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徐渭-----当代山水画家黄叶村

 三度精舍 2017-08-12

   

当代徐渭——不应被遗忘的当代山水画家黄叶村

谁识枥中千里马 可怜死后说梵高

     1988年11月30日,当代画家黄叶村的遗作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全国政协副主席方毅、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著名书画家沈鹏等相继前往参观。方毅同志在展厅里对记者说:“黄叶村的每幅画都是宝贝,有神韵有诗韵。传统山水画能达到这样境界的画家,现在已经不多了。你们回去对安徽同志说,应该进一步宣传他。”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新闻单位都作了最高层次的报道。《光明日报》称他为“继黄秋原、陈子庄之后的我国又一梵高式画家。”

当代徐渭——不应被遗忘的当代山水画家黄叶村

当代徐渭——不应被遗忘的当代山水画家黄叶村


      一位普普通通的画师,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一经品题,身价十倍。从此,黄叶村的作品,一时“洛阳纸贵”,大有千金难求之势。要了解其中底细,还要从他的曲折身世和他刻苦追求艺术生活说起。
      黄叶村(1911—1987)原名厚甫,学名成昆,芜湖县澛港人。父亲黄思进是个裱画师,写得一手好字,并擅长绘画人物、花卉。黄叶村从小受到家庭熏陶,耳闻目染,与书画结下不解之缘。七岁时,他就在私塾里临摹颜鲁公的《麻姑仙坛记》和《多宝塔》书贴。1920年他以优秀成绩考入澛港公立小学,因为家境贫寒,仅有十岁的黄叶村就乘着木排,在芜湖长街替一些小商店书写招牌,挣些零钱,补助家中生活。十五岁那年,黄叶村又因家庭困难而留学,在一家杂货铺当学徒,后来因无志从商又回到家中专攻书画。弱冠之年的黄叶村,书画技艺在家乡小有名气,上门求书画的络绎不绝。为了追求艺术生涯,1934年,二十三岁的黄叶村,只身来到皖北霍邱县城关松滋小学任图画教师。不稳定的教师职业,又使他东奔西走,吃尽了苦头。从1937年到1962年,他先后在安徽的太平、屯溪、歙县、泾县、南陵、青阳、贵池、桐城、安庆、怀宁等地的中学和师范任教。长期的萍踪生活,使他怀念乡土,不能自己。有一次,他读着苏东坡诗:“野木参差落水痕,疏林歌到出霜恨。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因慕其意,而改名为“黄叶村”。

当代山水画家黄叶村作品欣赏

当代山水画家黄叶村作品欣赏

      黄叶村出生于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陶冶于山水间,拓宽了眼界。他在歙县一段日子里,在当地宿儒汪福熙的指导下,学习新安画法,并经常到汪家与其子汪采白一起切磋画艺。黄叶村不仅得到汪氏父子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得以饱览汪家收藏的历代名人字画真迹,悉心揣摩。其临画作品,几乎乱真。他对石涛、石溪、梅清,“四王”以及郑板桥、黄宾虹等人作品十分崇拜,但他好古而不泥古,在山水、花鸟、书法、篆刻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就是汇集新安画派各家之长,又溶进了唐宋以来诸名家之精髓,苍润浑厚,自然流畅、清新隽永。如他的《山雨欲来》泼墨山水画,那错落有致的杂树,跌宕起伏的山峦,婉蜒曲折的山径,飞动缭绕的云层,更是艺术珍品,使人百看不厌。从绘画上讲,他尤以画竹见长。他笔下的竹子,老嫩疏密,错落相宜,风晴雨露,各具风姿,融入了自己情操和品德。如那刚劲的风竹,不屈的雨竹表现了不屈不挠的意志;那清灵的露竹,挺拔的晴竹,表现了追求光明,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画上题句,相得益彰。如“生平爱画竹,画竹常青青。月上清影泻,风来奏好音。”“竹是四君子之一,虚心向上,节节长青、宁折不弯。”因自号“竹痴”,人称“江南一枝竹”。

