些不快却会成为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为了使你更健康,你必须忍耐一下暂时的不快,接收批评。 其实,要想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和优秀,接受批评是最好的方法。一个优秀的人的成长,就是接受批评自我完善的过程。 1929年,当罗勃被任命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时,流言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 为什么?因为当时他刚30岁。八年前半工半读的他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做过作家、伐木工人、家庭教师和售货员等职业。他的资历实在太浅了,于是老一辈教育家大叹教育界的衰落。报纸上登出评论文章说他太年轻了,完全没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说他的教育理念完全不成熟等等。 他顶着舆论压力毅然就职。面对那些如山崩落石般打在他头上的批评,他也十分苦恼。 一天,他的老父亲拿着报纸对他说:“儿子,他们说的很凶,我知道,但你必须记住,没有人会愿意去踢一条死狗。” 他听后,一下子想通了很多。他不再去理会那些无聊的言论,全身心扑在芝加哥大学的管理工作上。事实上,他成为了该校历史上最著名的校长之一。 一个聪明的人,从赞扬中得到热情,从批评中得到的是进步。这样,他会渴望赞扬,也不会拒绝批评。 当然,批评自有高低之分,高明的批评,能使人茅塞顿开,甚至生出相见恨晚之感;差劲的批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让人哭笑不得的批评,先将别人原意曲解,然后加以自以为是的批评。但不管哪一种批评,都有它有益的一面,你要学会接受! 有一天,墨子痛骂他的弟子耕柱子。耕柱子很难过,觉得自己很委屈,抱怨说:“为什么我犯的错误最少,却总是受到你这么严厉的批评呢?” 墨子听后问道:“驾驶一匹马和一头羊上山,如果是你,你会用鞭子抽打马还是羊?” 耕柱子马上回答:“我当然是要打马了。” 墨子接着问:“你为什么是去打马而不是打羊?” 耕柱子回答:“马儿力大跑得快啊!打羊也是白打。” 墨子最后郑重说道:“我之所以这么严格要求你,正是因为你像马而不是羊,值得我批评啊!” 用鞭子抽打马,马虽然要经受鞭痛之苦,但是如果没有这一次次抽打,要想成为千里马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批评也是一样,挨批的滋味也很不好受,但是要知道只有服下批评这剂良药,你行为上的“毒瘤”才能彻底根除。明白了这一点,当受到严厉的批评时,你就不应该抱怨,不该觉得委屈,而应该感激愿意指责我们的人。 即使是恶意的批评,也常包含着合理的成分。我们不妨以平静的心态将其中的恶意剔除,而将其中合理的那部分引为借鉴,这样你就不会为遭受批评而难过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