当代山水画家黄叶村作品欣赏

当代山水画家黄叶村作品欣赏

      他的书法揉合了篆隶魏书的多种笔法,方圆并施;力透纸背,雄虬朴拙,自成一家。他的金石,执刀方寸之间,体现了严谨治学精神和深博的学养功力。
      由于他长期艺术的追求与教育事业上的无私奉献,一直孤独一人,过着青灯只影生活,直到“而立”之年,才和郎溪县一位农家女子宗翠凤结为伉俪。婚后生育一男四女,一个依靠微薄薪金生活的人,实难维持米珠薪桂的七口之家。解放前,没有成年的两个女儿,送给人家当养女。后来两个女儿相继出嫁,两位老人身边唯一的儿子,也在“十年浩劫”中,因病无钱医治而死去。丧子之痛,失业之苦,使他几不欲生。但是他还是熬过来了,站起来重新生活。我们从黄叶村夫妇所住的七平方米小茅草棚和“一间破草屋;两个无用人”的门联上,就可看出当时的黄叶村是过着什么日子了。
      1974年,两位老人已经到“无米下锅”的地步,倔强的老人还是“三天不吃饭,挺肚子过大桥”,其志可嘉,其情更是可悯。记得那年夏天,我在芜湖县易太中学任上,由唐大森老师的介绍,请黄老来校讲授书画艺术。黄老为人谦和爽直,我们一见如故。当时全校师生前来求书索画,有求必应。在校仅仅七天时间,作书画多幅。我们特别欣赏其风晴雨露竹屏与《春江水暖鸭先知》、《红梅》等作品,黄老却说:“我自认金石第一,绘画第二,书法第三。我现在太穷,连几张纸都买不起,你准备几张宣纸,我将所有印章拓个印谱送你,留作纪念。”可惜琐事缠身,没有留下黄老的印谱,成为终身遗憾。所幸在校最后一天,黄老特意为我画了一幅“石竹”中堂,他一边画一边幽默地说:“我画竹,很少画笋,这下子一园竹子砍光了,留下几棵竹种吧!”于是就在“石竹”画上添了二棵粗壮竹笋,并题句云:“雨露滋润新竹旺,绿化祖国万年长。”黄老当时家贫如洗,但在校给人画了那么多的画,写了那么多字,从不收取酬金。送别时,我以新茶一包相赠,黄老深有感慨地说:“在这时候,你们能重视我的艺术,这就给我最大的安慰了。”

当代山水画家黄叶村作品欣赏

当代山水画家黄叶村作品欣赏

当代山水画家黄叶村作品欣赏

当代山水画家黄叶村作品欣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黄老终于苦尽甘来,政治上得到改善,艺术上焕发青春。他曾经担任安徽省文史馆馆员、省美协会员、省书协理事,芜湖市政协委员、民革芜湖市中山书画社社长等职务。已经进入古稀之年的黄叶村还下三峡、入桂林、登黄山、上九华、游苏杭,饱览祖国风光名胜,不断地写生作画,其目的是要把失去时间夺回来。真是苍天不负用心人,在这段时间里,他终于创作了数以千计的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的作品,一部分参加国家级、省级的联展,一部分作品流传到西德、美国、加拿大、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最后几年,他还带着病老之身,常到市工人文化宫、市群众艺术馆传授书画技艺,市老龄大学开学,他又为老同志讲授书画,为艺术他已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令人遗憾是如此多才多艺,高风亮节而豁达大度的人,一直是“藏在深闺人未识”,就连我国艺坛大师吴作人老先生在追忆时说:“我在1986年去安徽开会,在芜湖停留时,怎么没听人讲起这个人呢?”吴老表达了没有与黄老谋面的遗憾,就是一明显的例子。
     黄老的身世曲折,久不得志,归纳起来:首先是他秉性耿直,不附权势,在旧社会虽有才华,也难脱颖而出。第二是“文革”毁灭性灾难,给黄老加上种种罪名,连他的艺术也被打入冷宫。第三象伯乐识马的人毕竟太少,难免有些千里马老死枥中。黄老就是这些千里马中的一匹。虽然吴作人大师的夫人萧淑芳女士了解黄叶村多灾多难的经历后,发出“是金子终究会发光”的评价;吴老更是惋惜地说:“从他的画看,若条件好,会画得更好。”如果黄老生前生活上能得以一个普通艺术家的待遇,身价有死后十分之一,不仅象吴老所说,他的画将画得更好,也许还能多活几年,为社会创造的精神文明“财富”将会更多。“死者已矣,来者可追”。希望人们能从黄叶村死后成名这一点上,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当代山水画家黄叶村作品欣赏

当代山水画家黄叶村作品欣赏

当代山水画家黄叶村作品欣赏

      讲到黄叶村死后成名,还是得力于艺术大师赖少其先生慧眼识才,原中共芜湖市委书记金庭柏多次向安徽省文化厅、中央文化部推荐。1988年5月20日,文化厅才在省博物馆举办一次《黄叶村遗作展览》,一大批山水画首次和观众见面,使书画界大为震惊,一致称赞他是“真正继承并发展新安画派传统的第一人”、“他的山水画在安徽第一、全国也不多见”。“金子发光”从此开始。同年11月30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的《黄叶村遗作展》才使人们认识了庐山真面目,使久藏地下的明珠大放光彩。黄老地下有灵,应该感到欣慰了。(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当代山水画家黄叶村作品欣赏

当代山水画家黄叶村作品欣赏

当代山水画家黄叶村作品欣赏

当代山水画家黄叶村作品欣赏

当代山水画家黄叶村作品欣赏

黄叶村的金石篆刻作品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本网发布的讯息您如发现侵犯您的著作权,请及时和我网联系,在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后,我网选择删除。如您想转载本条信息到手机微信或微博,请在网页下端左侧点击“分享到”自助转发,或关注本网微信公众号zgsshys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